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新冠和異常癌症的低語

A.H.-avatar-img
發佈於新冠科普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

新冠和異常癌症的低語

新冠和異常癌症的低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15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選集、新冠科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7會員
203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端午連假來了,連假後的新冠波效應已成為常態。過去我們已知新冠和長新冠不僅對男女的生殖系統有影響,對男性在感染急性期和短期內會損害睾丸功能。現在,科學說: 新冠病毒可能在感染後的精子中存在長達 110 天,但這還不是全部,精子為了抵禦新冠,設下陷阱乾脆自殺成「人」。研究建議,任何尋求懷孕。。。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一個月前,我們知道“FLiRT”這個來調情的新冠變種,一個月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FLiRT變種的病例在美國和歐洲正在上升。該組的主要病毒株是KP.2,截至5月11日兩周內所有病例的28.2%。FLiRT變種也侵入台灣,本土與境外占比分別為6%及11%。而國內三大病毒肆虐,急診一度
人類一直想要和新冠和平共處,然而新冠卻完全不客氣的糾纏和傷害我們的健康。類似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血腦屏障(BBB),這次科學說: 新冠可以穿透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barrier, BRB),可能導致長期的眼睛損傷,引起視網膜的過度炎症反應和細胞死亡。更「古怪」的是,即使新冠病毒
近期《自然通訊》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的顯著增加(例如 800 ppm),這種影響比過去研究指出的相對濕度變化所觀察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結果顯示,二氧化碳成為延長空氣中存在的新冠病毒壽命的主要因素。 通過測量新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以飛沫霧化時保持傳染性的能力,英國。。。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端午連假來了,連假後的新冠波效應已成為常態。過去我們已知新冠和長新冠不僅對男女的生殖系統有影響,對男性在感染急性期和短期內會損害睾丸功能。現在,科學說: 新冠病毒可能在感染後的精子中存在長達 110 天,但這還不是全部,精子為了抵禦新冠,設下陷阱乾脆自殺成「人」。研究建議,任何尋求懷孕。。。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一個月前,我們知道“FLiRT”這個來調情的新冠變種,一個月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FLiRT變種的病例在美國和歐洲正在上升。該組的主要病毒株是KP.2,截至5月11日兩周內所有病例的28.2%。FLiRT變種也侵入台灣,本土與境外占比分別為6%及11%。而國內三大病毒肆虐,急診一度
人類一直想要和新冠和平共處,然而新冠卻完全不客氣的糾纏和傷害我們的健康。類似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血腦屏障(BBB),這次科學說: 新冠可以穿透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barrier, BRB),可能導致長期的眼睛損傷,引起視網膜的過度炎症反應和細胞死亡。更「古怪」的是,即使新冠病毒
近期《自然通訊》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的顯著增加(例如 800 ppm),這種影響比過去研究指出的相對濕度變化所觀察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結果顯示,二氧化碳成為延長空氣中存在的新冠病毒壽命的主要因素。 通過測量新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以飛沫霧化時保持傳染性的能力,英國。。。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