心理遊戲中的玩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理遊戲中有三個主要的玩家,而每個人總會以"習慣性"的角色進入心理遊戲中:

  • 受害者:常會覺得自己受盡委屈、付出卻未有相對應的回饋。
  • 迫害者:不易自我覺察,不過,容易讓旁人感到被挑剔、被指責的感覺。
  • 拯救者:"沒有我不行"的挺身而出,即使對方未開口要求,仍會主動插手協助。


心理遊戲成立的決定性因素是:【角色轉換】!


以卡通〈哆啦A夢〉來舉例說明:

〔故事情境〕

大雄剛買的漫畫書被胖虎搶走了,遠遠聽到哭聲的哆啦A夢,不用大雄多說也能猜到發生什麼事,路見不平的哆啦A夢決定要幫大雄爭取公道。

哆啦A夢和大雄帶著道具,直接要去找胖虎要拿回漫畫書。有哆啦A夢道具相助的大雄,輕而易舉捉弄或報復胖虎,並拿回了漫畫書。

覺得道具有趣的大雄,不理會哆啦A夢的警告和禁止,轉而用該道具捉弄哆啦A夢後離去。


角色如何發生轉換?

故事開始時的角色為:

  • 受害者 – 大雄:剛買來的漫畫書,還沒看就被胖虎搶走,內心多麼委屈啊。
  • 迫害者 – 胖虎:直接以暴力拿走大雄的漫畫書,自覺只是先借來看一下。
  • 拯救者 – 哆啦A夢:怎麼可以讓大雄被欺負,胖虎真的是欺人太甚。

故事過程中的角色為:

  • 受害者 – 胖虎:由搶漫畫書的迫害者,變成了被大雄用道具修理的人。
  • 迫害者 – 大雄:帶著哆啦A夢的道具,報復、欺負胖虎並成功搶回漫畫書。

故事結束時的角色為:

  • 受害者 – 哆啦A夢:由借道具給大雄的拯救者,回過頭變成被大雄用道具捉弄的人。
  • 迫害者 – 大雄:帶著哆啦A夢的道具,轉頭捉弄哆啦A夢、並拿走道具。


於哆啦A夢故事情境中,角色的變化顯而易見,不過,這樣的舉例說明,是為了凸顯玩家角色會如何發生變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實際發生在人際間的〈心理遊戲〉,其角色變化並非如此清晰可見。




