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定義重寫水稻馴化時間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與小麥、玉米、大麥、高粱等穀物一樣,水稻原來也是「野草」(grass)。這些野草在馴化時,會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domestication syndrome):可食的部分變大、果實不落粒、生長期間變短等等。這些性狀中的「不落粒」,常用來做為鑑定這種穀物是否已被馴化的依據。


不落粒是什麼?

野生種的穀物會有所謂的「離層」(abscission layer)連接種子與穗軸(rachis)的柄。在種子成熟時,離層的細胞會死亡,好讓種子脫落。這是植物用來繁衍後代的手段,畢竟如果種子不脫落,就無法散播。


但是,當穀物被人採集時,由於脫落的種子不利採集,所以人類的採集活動無形中鼓勵了不落粒的性狀被保留下來,最後就造成馴化的穀物都有不落粒的性狀。不落粒就需要打穀,而打穀會造成種子與小穗連接的地方出現粗糙的斷裂,在考古上,這個斷裂就成了用來鑑定到底這些穀物是野生的或是馴化的的重要區別。



不過,不落粒是來自於基因突變,而我們的老祖宗們不懂遺傳學,所以在選育穀物的時候並不會特別留意這個性狀,所以在考古上發現不落粒的性狀其實是漸進發生的。通常我們認定,只要有10%的穀物觀察到有粗糙的斷裂面,我們就認定馴化已然發生。


過去靠著這個性狀的鑑定,科學家們認為野生稻的馴化發生在距今約7,000年前。不過,最近有中國的研究提出使用其他的性狀做為指標,將水稻的馴化年代提前到11,000年前。


什麼性狀呢?


新性狀重新定義水稻馴化時間點


他們提出的,是根據所謂的「泡狀植矽石」(bulliform phytolith)的比例。「植矽石」(phytolith)是植物在吸收矽後,在細胞內沉積形成的二氧化矽顆粒,其形態在不同植物之間存在差異。


雖然在植物生理學中,矽被認為是「有不錯,沒有也沒關係」的「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s),但對禾本科的植物來說,矽是重要的礦物質。過去的研究發現,矽會累積在細胞壁,防止禾本科植物發生倒伏(lodging)。現在在農業上也發現矽對禾本科植物好處多多。


矽被植物吸收了之後,會沈積形成植矽石;而他們發現,表面出現魚鱗狀花紋的泡狀植矽石,在馴化品系的水稻中比例較高。



他們的觀察發現,在野生種水稻中,魚鱗狀泡狀植矽石只有4%到33%的穀粒會出現超過9個,而馴化品系的水稻,這個比例高達40%到67%。所以,他們就認為,只要一批穀物中有超過40%具有超過9個魚鱗狀泡狀植矽石(整顆穀子的泡狀植矽石要超過50個),這些穀物應該就是栽培品系。


用這個新定義,他們去觀察在浙江省浦江縣的上山和和華山遺址發現的稻穀。他們發現,野生稻在距今10萬年前就已存在,並在距今約2.4萬年前開始被採集利用。


到了距今約1.3萬年前,泡狀植矽石的比例增加,意味著野生稻的產量增加,這可能與人類對野生稻棲息地的管理和景觀改造有關,也可能是為了應對人口增長而擴大植物性食物來源的策略。


而在距今約1.1萬年前,具有9個以上魚鱗狀泡狀植矽石稻穀的比例超過了40%,意味著水稻的馴化已經開始。此時,考古遺址中也出現了研缽、杵和大型廣口罐等食物加工工具,以及房屋遺跡,這進一步支持了水稻馴化已經開始的觀點。


所以,利用這個新定義,他們認為水稻的馴化應該從7,000年前提早到11,000年前,也就是說,與肥沃月彎的小麥馴化的年代差不多。當然,要不要接受這個新定義,要看整個學界了;畢竟這個定義是大約在10年前才提出的。


參考文獻:


Zhang J, Jiang L, Yu L, Huan X, Zhou L, Wang C, Jin J, Zuo X, Wu N, Zhao Z, Sun H, Yu Z, Zhang G, Zhu J, Wu Z, Dong Y, Fan B, Shen C, Lu H. Rice's trajectory from wild to domesticated in East Asia. Science. 2024 May 24;384(6698):901-906. doi: 10.1126/science.ade4487. Epub 2024 May 23. PMID: 38781358.


