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閱書筆記:宮崎駿《蒼鷺與少年》的原著究竟是本怎樣的書?

raw-image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教材的經典少年讀物。

宮崎駿向來有閱讀兒童文學的習慣,吉卜力工作室就有好幾部動畫電影正是改編自兒童讀物,包括《魔女宅急便》、《哈爾移動城堡》、《地海傳說》、《借東西的小矮人》、《記憶中的瑪妮》(順帶一提,這些也都在宮崎駿給兒童的推薦書單)。

作為吉卜力影迷的我,得知他的最新作品也是改編自兒童文學時,並不感到驚訝。當時我已決定拜讀所有上面提及的作品的原著,看到消息釋出,便順帶買了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2023年上映,於是我在當年的年頭讀了原著。

電影在香港上映時,片名為《蒼鷺與少年》。看完以後最大的感想除了看不懂之外,還發現電影完全是全新的故事,只有片名和精神是與原作小說相符。

那麼原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究竟是本怎樣的書呢?



故事內容

書中的主角是一名15歲的中學二年級生小哥白尼,其實沒有多少故事可言,主要由小哥白尼在學校的日常遭遇和舅舅寫給他的筆記組成。

喪父的小哥白尼經常跟舅舅聊天,他會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思考告訴舅舅,而舅舅每次都會寫很長的筆記教導小哥白尼各種人生觀。


一、關於看待世界的態度

有一次,小哥白尼和舅舅站在銀座某棟百貨公司的樓頂,發現底下車水馬龍的畫面很像一個浩瀚的海洋,而每個人都是海洋的一滴水分子,包括自己也是。

舅舅在筆記裏告訴小哥白尼,許多人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思考,但這樣是無法看清世界全貌的。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知道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這樣才能了解周遭事物的真理


二、關於人與人的聯結

後來,小哥白尼進一步發現整個世界都是由人與人的聯結編織而成的一張網絡。例如手上喝著的牛奶,在送到嘴邊前要經過照顧乳牛的人、對牛奶進行高溫消毒的人、把牛奶裝進盒子裏的人、運送牛奶的人、售賣牛奶的人等等眾多的人。要是這樣想的話,會發現每天每一樣所見之物,都有數不清的人在背後彼此相連。每個人類其實在不知不覺之中,都和許許多多素未謀面、素不相識的人像網子一樣互相連結。

舅舅在筆記裏告訴小哥白尼,雖然人與人之間一直彼此交織構成綿密的網,可惜至今這種關連依然稱不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縱然每個人都是整個世界的一分子,人類仍然紛爭不斷。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與人建立真正的關係,而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是人與人由衷地發自善意為彼此付出


三、關於自身經驗帶來的真實感動

有一次,小哥白尼的同學浦川因為每天只吃炸豆皮而被同班同學欺負。小哥白尼的朋友北見為浦川出頭,令他很感動,便和北見一同站在浦川的陣線。

舅舅在筆記裏告訴小哥白尼,最重要的知識不是從課本上學到的理論或公式,甚至也不是師長灌輸的道德規範。要成為完整的人,必須累積各種經驗,聆聽內心的聲音,珍惜令自己感動的瞬間,以自己的感受出發,懂得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獨立地判斷每件事。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不能只是別人看起來了不起,而應該打從靈魂深處了不起


四、關於人的價值

後來,小哥白尼發現浦川成績不好,是因為家境貧困,每天都要幫家裏看店,所以沒有時間溫習。

舅舅在筆記裏告訴小哥白尼,人的價值並不取決於財富的多少,而是在於心靈的高度和見識的廣度。就算一個人穿金戴銀,也不會令他的地位更崇高。而要是一個人辛勤地貢獻勞動力,就算穿著寒酸,也比前者更有資格被稱為人。苦難的痕跡是貧窮的附屬品,但不應是其羞恥,而應是令其驕傲的勳章。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不會無須付出就能擁有一切,而會是一個堅持學習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有用的人


五、關於偉大的人生

有一次,小哥白尼到朋友水谷家玩耍,水谷的姐姐向他們講述拿破崙的英勇事蹟。他們被無畏的膽量和偉大的故事吸引,也把拿破崙視為偶像崇拜。

舅舅在筆記裏告訴小哥白尼,拿破崙在戰敗後被宿敵逮回英國,但依然沒有沮喪,繼續貫徹其王者風範,令旁觀的數萬名英國人也忍不住對他致敬。人的一生不在乎長短,而在乎是否活得豐盛。世界上有很多善良的人,但因為懦弱而沒有發揮善心。和人類進步脫鉤的英雄精神固然空虛,但缺乏英雄氣魄也同樣空虛。為了活得像個人,就要有勇氣,勇敢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六、關於煩惱和過錯

後來,小哥白尼犯下了大錯。他和朋友們約定要是被高年級生欺負,就算一起熬揍也要互相支持。但他臨陣退縮,背叛了他的朋友,在關鍵時候沒有站出來一同對抗,為此而感到無比痛苦,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內疚和悔恨不已。

舅舅在筆記裏告訴小哥白尼,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會感覺到一些動植物無法感覺到的痛苦。當會為自己犯下的過錯流下痛苦的淚水,正正代表擁有遵循正確道義的行動能力。找藉口掩飾過錯不會使人進步,唯有認錯和道歉才能鞭策自己避免重複相同的錯。就算道歉不會獲得原諒,也要做好道歉的本份,絕不能逃避問題。為了活得像個人,就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忍耐犯錯的恥辱為良心帶來的痛苦,以此作為改過的動力



