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來風與學校治理(二)數位孿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年我們就開始提倡「數位孿校」,鼓勵每所實體學校都可以再經營一所數位虛擬的「線上學校」,亦即除了location還有connection。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或譯作數位對映、數位分身、數位雙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David Gelernter教授提出的「鏡像世界」(Mirrored Worlds)。

他認為未來可以透過電腦模擬出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一致的虛擬世界。

然而比起「元宇宙」、「區塊鏈」這些明星,這個概念不是很受重視,一直到2017年才稍有些熱度。而這次仁來風,黃仁勳孿生地球的展示,則像是放了一把火,讓我們相信:,未來真的可以通過整合物理回饋資料,並輔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軟體分析,讓一個數位化類比系統可以隨著物理實體的變化,自動做出相應的鏡射情境。

於是我們小則可以用來做產品設計的測試,大則可對醫療救護、市場分析、城市規劃、能源管理、環境災害與太空宇宙進行模擬探測。

而學校如果有一所數位孿校,那麼對學校的政策推動、課程發展、危機管理與校事處理,也都可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能。

當然學校目前沒有足夠的技術與設備,所以我們鼓勵初期可以像「THE ONE」一樣,先用LINE或其他社群媒體來經營一所「類孿校」。

例如:有所偏鄉學校就位在古道的入口(或是風景區),每個假日大概會有兩千人經過。如果在校門口做個QR-CODE讓大家掃描加入,然後像THE ONE這樣長期經營,每日一張AI早安圖(哈哈)、每週學校大事記、每月提一個學校經營的問題請大家來提解方……等。

再來,也可像THE ONE定期開一些課程、辦一些活動,讓路過的遊客開始會停留,甚至實體進到學校提供協助、貢獻解方(當然還有掏腰包)。

遊客來自全國甚至海內外,各行各業人士都有,其實是非常豐沛的資源。於是一所偏鄉小校,雖然location非常困頓,但是透過數位世界的connection,在網上可能會有千萬校友、龐大影響力。

