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我不願把孩子的功課外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說法一:「現在學校教的,和我們那個年代都不一樣了。」

說法二:「父母脾氣不好,無法陪寫功課,不如花錢送安親班,換取高質量的親子時光。」

說法三:「家中經濟有困難,沒有長輩支援,雙薪家長一定要找地方送。」

說法四:「安親班會寫測驗卷,會安排考前複習,才能跟得上別人。」

說法五:「小朋友比較聽老師的話,送到外面給人家盯,功課才會寫得快。」


所以,基於以上的原因,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每個決定,都是依據自身環境,和心理狀態做出的,外人無權對「教育外包」這件事,發表個人看法。


只是,在校園和坊間教育機構穿梭的經驗,讓我無數次慶幸:


  • 可以在家提供舒適的環境讓孩子午休。
  • 不用面臨,被安親班老師接送時丟包的可能性。
  • 面對孩子不懂的功課,我可以一對一輔導教學。
  • 不須因為配合群體,孩子中午在校門口枯等半小時。
  • 不用擔心孩子接觸的老師是否情緒平穩。
  • 不另外考慮安親班提供的點心是否夠營養。


最重要的是,我深信,「陪伴,是親子關係中重要的一環。」


avatar-img
5會員
113內容數
豐是哥哥,樂是弟弟,兩人分別是九歲和七歲,趁著小二和小四生去上學的時間,寫點東西,記錄他們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豐樂生活 的其他內容
目前各個小學已陸續完成報到手續,看到家長們開始提問,要買什麼書包、便當盒、削鉛筆機、鉛筆盒和水壺等問題,忍不住想分享我們家的書包。 這個愛迪達書包是「豐」從幼兒園就開始揹的,幼兒園只有一週一次的回家作業,大抵就是一本繪本搭配作業本,書本量不多,於是,升上小一以後,這個灰撲撲、沒有亮麗圖案的書包
目前各個小學已陸續完成報到手續,看到家長們開始提問,要買什麼書包、便當盒、削鉛筆機、鉛筆盒和水壺等問題,忍不住想分享我們家的書包。 這個愛迪達書包是「豐」從幼兒園就開始揹的,幼兒園只有一週一次的回家作業,大抵就是一本繪本搭配作業本,書本量不多,於是,升上小一以後,這個灰撲撲、沒有亮麗圖案的書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吃完晚餐後的七點到八點,我會協助小孩檢查和複習功課,這是每天固定的行程。 我選擇學校的課後班,單純希望孩子能多熟悉他人生求學時期可能會待最久的校園,所以沒有將課業外包納入考量。好像有些家長誤會了什麼,以為課後班老師會將每個孩子的功課盯很緊,實際上不太可能達到跟安親班有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談教養的很多,但對象是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的父母,至於成年子女的父母,早點洗洗睡吧,在這片漫長的、最曖昧不明的階段~比任何一個親子階段都還更廣闊的~這片茫茫大海甚少有救生圈救生艇降落,不幸遭難只能自求多福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把寶寶送到托兒所是非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收入問題,我也願意在家當全職母親一直到孩子滿3歲──那個平行空間的我,一定會有抓狂的時候,不過還是願意全心投入,真的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是呀!看著小孩一點一滴的成長是件有趣的事...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吃完晚餐後的七點到八點,我會協助小孩檢查和複習功課,這是每天固定的行程。 我選擇學校的課後班,單純希望孩子能多熟悉他人生求學時期可能會待最久的校園,所以沒有將課業外包納入考量。好像有些家長誤會了什麼,以為課後班老師會將每個孩子的功課盯很緊,實際上不太可能達到跟安親班有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孩子,可以自信且充滿期待的坐在位子上,對我點點頭,同意我離開。 應該在於平日裡,我們給予孩子多少的肯定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去嘗試每一個全新的挑戰,踏出每一個獨立的人生。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談教養的很多,但對象是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的父母,至於成年子女的父母,早點洗洗睡吧,在這片漫長的、最曖昧不明的階段~比任何一個親子階段都還更廣闊的~這片茫茫大海甚少有救生圈救生艇降落,不幸遭難只能自求多福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把寶寶送到托兒所是非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收入問題,我也願意在家當全職母親一直到孩子滿3歲──那個平行空間的我,一定會有抓狂的時候,不過還是願意全心投入,真的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是呀!看著小孩一點一滴的成長是件有趣的事...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