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一) 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薩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人事環境 ‧ 極樂世界的眷屬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極樂世界的人事環境(眾生世間清淨)

乙、極樂世界的眷屬(菩薩莊嚴功德成就)

前面是觀察西方世界人事環境的第一段,觀導師阿彌陀佛的八種功德莊嚴。下面是第二段,觀眷屬菩薩的四種莊嚴功德。

一、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薩。二、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薩
三、平等遍供的普賢菩薩。四、慈悲堅固的勇猛菩薩

我們已經觀佛功德了,為什麼還需要再觀菩薩功德?這就像世間法裡有明君在上,就一定有賢臣輔佐。譬如堯舜稱為「無為而治」,自然感得下面的人甘心輔佐他,和他共成大業。如果只有如來法王而沒有助佛教化的大菩薩法臣,那在輔助宣揚佛法上就不能說圓滿。所以這裡是要表明極樂世界不僅有圓滿的佛功德,圓滿的國土功德,還有圓滿的眷屬菩薩功德。這是止於至善,表到了最善妙的程度。

這裡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有四種,到此處才算把極樂世界莊嚴功德成就講圓滿了。我們觀阿彌陀佛的功德,實際上是能圓滿一切所願,沒有不足,但也不妨礙我們再觀極樂菩薩的功德,原因就是:

  • 一、為了觀極樂世界有最圓滿的眷屬,輔助佛宣揚佛法,教化眾生;
  • 二、由觀察諸大菩薩的功德,能圓滿自己的善願;
  • 三、修大乘的人愛樂功德,沒有滿足的心,所以既要觀阿彌陀佛的功德,還要觀極樂菩薩的功德。觀察西方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這些都是往生極樂的同參道友、同學,因此我們對他們也要認識清楚。

常言道:「做事難,做人更難」,所以人與人之相處非常不容易。現在我們處在五濁惡世,修行太難了!想認真用功修行,會有人嫉妒,想盡方法障礙,因此障緣太多,修行就很困難。西方淨土沒有障礙,確實沒有嫉妒、瞋恚,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在那裡修行,每個同參都歡喜讚歎,都幫助我們。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的。

西方的菩薩,全是後補佛,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都是後補佛,與哪個世界有緣,就到那裡去作佛,他方次補佛處。其實也都是等覺菩薩,實際上成佛了,不過沒有在佛位而已。這個人數有多少?無量無邊。西方世界等覺菩薩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太多了。《阿彌陀經》上講的「諸上善人」,這個上善之人就是指等覺位的菩薩。這些後補佛,都是阿彌陀佛成佛十劫當中修成的,十劫,跟阿僧祇劫不能比。可見得西方世界修行沒有障緣,只有幫助的,沒有找麻煩的,所以成就這樣的快速。

從這裡就能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它真的是最好的學校,不但老師好,教學的方法好,環境好,而且同學也好,所以往生的眾生煩惱、業障自自然然就沒有了,很快就能開悟。

(一) 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薩(不動本處遍至十方供養化生莊嚴)

觀菩薩眷屬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第一個是「不動本處遍至十方供養化生莊嚴」。《往生論》上說:「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常作佛事」。

《往生論註》上解釋,菩薩應先要做一切諸佛應教化的,及眾生應供養的這些事業,其實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裡所講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這是菩薩首先要做的。像天親菩薩在此地教導我們,念佛用五念法,禮拜、讚歎、發願、觀察(憶念)、迴向。五念是一念,一而五,五而一,一念當中含著有五門。我們念佛,句句佛號都具足五念門,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妄想執著不生了,心地得清淨了,這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念佛三昧。

得到三昧之後,「於一佛土,身不動搖」,這是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自己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裡沒動,聽佛講經教學。同時又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去參訪,去供佛修福。而且遇到有緣的人,也幫助有緣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得大自在!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所以有神通、道力、智慧等能力,「遍十方種種應化」,這個化身遍一切法界,西方淨土每個菩薩的化身遍滿虛空法界。

「種種應化」,到達極樂淨土的菩薩六種神通都圓滿了,所謂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所以無論生在哪一道的苦難眾生,只要一起心動念,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就去教化眾生,這叫應化。什麼身?化身,分身。就像《普門品》裡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有這樣的能力。

「如實修行,常作佛事」,「佛事」是指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極樂淨土的菩薩有能力幫助眾生修正錯誤的思想、言論、行為,幫助他們覺悟。這才是真的修行,可以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成就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幫助別人修學。自己又認真修行,一點也沒鬆懈;而且心地清淨,不著相。

所以《往生論》讚歎此莊嚴,偈頌曰:「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安樂國清淨」,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清淨世界,無論是依報、正報,也就是物質環境與人事環境,沒有一樣不清淨,所以「清淨」是它的總相。

「常轉無垢輪」,「無垢」就是清淨,六根所接觸的都是無比的清淨。此處是說極樂世界法輪常轉,不但佛菩薩說法,六塵都說法,所說之法也是無比的清淨。阿彌陀佛為極樂諸大菩薩常轉無垢法輪,而諸大菩薩也能以這法輪開導一切,沒有停息,這叫「常轉」。因此無始劫以來的染污、煩惱、妄想、習氣,在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容易斷除。

「化佛菩薩日」,「日」是代表光明。這表示阿彌陀佛與淨土的菩薩們,他們的化身無量無邊,像太陽的光明遍現十方,這是指化佛、化菩薩。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可以跟在阿彌陀佛身邊學習,因為阿彌陀佛能分無量身,彌陀化身跟他的真身無二無別。淨土的菩薩也是如此,所以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是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

極樂菩薩與十方一切有緣眾生感應的是化佛、化菩薩。為什麼?眾生要想求佛身來度他,就化佛身,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度化之;想菩薩幫助他,即現菩薩身度化之。化什麼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對方的意思。對方求佛菩薩是有心,佛菩薩去應是無心。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的應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才能化無量無邊身,才能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須彌住持」,「須彌」在此地表不動,表念佛三昧。這是說淨土的菩薩心地清淨,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不會為世出世間一切法所動搖,一舉一動自自然然都符合戒律威儀,這就是身心不動。身心常在清淨不動之中,不著修行的相,不著教化眾生的相,這樣才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常作教化眾生的佛事。

總之佛因地為什麼起這一莊嚴?《往生論註》上說,阿彌陀佛在因地,因為見到有的佛國中只有小菩薩,小菩薩是指沒有見性的菩薩,也稱之為權教菩薩。這些菩薩智慧小、能力小,不但智慧德能不大,心願也不大,心量不大,所以不能於十方世界承事諸佛度化眾生,所做的利生事業非常狹小。所以就發願國中有無量大菩薩,身不動本處,而遍現在十方,做種種順應因緣的化現,如實修行,恆無間斷的常作佛事。

所以這個偈頌最後總結說:「開諸眾生淤泥華故」,這是比喻六道眾生在煩惱泥中,無法自拔,淨土的菩薩能觀機,知道用什麼方法來開導眾生,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一生當中成無上覺。菩薩用什麼方法度化眾生?用信願持名,讓這些眾生覺悟,一生能往生,就成佛了。

>> 續下一頁 :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二) 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薩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 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 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 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 那要用什麼方法呢? 修淨土法門者, 必讀淨土五經一論, 可助自身把妄想淡化及斷掉, 作增上緣, 加強自身對淨土的響往及信心。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