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再談情緒反應決定人生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理性的行為或者說理想、理念等高層次腦功能的運作,都是為了獲得情緒的滿足才有可能發生。比如,一位退休老師去醫院當免費志工,去當志工本身是一種行為,而當志工的原因可能是:1.那邊有志工朋友,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獲得喜的情緒)2.可以幫助那些因病痛求醫的民眾,而得到心寧的慰藉(滿足憫的情緒)3.避免閒閒在家,被家人當做大型垃圾(減少哀或懼的情緒)。社會上,歷史上,所謂的道德家,發明家,偉人,首富,還是逃不出:為了情緒的滿足,配以因緣際會、聰明才智、與堅忍毅力,一步一腳印的不變法則獲取成就。所以事實上,情緒變化,無論是好情緒,壞情緒,都是帶動我們人生往前跑的動力,怎麼跑才能跑出很成績,就要靠理性的選擇。

    人的情緒是天生俱有的,無所逃避,否則就不是個人。而要有甚麼樣的人生,甚麼樣的成就,甚至成為甚麼樣的人格,都是取決於你用甚麼樣的方法來滿足你情緒的變化。我們受的教育,教養,甚至謀生能力,都是為了解決情緒的起伏。比如,你老是覺得被欺負霸凌而生氣(怒),為了撫平怒的情緒,你可以選擇的方式是 1.和人大吵一架,發洩一下情緒。2.好好表現自己的優點,讓人刮目相看,不敢霸凌你。怎麼樣的選擇,就要靠你的智慧,這個智慧來自於天生俱有,也可能是教育教養給你的能力。

    所以,我們無從逃避情緒,我們只能選擇適合的方式來滿足好情緒,消除不舒服的情緒。

    然而,看似簡單的機制,要兩相配合得很完美,並非易事。固然,先前提到的教育,自我的努力,是有辦法讓我們獲得解決情緒起伏的辦法,從而圓滿成功的人生。然而,有時太激烈的情緒,往往會讓我們失去用理性選擇正確方式來處理情緒的能力。在沒有能力理性判斷下所做所為一團糟自是可想而知。而之所以會有劇烈的情緒起伏,不外是有太大的外來壓力與刺激,或者是,內心對外來因素的過度反應。前者如親人過世,失業,離婚等等,重大的人生變故,只要熬過這個難關,自然會海闊天空。而後者可視為本身心理素質的不足,或罹患了暫時性的心理疾病,可能需要借助醫藥的照顧。當這類的強烈情緒反應發生時,往往是我們人生轉折處,人生境遇會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都只存在一念之間。尤其是當情緒激烈反應來自於心理疾病,當事者如果沒有病識感,往往給自己和周遭的親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我們的確要時時檢測自己的心理健康。無論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都能幫助我們度過這樣的情緒障礙。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無時無刻在做選擇。過去時代,大家有宗教信仰,我們就依據神的教義去做;處在政治威權時代,我們可遵循統治者的旨意去做,就天下太平,不會惹塵埃。但在這宗教信仰式微,政治民主的時代,我們可以有無限可能的選擇,時時在考驗我們的智慧,但守法與存有憐憫之心,應該是不容置疑的選擇依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位開業醫師,喜歡思考,相信科學與邏輯可以解決人生絕大部分的難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思辨〕可以讓生活更舒暢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