1. 透過TA溝通分析探討心理遊戲 2. 書寫生活及心情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遊戲在雙人互動中的表現與特徵。尤其聚焦於人際關係中的心理遊戲,透過象徵性對話揭示不清不楚的曖昧訊息如何成為誘餌,使雙方陷入互相挑釁的局面。讀者將瞭解到如何識別心理遊戲的過程與結局,並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人際互動中的心理挑戰。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的本質和成因,並提供避免心理遊戲的實用建議。心理遊戲通常透過曖昧溝通開始,當社交訊息與內心訊息不一致時,容易引發誤解和衝突。透過理解「餌」的概念,讀者將學會如何識別並避免參與心理遊戲,以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
在《人間遊戲》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一書中,列出36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每個心理遊戲的描述,讀來似乎還蠻輕鬆有趣,甚至會讓閱讀者頻頻點頭、深感認同。不過,看似有趣的心理遊戲名稱及內容描述,其實呈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人際間的溝通挫折。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中所提及的心理遊戲概念,解釋其對人際互動的影響。透過對長期性重複行為的分析,讀者將理解如何辨識並避開心理遊戲,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真正的親密關係。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遊戲在雙人互動中的表現與特徵。尤其聚焦於人際關係中的心理遊戲,透過象徵性對話揭示不清不楚的曖昧訊息如何成為誘餌,使雙方陷入互相挑釁的局面。讀者將瞭解到如何識別心理遊戲的過程與結局,並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人際互動中的心理挑戰。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的本質和成因,並提供避免心理遊戲的實用建議。心理遊戲通常透過曖昧溝通開始,當社交訊息與內心訊息不一致時,容易引發誤解和衝突。透過理解「餌」的概念,讀者將學會如何識別並避免參與心理遊戲,以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
在《人間遊戲》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一書中,列出36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每個心理遊戲的描述,讀來似乎還蠻輕鬆有趣,甚至會讓閱讀者頻頻點頭、深感認同。不過,看似有趣的心理遊戲名稱及內容描述,其實呈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人際間的溝通挫折。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中所提及的心理遊戲概念,解釋其對人際互動的影響。透過對長期性重複行為的分析,讀者將理解如何辨識並避開心理遊戲,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真正的親密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都靈精選】某種「腦」 朋友 --《玩轉腦朋友2》  動畫化的心理學入們教科書 情緒看不見摸不到,《玩轉腦朋友》系列則以一班以不同顏色區分,可愛生鬼的動畫角色,讓我們能具體的看見腦內情緒運作,以及隨著成長性格、自我及潛意識等的轉變。恰似將心理學入門放進動畫內上演。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身心靈領域中常用的「覺察」詞彙,並提供了一個觀察自己感受的練習。此外,文章討論了情緒產生時的專屬框架以及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時的解離和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Thumbnail
角色: 迫害者、受害者兼控訴者、好友 這是個三人遊戲,有別於之前兩種遊戲,這個遊戲是這樣的,A君(迫害者)對B君(受害者)做了一些糟糕的事情,傷害到了B君。受害者 B君會向好友C君傾訴自己的遭遇,這時受害者也身兼控訴者。
Thumbnail
★風靡全世代的國民漫畫,竟是「心理科學」人際教科書。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無論多努力,身心總是感到筋疲力盡?如果這成了你日常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因為你無意中落入了角色扮演的陷阱。 今早,在我們的幸福天堂療癒之家群組中,群里的小夥伴分享了一張卡片,引發了深刻的討論。這張卡片像是一面鏡子,映射出我們在關係中經常不自覺地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困擾。 作為父親
Thumbnail
世界是一場遊樂園 誰擁有更多的玩心,或許在現實社會才更快樂!? 如此,就算被旁人說你不成功,自己不也擁有幸福的青鳥 小時候,沒有出門時,待在家 總玩著電動:影子傳說、瑪莉兄弟...等的拯救遊戲 或許有時,也跟鄰居友伴玩著紅綠燈 鬼來時趕快裝死的暫停,等著被人拯救 重獲綠燈的自由時,再到
Thumbnail
我在長照照顧時常常解壓的方式就是玩手遊。 而且一玩就是七年左右,有那種手遊可以讓我這樣的堅持不懈,而且還是不斷繼續玩下去。 這手遊對我來的定義很特別,這故事背景資料也是真實出現過,也反映無論是任何時代的貧富差距與人心與不同傳說故事。 這遊戲是我女兒拉著我進來這世界,剛開始只覺得場景超級夢幻又有
Thumbnail
隨著故事深入而漸漸對角色產生理解、認同、憐憫、友誼……人類情感的投注,使得我們不再用單一眼光看待角色,而是以更真誠的心境去面對他們,也進而從局外人(創作者)成為了最熟悉角色的至交。 只是這也是痛苦的開端。對角色投注的感情越深,我們越是會可憐角色的處境;尤其當我們為了故事,不得不讓他去體驗、採取一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都靈精選】某種「腦」 朋友 --《玩轉腦朋友2》  動畫化的心理學入們教科書 情緒看不見摸不到,《玩轉腦朋友》系列則以一班以不同顏色區分,可愛生鬼的動畫角色,讓我們能具體的看見腦內情緒運作,以及隨著成長性格、自我及潛意識等的轉變。恰似將心理學入門放進動畫內上演。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身心靈領域中常用的「覺察」詞彙,並提供了一個觀察自己感受的練習。此外,文章討論了情緒產生時的專屬框架以及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時的解離和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Thumbnail
角色: 迫害者、受害者兼控訴者、好友 這是個三人遊戲,有別於之前兩種遊戲,這個遊戲是這樣的,A君(迫害者)對B君(受害者)做了一些糟糕的事情,傷害到了B君。受害者 B君會向好友C君傾訴自己的遭遇,這時受害者也身兼控訴者。
Thumbnail
★風靡全世代的國民漫畫,竟是「心理科學」人際教科書。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無論多努力,身心總是感到筋疲力盡?如果這成了你日常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因為你無意中落入了角色扮演的陷阱。 今早,在我們的幸福天堂療癒之家群組中,群里的小夥伴分享了一張卡片,引發了深刻的討論。這張卡片像是一面鏡子,映射出我們在關係中經常不自覺地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困擾。 作為父親
Thumbnail
世界是一場遊樂園 誰擁有更多的玩心,或許在現實社會才更快樂!? 如此,就算被旁人說你不成功,自己不也擁有幸福的青鳥 小時候,沒有出門時,待在家 總玩著電動:影子傳說、瑪莉兄弟...等的拯救遊戲 或許有時,也跟鄰居友伴玩著紅綠燈 鬼來時趕快裝死的暫停,等著被人拯救 重獲綠燈的自由時,再到
Thumbnail
我在長照照顧時常常解壓的方式就是玩手遊。 而且一玩就是七年左右,有那種手遊可以讓我這樣的堅持不懈,而且還是不斷繼續玩下去。 這手遊對我來的定義很特別,這故事背景資料也是真實出現過,也反映無論是任何時代的貧富差距與人心與不同傳說故事。 這遊戲是我女兒拉著我進來這世界,剛開始只覺得場景超級夢幻又有
Thumbnail
隨著故事深入而漸漸對角色產生理解、認同、憐憫、友誼……人類情感的投注,使得我們不再用單一眼光看待角色,而是以更真誠的心境去面對他們,也進而從局外人(創作者)成為了最熟悉角色的至交。 只是這也是痛苦的開端。對角色投注的感情越深,我們越是會可憐角色的處境;尤其當我們為了故事,不得不讓他去體驗、採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