從書中學到的事情

若要濃縮書裏的情節和舅舅寫給小哥白尼的筆記內容,大致上就是這樣。

這本寫給少年看的書,對於成年人來說就像聽舅舅說教。

但我會說,這些做人的道理和人生觀不光對正在成長的少年有重大的培育和啟發作用。成年人也在持續不斷地成長,也有一大堆道理未參透明白,人生觀的養成是一輩子的課題。因此這雖然是寫給少年看的書,但裏面的很多觀念對大人來說也很欠聽。

我讀的時候,就希望自己可以早點讀這本書。

而最觸動我的,有以下三點。


一、人的價值不由外在物質定義,而由內在精神定義

我們經常接收來自外界的訊息,最吵鬧的那些訊息,莫過於炫耀功名利祿的聲音、相片或貼文。

甚至乎直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還是以成績的高低、收入的高低、頭銜的高低或是諸如此類的標準來評論一個人的高低。在金錢至上的香港社會,這種情況更是普遍。

我們甚至會迎合這種風氣,純粹為了讓別人覺得我們是成功人士,才想找份聽上去厲害的工作賺取會令人稱羨的薪水。

但要是我們這樣做,我們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只是為了別人的目光而活。

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從自己的心出發,拋掉他人的雜音,成為自己打從心底覺得了不起的人。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住豪宅、穿華服的人,但就算他們比人富有,不代表他們地位更高。我們應該欣賞的,是那些擁有高尚心靈和廣博見識的人,這些特質才是真正寶貴的寶藏。

所以就算你跟我一樣只是個奔波勞碌的窮人,不要自卑。只要你堅持學習,抱持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努力成為心中想成為的自己,你就比那些雖然比你富有但只會消耗不會生產的庸人,更有作為人的價值。


二、人生不在乎長短,而在乎是否活得勇敢

想起英國傳記片《托爾金傳》裏的一句對白——「I can die in any way the fates choose, that's not up to me. But what is within my power is to decide how I live. Courageously, or timidly. 我能以任何命運選擇的方式死亡,那不由我作主。但我可以決定的是我活著的態度。勇敢,或是懦弱。」

這可真是說得太對了!為甚麼《哈利波特》的主角群是葛萊芬多?因為勇氣是最重要的。

我們大多都是善良的人,但有多少人真的有勇氣去發揮自己的善心?

我自己就經常缺乏勇氣,明明想做某件好事,最後卻因為不夠膽而退縮不做。

這樣的話,就不是善良的人,而只是懦弱的人。

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也祝願正在閱讀的各位,在自己的人生裏勇敢地活。沒有甚麼好怕的,放手去做吧!

我們最終都會死亡,這件事我們無法控制,但可以控制的是你死前的人生過得有多燦爛。


三、無法避免過錯,但可以選擇承擔

我也曾犯過很多至今依然令我後悔不已的錯誤,之所以耿耿於懷,大概是我沒有像小哥白尼那樣用正確的態度去處理吧?

其實犯錯是常有之事,我們會為自己的錯而羞愧和後悔,已代表我們有潛力成為更好的人。

引用一句Taylor Swift的歌詞——「Who you are is not what you did. 你做過的事並不代表你整個人。」

這不是在為自己開脫,而是提醒自己不要只因為一個錯誤而質疑自己。你做了一件錯事不代表你就是壞人。

有時候我們不犯錯,根本不知道自己厭惡成為怎樣的人,以及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我在想,要是我早點讀到這個段落,我就能在最適當的時候道歉,並做出及時的導正,那麼我現在是不是就沒有那麼糾結?

但是我不能,因此我只能永遠帶著做錯事的愧疚,承受愧疚為我帶來的痛苦,以此作為進步的動力,鞭策自己不要再犯下舊錯。


總括而言,這是以培養正直性格和鼓勵宏觀思考為目的而寫的書,教導少年怎樣成為真正的男子漢。(難怪宮崎駿很推薦這本書!)

我發現一件難以忽視的事情,那就是這是一本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幾年的書,而這本書顯然蘊含反戰和鼓勵文化交融的思想。

可惜的是,再偉大的文學作品,都無法阻止戰爭的發生。

但我相信這本書已發揮它想要發揮的效用,追求正直、追求平等、追求和平的思想已經深植於很多讀過這本書的少年腦海中。

起碼,它啟發出一個宮崎駿,而他的動畫作品也是致力於表達善良、反戰等的觀念。

與其說宮崎駿為這本書復出,不如說他的一生都深受這本書影響。



結語

説回《蒼鷺與少年》,如你所見,劇情真的跟原著毫無關係。(我只看了一次,至今依然沒有完全領悟明白。)

宮崎駿說過這部作品是留給他的孫子的,他說看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就是即使身處於多麼殘酷的時代也要活得像個人。

我想這就是他想給孫子和看過的人的訊息——我們無法決定世界的好壞,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成為怎樣的人。

這樣回想的話,電影確實貫徹了原書的內核。

主角牧真人最後坦誠了自己的錯誤,承認了自己人性中的惡,這便是少年成長的開始。

我們無法改變糟糕的世界,但請記得我們永遠可以堅持去做善良的人。

我堅信每多一本這樣的書,每多一部這樣的電影,每多一個讀者和觀眾,每多一個人受啟發,每多一個人思考,每多一個人弘揚,世界真的會美好一點。



我想活出一個勇敢、對得起自己、對世界有意義的人生。

那麼⋯⋯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閱讀更多文章,支持我創作更優質的內容:

https://patreon.com/sherryckk

葭喬寫作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小說、書評、影評、遊記、隨筆。寫文章是為了練筆,真正的志向是寫小說。築夢中,請追蹤我,成為這個旅程的見證者。已完成小說:《自殺少年自救日記》、《一飲入眠自製睡夢水》(尋求出版機會中) 加入我的Patreon,支持我創作更多內容:https://patreon.com/sherryckk
內容總結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葭喬寫作中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