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薩。二、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薩。
三、平等遍供的普賢菩薩。四、慈悲堅固的勇猛菩薩。
第三種觀菩薩莊嚴是「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禮敬諸佛、讚歎如來、廣修供養,這是普賢法,是做給那個世界有緣眾生看的,帶領著他們修行。所以《往生論》上說:「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
因此讚歎頌曰:「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這是說明菩薩到他方世界去見佛,見佛一定要有供養。用什麼供養?天樂、天花、天衣、妙香。供養具無量無邊,這是舉幾個例子而已。
上供諸佛,下面也供養一切眾生。我們現在對佛說供養,對眾生是講布施,這是有分別心的說法。這些大菩薩沒有分別心,他們看佛跟眾生一律平等,以最真誠恭敬的心,平等對待諸佛與眾生,所以說廣修供養。他們修的是普賢行,不是普通菩薩,超過一般的菩薩。
「讚佛諸功德」,讚歎諸佛的修行成就,以及佛大慈大悲教化一切眾生。
「無有分別心」,這就是普賢行,諸大菩薩還有分別心,普賢菩薩沒有分別心。極樂菩薩供養、讚歎諸佛功德的時候,心中絕對不起此優彼劣的分別心,他們用的是清淨平等心。所以讚佛功德最要緊的就是沒有分別心。
《往生論註》上說到:「雖歎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歎淨土如來無量莊嚴,不見佛土有清淨相。何以故,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雖然讚歎穢土如來有大慈心,有謙下安忍,能入苦海救度眾生,但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然讚歎淨土如來無量莊嚴,但不見國土有清淨相。什麼緣故?以諸法法性平等的緣故,從法性而來的如來也平等,所以諸佛稱為平等覺。這是解釋無分別心。
《往生論註》又說:「若於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如果對佛土起此優彼劣的分別心,即使供養如來,也不是真正的法供養。這是因為心只緣在相上,分別淨穢優劣,供養並無契合平等法性,所以不是真正的法供養。
《普賢行願》裡告訴我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是第一。什麼是法供養?要以無分別心清淨供養,這才是法供養。如果有分別心,那法破壞了,變成事供養,就不是法了。所以真正是無分別、清淨心,這才是法供養。如果心不清淨,有分別、有執著,法供也變成事供了。
《往生論註》上說,佛因地為什麼發起這一莊嚴?是因為見到有的國土中菩薩、人天的志向不廣大,不能周遍的遊歷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供養諸佛和諸佛的眷屬大眾,這是因為沒有發起廣大普賢行願。或者有些國土,菩薩、人天因為有國土淨穢的分別,導致不能去十方諸佛面前周遍行持供養,不能發起廣大善根。
由於以上原因,法藏菩薩發願他成佛時,國土一切菩薩、聲聞、天人,都能周遍往十方諸佛的說法大會,在諸佛面前供養天樂、天花、天衣、天香等上妙供養具,並且能以巧妙辯辭讚歎諸佛功德,這是行持周遍廣大的普賢行。一往生到西方世界,剛到達那邊,一見阿彌陀佛就有這個能力。
法藏菩薩的發願,念念考慮的不是自己怎麼享受,而是思維怎麼建立淨土,使眾生生到淨土中,都能成就普賢廣大行願,而且在修持時不起虛妄分別。他立大願時是在思維這些,而且按思維那樣來設立淨土。所以眾生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能速疾圓滿普賢行願。
>> 續下一頁 :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四) 慈悲堅固的勇猛菩薩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