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蜜莉·孟德爾
閱讀評分:3 / 5
時空交會的幻景異象,世界運轉系統的壞損,原先被設定的走向死亡,命運軌道上閃現的一絲火光。
本書前半段是幾個不同時代的故事鋪陳。後半段則是主角進入不同時空,試圖搜尋那些幻景異象的線索。最後,前段的鋪陳,通過主角,在後段完成了軌道的銜接。
中譯本書名加上寧靜二字,相當扣合故事主題。一個蝴蝶效應式的命題:汪洋大海中的小小漣漪,能否引發一陣波瀾?
本書故事的設定是,時空旅人不能干涉過去。在未來,時空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只是觀測與調查過去是否發生異常並予以修復,讓時間軸保持完整,避免世界線產生偏差。
這個設定偏向單軌時空的進程,而比較不是平行宇宙的多重開展。因此,對過去的干涉,將可能引發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你自己也會隨之消失。
這就是說,在故事中,未來人一直在防止過去被改變,以避免未來的走向受到影響也隨之改變。對他們來說,控制過去,才有可能掌握未來。
問題是:如果過去在某種程度上是被未來決定,或在未來的調控下形成,那麼,究竟是誰決定了這一切的走向?他們又為何如此決定?
我們不是未來人,不得而知。但故事中被設定為必須死亡的幾個代表人物,或可作為推測與探問的依據。
其一是艾德溫。他是英國仕紳家庭出身,但反對殖民統治。二十世紀初,家族眾人陶醉於英國對印度的「偉大」殖民時,他則反問:這些被殖民者有誰想被我們統治嗎?
而眾所周知,殖民往往牽涉資產階級及其官僚,對另一國人民的剝削奴役。他們藉此得以進行資本積累,並維繫自身支配地位。因此,一旦艾德溫們沒死並群起反對殖民,甚至讓殖民統治土崩瓦解,那麼這時,哪個階級群體的利益將會受到損害呢?
其二是玟森。她丈夫是個金融資產階級,他的證券公司秘密主導了一樁金融詐騙案,最後捲走上百億資金,讓許多民眾的儲蓄被掏空。玟森也因此受到波及。而假如金融詐騙案被事先揭發,那麼,又是哪個階級群體的利益將會被折損呢?
其三則是奧莉芙。她是作家,她的書寫包括對於未來與科技的思索。而她生活的年代,又最為靠近未來人與時空研究院的時代。假如她的思想被繼承、延伸與開展,而導致未來對時空的控制被揭穿並引發爭議,那麼,屆時又是誰的權力將可能被動搖呢?
綜上所述,關於究竟是誰在未來控制過去的問題,在作者的筆下,或許也就不言而喻了。當然,這些僅為簡單的推測,並非論斷。
不過,作者既然設定這三類角色作為被犧牲的象徵,背後自是有她所欲呈現、探討或反思的議題——無論她自己有沒有意識到。而就在這有意無意之間,她幽雅簡約卻帶有寓意的文字,或許也向我們傳達了一些幽微的暗示。
我們早知將來。
本作不是硬科幻,劇情主要透過時空干涉的問題,引出關於生命與犧牲的省思。
根據前述的設定,未來人似乎必須確保過去生命的犧牲,才可讓未來的世界不會產生偏移、塌縮或崩解。
我們不知道未來或未來的未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致他們產生這樣的認定。故事裡也沒有特別闡述,保留了許多想像空間。
但關於時空控制,包括時空研究院及其行政人員在內,劇中有角色認為,他們和政府及執法單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實際上就如同一個官僚體系。她補充說:
官僚體系就是一種生物,而所有生物的主要目標都是自保,官僚體系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保護自己。
這話不假,但官僚體系從來不是獨立存在。在現代社會裡,它背後往往牽涉不同陣營的資產階級與統治集團的利益,及其對人民大眾的支配。小說如此,現實也是如此。
因此,小說中被特意提出來的殖民統治、金融投機詐欺等事件,以及時空官僚對這些事件的各種確保與維護措施,或許也正好蘊涵著對現實社會的指涉或隱喻。
只不過作者的敘事較為委婉,因為她仍得面對編輯、公司、市場機制的審查。假如寫得太過直接、太明白,怕是就不合某些人的胃口了。而且,一旦公開觸及某些階級群體的既得利益,誰能保證你不會變成下一個艾德溫、玟森和奧莉芙呢?
從這方面來說,作者的敘事也可說是相當有技巧,因為那些議題在敘事中儘管蜻蜓點水,但卻融入得恰如其分。這使得本書在攻佔市場之餘,也能透過科幻故事,讓我們思索過去與未來、支配與被支配、死亡與生命等問題。
一如許多科幻作品告訴我們的:有些時候,科幻不只是科幻。而故事,又何止是故事呢?
本作初讀到中間段落時,幾個章節關於不同時空的描述,總讓人腦中閃現一句話: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因為敘事貌似一直帶著科幻與神秘的混合,而且似乎沒有要解釋世界線的設定與走向,就像本文這裡也沒有要解釋上面那句話的意思,還有它為什麼會在腦中閃現。
因此,故事剛開始有些讓人摸不著頭緒,尤其是前段的佈局安排。不過,隨著劇情的推進,從一些輪廓或可稍作推敲。最後,世界線收束在主角身上,也巧妙地形成了一個閉合的迴圈。至於因為主角的迴圈漣漪,而或多或少改變的後續,則是留給了尚待開展的未來。
儘管主角認為自己只是無盡洪流中靜止在原地的一個點,但他的時空旅行,卻也令人想起《星際效應》的劇情,以及劇中不斷被科學家復述的那段詩句:不要溫馴地走入那個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