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古北歐動物森友會 (2):去維京人的墳墓裡看貓

前一篇聊古北歐貓貓的符號意義。比方說,在北歐神話中,以擅長魔法而聞名的異教女性神靈佛蕾雅 (Freyja),她的陪伴動物就是兩隻貓貓;古北歐詩歌中,也有女巫攜帶貓貓配件的例子,支持了貓貓與女性、佛蕾雅之間的關聯性。但,維京人真的是這樣看待貓貓的嗎?

raw-image

維京傳奇=貓徑薩迦

電視劇《維京傳奇》(Vikings) 虛構了一個關鍵港都卡特加特 (Kattegatt),字面意思是「貓門」,語源出自荷蘭語 (katt+gat),用以比喻此處多珊瑚礁與淺灘,即便敏捷如貓都難以輕鬆通過。

然而,這是中世紀晚期的用語;維京時代(8-11 世紀中),以當時通用的古北歐語稱之為約特蘭海 (Jótlandshaf)。

實際上,維京時代(8-11 世紀中)幾乎沒有地名與貓相關,但這亞代表貓貓不重要嗎?不只要看北歐神話和詩歌文學怎麼說,得回頭確認考古文物是不是能與文獻相互對照;地層中裏古董們儘管靜默,說話的份量卻更加鏗鏘有力。

亡靈船裡的貓貓夥伴

奧斯貝爾格船墓葬 (Oseberg ship) 稱得上是北歐版圖坦卡門墓。藝術風格放在整個維京藝術史上都算是怪咖,於此之後的動物圖案變得越來越魔幻,出現更多像盧恩石碑 (runestone) 上常見的奇幻生物(/獸);船墓完成的時代,人們似乎還流行著描繪周遭的具體事物。

這艘船跟貓貓的緣分令人振奮!船的主人是一位維京時代早期的貴族年長女性,而且與她一同下葬的也是女性,且身上的衣料還殘留有貓皮革碎片。以上資訊,結合上一篇的異教聯想:

  1. 貓貓製品與佛蕾雅信仰有關。
  2. 貴族女性與佛蕾雅信仰有關。
  3. 貴族女性身上有貓貓製品→佛蕾雅鐵粉!

然而只是皮革碎片仍不夠看,船上還有一件放眼維京世界都少有的貓貓雕刻品,而且以比奧斯貝爾格藝術風格更前衛的手法,雕繪在維京時代唯一完整出土的台車 (wagon) 上。

台車的車頭雕刻看似雜亂無章,但其實能夠分成 5 個區塊來看,共通點是蛇蛇滿地亂跑,5 區塊彼此透過蛇蛇相互聯繫。我們先只看有貓貓的部分就好。圖上可見有些蛇蛇「鑽進」其他動物體內,狗(狼?)難以倖免,但是貓貓看起來正試圖「捕捉」蛇蛇

台車的車尾雕刻主題更聚焦,左上角一隻小貓正捕捉著大貓口中的蛇;圖中央構圖饒富趣味,一群貓貓被狼或狗團團圍住,且左半的體內都變成蛇窩,且有 9 隻貓貓的目光看向妳各位觀眾。

牠們似乎擬人化地以摀臉的姿態傳達出恐慌?是在求救嗎?還是對於「蛇禍末日」的結局諭示?作為台車的車尾裝飾,跟隨其後的人,大概很難不與這些嚇爛卯迷對視;若創作者有意而為,各位不妨揣測看看這可能意味著什麼?

此外,奧斯貝爾格船墓中還有一些物品的造型偏「貓型」(cat-like),使得它在談論貓貓與佛蕾雅信仰時,幾乎成為指標性的證據之一。

獻祭貓貓,還是陪葬貓貓?

冰島北部也有一個著名的維京時代墓葬叫英吉里斯塔迪爾 (Ingiríðarstaðir),埋進了牛、豬、山羊等動物骨,也包含不完整的貓骨遺骸;該處確實是屬於一位北歐女巫 (völva) 的墓葬,是在有貓屍骸的墓葬中,較能支持貓貓曾經作為祭品,而非只是陪葬品的關鍵論據。

然而維京時代,再加上更古老的文德爾時期 (Vendel Period),包含貓屍的墓葬約 50 件,案例中卻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女性墓葬,其餘都是男性墓葬。

維京時代以後,女性墓葬出現貓貓的比例漸漸增加,同時,貓貓出現比例增加的,還包含嬰兒或少年的墓葬。早期有貓的墓葬都屬於上層階級,後期漸漸連一般古北歐人的墓葬中都有出現。

以上似乎意味著:

  1. 飼養貓貓越來越流行。
  2. 男生也愛貓貓。
  3. 相比儀式性質獻祭貓貓,牠們似乎更常作為寵物來陪葬。

相比於明顯活躍於獻祭派對的馬匹與牛羊豬,貓貓的例子都只停留在「可能被獻祭(吧)」的階段。

關於葬禮上獻給神靈的動物,我在「維京人的葬禮 (1):台灣人燒王船迎千歲,維京人燒長船送英才」談過一個案例;殺了一狗票動物,就是沒有出現貓貓,倒是有狗。

況且,祭品貓貓不罕見的話,難以想像為什麼記述維京人傳奇故事的《薩迦》(saga) 會完全沒有提及。北歐神話中的馬、牛、羊、豬、雞、狗、蛇、鴉、鹿、鷹,甚至松鼠都有名字,唯獨佛蕾雅的坐騎沒有,也太怪了吧?

或許維京人的貓貓就只是貓貓

維京時代的貓貓似乎沒有明確的符號意義。

日常生活中,牠們越來越常被當成捕鼠專家、毛皮來源、陪伴動物。或者,北歐貓貓還不常見的時期,作為奢侈品動物被貴族包養過爽爽。同時,貓貓陪葬也不僅限於女性,儘管奧斯貝爾格船墓令人印象深刻,卻屬罕見案例。

不過,由於貓骨相對於其他動物顯得既脆弱又細小,千年後失去痕跡不難想像,因而無法蓋棺論定,牠們從未當作儀式中的祭品。

然而,除了莊嚴的墓葬中能發現牠們,亂葬屍堆裡也有。考量到《薩迦》、《埃達》(edda) 對貓貓的著墨甚少,更是削弱了貓貓作為宗教性或儀式性動物的證據力。

反過來說,奧斯貝爾格船葬中的台車貓雕,應該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無法協助我們捕捉維京時代貓貓的象徵意涵——而這才是古北歐貓貓信仰最謎的焦點——貓雕究竟意味著什麼,數百年來仍舊保持神秘,如同那句諺語:

engi dynr verðr af hlaupi kattarins
無聲無息者,即貓的腳步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介紹《詩體埃達》(Poetic Edda)、《散文埃達》(Prose Edda) 中的神話故事,必要時輔佐其他的資料來源,想分享較原汁原味的北歐神話給大家,希望能傳遞出我所感受到的詩歌文學之美。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