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心理遊戲中的玩家

心理遊戲中有三個主要的玩家,而每個人總會以"習慣性"的角色進入心理遊戲中:

  • 受害者:常會覺得自己受盡委屈、付出卻未有相對應的回饋。
  • 迫害者:不易自我覺察,不過,容易讓旁人感到被挑剔、被指責的感覺。
  • 拯救者:"沒有我不行"的挺身而出,即使對方未開口要求,仍會主動插手協助。


心理遊戲成立的決定性因素是:【角色轉換】!


以卡通〈哆啦A夢〉來舉例說明:

〔故事情境〕

大雄剛買的漫畫書被胖虎搶走了,遠遠聽到哭聲的哆啦A夢,不用大雄多說也能猜到發生什麼事,路見不平的哆啦A夢決定要幫大雄爭取公道。

哆啦A夢和大雄帶著道具,直接要去找胖虎要拿回漫畫書。有哆啦A夢道具相助的大雄,輕而易舉捉弄或報復胖虎,並拿回了漫畫書。

覺得道具有趣的大雄,不理會哆啦A夢的警告和禁止,轉而用該道具捉弄哆啦A夢後離去。


角色如何發生轉換?

故事開始時的角色為:

  • 受害者 – 大雄:剛買來的漫畫書,還沒看就被胖虎搶走,內心多麼委屈啊。
  • 迫害者 – 胖虎:直接以暴力拿走大雄的漫畫書,自覺只是先借來看一下。
  • 拯救者 – 哆啦A夢:怎麼可以讓大雄被欺負,胖虎真的是欺人太甚。

故事過程中的角色為:

  • 受害者 – 胖虎:由搶漫畫書的迫害者,變成了被大雄用道具修理的人。
  • 迫害者 – 大雄:帶著哆啦A夢的道具,報復、欺負胖虎並成功搶回漫畫書。

故事結束時的角色為:

  • 受害者 – 哆啦A夢:由借道具給大雄的拯救者,回過頭變成被大雄用道具捉弄的人。
  • 迫害者 – 大雄:帶著哆啦A夢的道具,轉頭捉弄哆啦A夢、並拿走道具。


於哆啦A夢故事情境中,角色的變化顯而易見,不過,這樣的舉例說明,是為了凸顯玩家角色會如何發生變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實際發生在人際間的〈心理遊戲〉,其角色變化並非如此清晰可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跨領域 • 諮商心理師@偏鄉 × TA溝通分析學派 • 心理遊戲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