而沒有遊客的學校,也可針對學校特性、使用適當媒體、吸引目標對象,經營不同型態的虛擬學校,同樣可以累積人脈、蓄積資源、厚植學校發展動力。

當然,如果學校可以,班級一樣也行;每個班也都可以經營一個數位的孿生班級。





avatar-img
78會員
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黃仁勳說:「我們不做電腦,我們做顯卡。」 顯卡是顯示卡(Display Card)的簡稱,也稱圖形卡(Graphics Card),用途是把電腦需要顯示的圖像,經過掃描、分析、計算,轉換成訊號給顯示器。 顯卡其實就是「人機對話」的中介機制,負責把抽象變具體;符碼化成圖像。
取消評鑑與訪視,那學校的辦學品質怎麼監控? 偏偏品管大師戴明博士就說:品質不是檢驗來的,一開始就做好,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檢查。 而如何讓大家一開始就做好,甚至是不斷創新?那就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與自發向上的環境與文化。 所以戴明博士說:品質是領導來的! 我們辦了幾年教育,就做了幾年的評鑑與訪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教改30年,國教院在3月31日也辦了一場論壇「教育生態系的建構與永續」,我覺得還是在閉門造車,因為台上台下98%都是教育人,而且大部分是另類與實驗教育體系。 同質性這麼高的結果,頂多會有一個小小的實驗教育「生態池」,是一個「水域」的概念,不可能會有一個循環共生的「生態系」。
很多學校都有園遊會、市集,但對於賣什麼東西,常會引起社會與家長的討論;也有很多人不認同「把夜市搬到校園」的作法。 最近永續影響力興起,如果要讓學生探究真實世界、實踐所學,園遊會倒可轉型為「碳權交易所」;尤其再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來進行,更具意義。 第一個步驟是,各班先進行「碳盤查」,可以先
30年後來看現在,或許會覺得,還好現在有AI,才讓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只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甚至可以說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
黃仁勳說:「我們不做電腦,我們做顯卡。」 顯卡是顯示卡(Display Card)的簡稱,也稱圖形卡(Graphics Card),用途是把電腦需要顯示的圖像,經過掃描、分析、計算,轉換成訊號給顯示器。 顯卡其實就是「人機對話」的中介機制,負責把抽象變具體;符碼化成圖像。
取消評鑑與訪視,那學校的辦學品質怎麼監控? 偏偏品管大師戴明博士就說:品質不是檢驗來的,一開始就做好,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檢查。 而如何讓大家一開始就做好,甚至是不斷創新?那就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與自發向上的環境與文化。 所以戴明博士說:品質是領導來的! 我們辦了幾年教育,就做了幾年的評鑑與訪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教改30年,國教院在3月31日也辦了一場論壇「教育生態系的建構與永續」,我覺得還是在閉門造車,因為台上台下98%都是教育人,而且大部分是另類與實驗教育體系。 同質性這麼高的結果,頂多會有一個小小的實驗教育「生態池」,是一個「水域」的概念,不可能會有一個循環共生的「生態系」。
很多學校都有園遊會、市集,但對於賣什麼東西,常會引起社會與家長的討論;也有很多人不認同「把夜市搬到校園」的作法。 最近永續影響力興起,如果要讓學生探究真實世界、實踐所學,園遊會倒可轉型為「碳權交易所」;尤其再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來進行,更具意義。 第一個步驟是,各班先進行「碳盤查」,可以先
30年後來看現在,或許會覺得,還好現在有AI,才讓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只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甚至可以說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的網路戰場上, 不只商家賣東西要有小編,選舉空戰要有小編,連學校宣傳招生,現在也都需要小編! 如果我是一個路人家長, 我看到敝校的宣傳新聞搞內容圖文,我應該會覺得「這間學校真的好棒棒。」 但偏偏我是這間學校的老師, 所以我不禁還多知道了一點內幕, 例如, ❦ 「XX計畫」去年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鏡像計畫啟動,虛擬的完美自我複製,或許是 AI 世代必然的收束,但除了潮流外,似乎還有甚麼在驅使著我?
Thumbnail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Thumbnail
ChatGPT-4o 的出現對我們的未來教育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和問題。我們需要積極面對這些挑戰,並藉此機會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和文化政策。最好的學習搭配或許就是「數位學習」加上「AI 問答」(虛擬助教):學生可利用網路影片學習,有問題就問 AI(聊天機器人),等同找到老師教學,又有助教輔助。
Thumbnail
黑板板書?多媒體投影? 從以前需要手動塗畫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影片、PPT,現在新世代偏好的Canva(我現在也非常倚賴XDDD),又或者是各種AI軟體──教學現場,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工具呢?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擁有一個設計良好且使用者友善的網站對學校來說至關重要,能夠有效地與學生、家長和更廣泛的社區進行溝通。學校網站作為一個數位樞紐,提供重要資訊、展示成就,並培養社群感。本文將探討學校網頁設計的重要性,主要元素和最佳實踐,以幫助學校打造引人入勝的線上存在感。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的網路戰場上, 不只商家賣東西要有小編,選舉空戰要有小編,連學校宣傳招生,現在也都需要小編! 如果我是一個路人家長, 我看到敝校的宣傳新聞搞內容圖文,我應該會覺得「這間學校真的好棒棒。」 但偏偏我是這間學校的老師, 所以我不禁還多知道了一點內幕, 例如, ❦ 「XX計畫」去年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鏡像計畫啟動,虛擬的完美自我複製,或許是 AI 世代必然的收束,但除了潮流外,似乎還有甚麼在驅使著我?
Thumbnail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Thumbnail
ChatGPT-4o 的出現對我們的未來教育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和問題。我們需要積極面對這些挑戰,並藉此機會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和文化政策。最好的學習搭配或許就是「數位學習」加上「AI 問答」(虛擬助教):學生可利用網路影片學習,有問題就問 AI(聊天機器人),等同找到老師教學,又有助教輔助。
Thumbnail
黑板板書?多媒體投影? 從以前需要手動塗畫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影片、PPT,現在新世代偏好的Canva(我現在也非常倚賴XDDD),又或者是各種AI軟體──教學現場,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工具呢?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擁有一個設計良好且使用者友善的網站對學校來說至關重要,能夠有效地與學生、家長和更廣泛的社區進行溝通。學校網站作為一個數位樞紐,提供重要資訊、展示成就,並培養社群感。本文將探討學校網頁設計的重要性,主要元素和最佳實踐,以幫助學校打造引人入勝的線上存在感。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