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教出殺人犯1》

https://moo.im/a/byDQUX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首先,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什麼?難道做錯事不該反省嗎?做錯事就反省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我家哥哥每天調皮搗蛋、欺負弟弟,被我責罵還嘻皮笑臉,從來不知道「反省」為何物,已經讓為娘我氣到胸悶、心悸,而作者居然說做錯事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於是,我決定翻開這本書,看看作者到底是想宣揚什麼樣的理念。

  • 作者介紹(摘自讀墨官網)

岡本茂樹,擁有學校教育、矯正教育、心理諮商的深厚背景,運用日本獨有的「角色書信療法」(Role Lettering, RL)輔導過無數個案,對象橫跨國高中生、大學生、受刑人等各類族群,致力於協助累犯受刑人更生。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為本書核心理念。為什麼作者會如此主張?因為他認為犯錯後,第一時間的反省往往不是「真心」的反省,而是被制約的、為了「反省」而反省。

想想日常瑣事,作者的主張並不難理解。就以最常發生的「遲到」來說吧,每當晚於約定的時間,雖然嘴上頻頻說著「抱歉、不好意思,耽誤您的時間,造成您的困擾」,但心裡想的往往都是各種藉口,諸如「都是因為路上塞車」、「都是因為小孩出門前鬧脾氣」、「都是因為昨晚沒睡好、心情不好」……等,根本就沒有真正站在對方立場,反省自己造成他人的不便。

那麼,面對犯錯者、受刑人,究竟該如何才能讓他們不會再犯?作者認為唯有從犯錯者內心出發,探究犯錯者不當行為的原因,讓犯錯者抒發負面情緒、釐清內心感受之後,犯錯者才有可能站在受害者立場,真正反省自己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否則,一味地要求犯錯者反省、寫悔過書,都將流於表面功夫,不過是犯錯者想減輕受罰而寫出的漂亮場面話罷了。

總之,作者希望透過此書扭轉大眾對於「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而是「先同理、再說理」,讓尚未入獄的人,避免再犯更嚴重的錯誤;讓已入獄服刑的人,能夠成功更生。

  •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

1️⃣努力管教反而會教出罪犯

我們總是會讚賞那些具備「能忍耐」、「不喊苦」、「默默努力」、「不給人添麻煩」等特質的人,殊不知,具備這些特質其實會讓人活得很辛苦。原因是,這些特質會讓人把負面情緒往心裏吞,而倍感壓力。

當孩子長時間背負壓力,又因為不想給人添麻煩,而無從宣洩壓力,反而會出現父母不樂見的偏差行為。

2️⃣如何避免自己或孩子成為罪犯

允許自己「軟弱」;偶爾的「孩子氣」,是讓自己放鬆休息、排解壓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可以訴苦的對象。

人際關係網愈綿密,當遇到困境時,才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接住自己,避免誤入歧途。

  • 我可以如何做?

既然一味要求孩子第一時間反省沒有益處,那麼孩子現在還不懂反省,我似乎也不需要再強求了。更重要的,應該是去瞭解為什麼孩子要故意搗蛋、想盡辦法讓大人注意。

作者在書裡也有提到,「只有被好好對待的人,才有能力好好對待他人」。期許我能對孩子有更多的同理、接納與傾聽,而不是教他處處壓抑、「像個大人」。

  • 書中金句

1️⃣發生問題行為立刻要求當事人反省只是緣木求魚,真正的反省是當他把堆積在內心深處的孤單、悲傷、痛苦全部發洩出來之後,發洩完自然會萌生反省的念頭,內心的痛苦一吐為快後所寫下的悔過書才不會只是表面工夫,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道歉。

2️⃣有句成語叫「沉默是金」,然而不透過言語表達也能互相理解的時代已經結束,過去我們認為默默體察對方心情才是美德,但時至今日,能夠好好表達自己感受才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