avatar-img
162會員
43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與甜橙一樣,在台灣椪柑也是屬於冬天的水果。但是椪柑只是「寬皮柑」家族最有名的成員而已,還有桶柑、海梨柑、茂谷柑、溫州蜜柑。 寬皮柑與甜橙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椪柑的爸爸是柚子、媽媽是橘子,而橙類的爸爸是橘子、媽媽是柚子,就像騾跟騠駃之間的關係一樣喔~
提到「吃花」總覺得有點浪漫,不過在所有可吃的花裡面,最常吃的應該就是花椰菜與青花菜了。這兩種花菜,其實都是甘藍家族的成員。 花椰菜在台灣的歷史比較悠久,但是在作物史上其實青花菜出現的時間比花椰菜要早得多囉!
藜麥因為不屬於禾本科,又被稱為「假穀物」,但藜麥無麩質、高纖維、營養豐富,是很好的糧食喔! 台灣也有原生種的藜麥,早期稱為「紅藜」,近年的研究已經證實台灣的藜麥與美洲的藜麥同屬不同種,所以已經正名為「台灣藜」了~
我們總是說「水蛭」,但雖然牠們大部分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蛭類都住在水裡喔!所以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蛭類。 聽過「楚王吞蛭」這個典故嗎?楚王吞的到底是不是蛭類?筆者特別請教了賴亦德老師,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在酸菜裡發現蛭類...
蓮花。圖片來源:Wikipedia 看過荷花、吃過蓮藕的大家,不知道嚐過藕粉嗎?藕粉當然是由蓮藕做的,但做工相當繁複... 蓮其實也依用途分為子蓮、菜蓮與花蓮(不是台灣的那個花蓮唷)!猜猜看藕粉是哪一種蓮做的?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與甜橙一樣,在台灣椪柑也是屬於冬天的水果。但是椪柑只是「寬皮柑」家族最有名的成員而已,還有桶柑、海梨柑、茂谷柑、溫州蜜柑。 寬皮柑與甜橙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椪柑的爸爸是柚子、媽媽是橘子,而橙類的爸爸是橘子、媽媽是柚子,就像騾跟騠駃之間的關係一樣喔~
提到「吃花」總覺得有點浪漫,不過在所有可吃的花裡面,最常吃的應該就是花椰菜與青花菜了。這兩種花菜,其實都是甘藍家族的成員。 花椰菜在台灣的歷史比較悠久,但是在作物史上其實青花菜出現的時間比花椰菜要早得多囉!
藜麥因為不屬於禾本科,又被稱為「假穀物」,但藜麥無麩質、高纖維、營養豐富,是很好的糧食喔! 台灣也有原生種的藜麥,早期稱為「紅藜」,近年的研究已經證實台灣的藜麥與美洲的藜麥同屬不同種,所以已經正名為「台灣藜」了~
我們總是說「水蛭」,但雖然牠們大部分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蛭類都住在水裡喔!所以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蛭類。 聽過「楚王吞蛭」這個典故嗎?楚王吞的到底是不是蛭類?筆者特別請教了賴亦德老師,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在酸菜裡發現蛭類...
蓮花。圖片來源:Wikipedia 看過荷花、吃過蓮藕的大家,不知道嚐過藕粉嗎?藕粉當然是由蓮藕做的,但做工相當繁複... 蓮其實也依用途分為子蓮、菜蓮與花蓮(不是台灣的那個花蓮唷)!猜猜看藕粉是哪一種蓮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東地區的食農課程資訊,包括課程基礎資訊、稻米生產與加工流程,以及相關飲食文化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內容。課程提供免費服務,歡迎聯繫穗安創意文化有限公司。文章中引用了「德德的稻米二三事」教學示範內容。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今天經過我二月初有分享的農田 竟然已經收成完畢了 我就這樣錯過了嗎? 我一直以為春天插秧、秋天才會收成欸 查了一下,原來一年有兩期的稻作 種稻的過程: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收成 再繞了一下 還好,還有一片稻田還在 金黃色的飽滿稻穗🌾 形成一片黃色波浪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24節氣中的「小滿」,指的是稻秧正在結穗,逐漸飽滿的狀態。《黃帝內經》揭示的「五穀為養」,對古人而言,稻米不僅僅是果腹的糧食,更是拿來入藥的藥材!稻米的各個階段均可用來蒸露:正在開花的稻穗、新鮮白米、發芽的稻穀來蒸露,均有各自有不同的療效。
常見病害 雜草: 文枯病: 穗稻熱病: 解決方案 雜草: 稻清: 金斯統普: 草霸王: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轉世十次,十世為耕農的張躬,突然想起了過去。那可是十輩子往事,啪一聲,就佔領了整個腦迴路! 第一世種桑,他養蠶取絲,羅織風光。 第二世種豆,他磨豆熬汁,哺餵鄉里。 第三世種棉,他採花彈弓,勤做新襖。 第四世種米,米粥、米糕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種植玉米、大豆這樣的雜糧作物有四步驟:整地、開溝、覆土、鎮壓。 一行玉米(禾本科)、一行大豆(豆科)交替種植,稱為禾豆混植,為什麼要禾豆混植呢?因為在嘉南平原常見的玉米作物,包括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是給動物吃的飼料玉米,對土壤的需肥量很高....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東地區的食農課程資訊,包括課程基礎資訊、稻米生產與加工流程,以及相關飲食文化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內容。課程提供免費服務,歡迎聯繫穗安創意文化有限公司。文章中引用了「德德的稻米二三事」教學示範內容。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今天經過我二月初有分享的農田 竟然已經收成完畢了 我就這樣錯過了嗎? 我一直以為春天插秧、秋天才會收成欸 查了一下,原來一年有兩期的稻作 種稻的過程: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收成 再繞了一下 還好,還有一片稻田還在 金黃色的飽滿稻穗🌾 形成一片黃色波浪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24節氣中的「小滿」,指的是稻秧正在結穗,逐漸飽滿的狀態。《黃帝內經》揭示的「五穀為養」,對古人而言,稻米不僅僅是果腹的糧食,更是拿來入藥的藥材!稻米的各個階段均可用來蒸露:正在開花的稻穗、新鮮白米、發芽的稻穀來蒸露,均有各自有不同的療效。
常見病害 雜草: 文枯病: 穗稻熱病: 解決方案 雜草: 稻清: 金斯統普: 草霸王: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轉世十次,十世為耕農的張躬,突然想起了過去。那可是十輩子往事,啪一聲,就佔領了整個腦迴路! 第一世種桑,他養蠶取絲,羅織風光。 第二世種豆,他磨豆熬汁,哺餵鄉里。 第三世種棉,他採花彈弓,勤做新襖。 第四世種米,米粥、米糕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種植玉米、大豆這樣的雜糧作物有四步驟:整地、開溝、覆土、鎮壓。 一行玉米(禾本科)、一行大豆(豆科)交替種植,稱為禾豆混植,為什麼要禾豆混植呢?因為在嘉南平原常見的玉米作物,包括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是給動物吃的飼料玉米,對土壤的需肥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