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熱忱總是不持久,你一定誤會了什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年總有幾位學生在課業討論的過程中,表達出對自己所選擇的系所充滿遺憾。他們說如果能重來,絕對不會再選這個系。這些學生現在只想畢業,對任何科目和未來也沒有太多想法。再進一步詢問,發現很多課程的表現也不理想,有時甚至因為人的因素而討厭學習。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無論在學校還是職場,都能看到類似的現象。

raw-image


選擇的迷失

當學生抱怨對所選系所失去熱忱時,我總會問他們:「為什麼你的興趣和未來發展,會受某個人而限制,想必這可能不是你真正要的目標。所以當初為什麼選擇這個系呢?」每次問到這個問題,他們總是陷入深思。這個問題揭示了選擇的重要性,很多人在選擇時往往受到外界影響,比如家長的期望、社會的認可、甚至是朋友的建議,卻忽略了自身的真正興趣和能力。

這種情況在職場中同樣普遍。很多人工作三四年後,因為累了、倦了,所謂的個人因素而離職,不外乎也是因為「熱忱」不見了。再進一步詢問之前的熱忱來自哪裡,他們也說不出來,有些甚至回答只是因為需要一份薪水。這讓我們反思,熱忱到底來自哪裡?是否我們真的了解自己所追求的東西?


薪水與熱忱的平衡

如果只是考量薪水,當然沒有問題,畢竟生活裡的每一項都需要費用。但,只要付出與收穫的平衡不見了,就可能直接離職。很多人在初入職場時充滿期待,認為可以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認可和成就感。然而,當發現工作中需要處理很多雜事,或者偏離職稱的工作內容時,便開始思考是否該繼續這份工作。這種情況下,熱忱往往很快消失,留下的是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

回顧這些經歷,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直反覆出現有熱忱,最後又沒熱忱的情況?你一定是誤會了什麼。


誤會與現實

有一種可能,是把自己能力想得太高。很多人在學校裡成績優異,認為自己可以在職場上大展拳腳,卻忽略了職場競爭的激烈和複雜。當發現自己並不能如預期般輕鬆勝任工作時,便產生了挫敗感和失落感,熱忱也隨之消失。

另一種可能,是把工作樣態想得太美。受媒體和社會的影響,很多人對某些職業充滿了浪漫和理想化的想像,認為從事這些工作可以輕鬆獲得高薪和社會地位。當真正在這些職位上工作時,卻發現現實與想像大相徑庭,工作內容繁瑣、壓力大、回報低,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讓人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面對現實的勇氣

其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只是想問問同學們:「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你覺得需要涵蓋哪些過程和細節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每一份成功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的努力和付出。那些光鮮亮麗的職業背後,是無數個不眠之夜和無數次的失敗與嘗試。只有了解並接受這些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熱忱,並堅持下去。


找到熱忱的關鍵

熱忱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一種持久的內在動力。要找到並保持熱忱,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其次,需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和挑戰,並在困難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此外,還需要建立合理的期望。不要對自己和工作有過高的期望,認為一切都會如自己所願。相反,要有心理準備,接受工作中的挫折和失敗,並從中吸取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後,要找到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薪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價值感。無論是通過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目標,都能讓我們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和滿足,保持長久的熱忱。


結論

熱忱總是不持久,可能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和工作有誤解。了解並接受這些誤解,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建立合理的期望,並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和價值,是保持熱忱的關鍵。希望每一位在學校或職場上感到迷茫的朋友,都能重新找到自己的熱忱,並在自己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人生如棋局,每一步都關乎整體的佈局。有些人在職場上選擇追求夢想,追求心中那份熱情;而有些人,則選擇了穩定的工作,渴望在生活中尋得一份平靜。 無論選擇哪條道路,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當選擇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卻發現缺乏熱情和滿足感時,應該如何應對?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看到有格友發了工作比求學輕鬆相關的感嘆文,恰好也是我的心聲,便有感而發(文)。 中學時期曾被排擠 第一個讓我不懷念學生時期的理由,就是曾經被排擠的不愉快經歷。 以前聽老師說過,要珍惜學生時期遇到的朋友,出社會後,很多工作環境的同事都很勾心鬥角、圖謀算計等。 也許在很多人的人生經驗裡,驗證老師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人生如棋局,每一步都關乎整體的佈局。有些人在職場上選擇追求夢想,追求心中那份熱情;而有些人,則選擇了穩定的工作,渴望在生活中尋得一份平靜。 無論選擇哪條道路,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當選擇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卻發現缺乏熱情和滿足感時,應該如何應對?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看到有格友發了工作比求學輕鬆相關的感嘆文,恰好也是我的心聲,便有感而發(文)。 中學時期曾被排擠 第一個讓我不懷念學生時期的理由,就是曾經被排擠的不愉快經歷。 以前聽老師說過,要珍惜學生時期遇到的朋友,出社會後,很多工作環境的同事都很勾心鬥角、圖謀算計等。 也許在很多人的人生經驗裡,驗證老師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