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現代娛樂的風險與挑戰:從同溫層到《娛樂至死》


在上一篇文章中,探討了柏拉圖對於文化管制的觀點及他對詩人與藝術的擔憂。今天將延續這個話題,分析現代娛樂自由競爭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與挑戰,並在科技與人文之間尋求平衡,以期在享受娛樂的同時保持清醒而不被娛樂所左右。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提出的理論振聾發聵:當娛樂成為社會的主導形式時,社會將面臨文化空洞化、思維能力退化、注意力分散、價值觀扭曲等嚴重的社會議題。

 

同溫層:資訊迴圈中的自我封閉

 

所謂「同溫層」本為氣象學的專有名詞,現指人們只接觸到與自己觀點相符、興趣相似的資訊和人群,形成閉鎖的資訊迴圈。演算法據瀏覽紀錄、喜好不斷推薦符合個人口味的內容,使人更難接觸到不同的觀點,猶如身處資訊繭房之中。

同溫層限制了視野,也導致價值觀的狹隘化。當人們只接觸到與自己想法一致的資訊,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的存在。這種自我封閉的狀態不利於社會的進步,更直接導致社會的兩極化和分裂,此現象在社會最明顯的體現為同婚公投和2020年大選,這兩個極端現象留到下一篇說明。

 

《娛樂至死》的預言

早在1985年,傳播學者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就在其著作《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中對此現象發出了警示。他認為當社會的一切公共討論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時,人們將失去嚴肅思考的能力,文化將變得膚淺、空洞,又稱白癡化。

 

不同的媒介會塑造不同的文化形式。印刷術時代,文字是主要的傳播媒介,人們透過閱讀獲取資訊、進行思考,這種媒介鼓勵理性、邏輯、深度思考。然而影像時代的來臨使娛樂成為了主導。電視強調感官刺激、即時滿足,人們不再需要主動思考,只需被動接收資訊。這種媒介的轉變改變了獲取資訊的方式和影響思維模式。人們變得習慣於碎片化的資訊、膚淺的娛樂,失去了對複雜議題的耐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媒介即隱喻:波茲曼的媒介理論

 

波茲曼的理論核心在於「媒介即隱喻」(The medium is the metaphor)。他指出每種媒介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表達形式,形式本身就蘊含著對世界的特定理解及詮釋。以印刷術和電視為例,印刷術強調線性、邏輯、連貫的表達,這與理性、深度思考的思維模式相契合。而電視則強調視覺衝擊、感官刺激、碎片化呈現,這與娛樂、即時滿足的思維模式也隨之產生。

當電視成為社會的主導媒介時,娛樂化的思維模式也隨之蔓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政治、教育、宗教等領域,都開始採用這類方式來吸引觀眾並傳遞訊息。這種現象正是波茲曼所擔憂的「娛樂至死」,文化空洞化思維能力退化注意力分散價值觀扭曲就為最直接的後果

 

 

演算法、社交圈與自我選擇:通往同溫層的Trilemma

 

現代娛樂產業的發展似乎進一步印證了他的理論。演算法、社交圈和自我選擇猶如通往資訊同溫層的Trilemma,限制了視野並窄化了價值觀。

 

  • 演算法與推薦系統: 影音串流平台、社群媒體,都大量使用演算法來推薦內容,為用戶打造「資訊繭房」,使用戶接觸到的資訊越來越單一。

 

  • 社交圈與資訊傳播: 人們傾向於與觀點相似、興趣相投的人交往,這使得社交圈成為一個資訊的同溫層,強化了既有觀點,屏蔽了不同聲音。

 

  • 自我選擇: 人們在選擇娛樂作品時,往往會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興趣愛好的作品,這看似自由,卻可能讓人們陷入資訊的迴圈,窄化視野。

 

 

世代分化的娛樂偏好:價值觀的衝突與和解之道

不同世代之間的價值觀和娛樂偏好存在差異,然而這種差異卻因通溫層和回聲室效應不斷擴大,世代對立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時代背景(戒嚴為主因),理性與正義在爭執間蕩然無存,下一篇文章將重點討論此部分。

 

娛樂的反思與展望

主動接觸不同觀點,拓展視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娛樂,讓娛樂成為認識世界、反思自我、促進社會進步的工具。是他提出的解法,而活在現實的我們顯然了解理論的侷限性,這裡也不再照本宣科的複述一次,想想社會到底是怎麼運作的,並在面臨時多想一些,似乎才是較可行的方案。

 

2024.06.1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Ignacio隨筆雜談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