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與神學建構(7)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的生活經驗跟一般人差很多,用這種偏頗的生活經驗讀聖經……

對,就是一直往最有潔癖的方向前進,終於被教皇看中,找他們來判斷異端,在加上教皇私兵,然後各政治勢力(尤其是被冊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頭銜的西班牙國王--剛好西班牙發展航海,於是被帶去南美洲的剛好就是最糟糕的一群傳教士)的政敵都樂於插一腳,局面馬上就變很難看了。

(附帶一題,道明會現在依然是很重要的修會,但不是當年那樣了,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經歷很大的動盪,改掉不少過去的奇怪東西。)

在這種白色恐怖壓力下,連大學自主都受到嚴重的干涉,當然,這引起更多的戰亂,而像荷蘭這種容易跑路,或者瑞士這種易守難攻的地方,逐漸成為避禍的好選擇(這兩個國家也的確成為後世很多人躲避危險的選擇),總之,歐洲被化分成不同陣營,而且這種屈打成招的檢舉的狀態最後也演變成互相胡亂檢舉的情形。

於是,雖然異端審訊惡名昭彰,女巫審訊更是遺臭萬年,但大致上當年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政治鬥爭,只是這次真的就波及平民了。

別小看這一點,之前的紛爭較少波及平民的結果就是,地方封建諸侯很容易為了維持自己領地的安穩而變卦--最後大多傾向聽教廷的。

後來當印刷術發表,然後馬丁路德對教廷的譴責一出來,超級暢銷書出現了。何況馬丁路德還創建兒童教育機構,極力推廣教育普及,他還翻譯德文聖經。光這兩點,殺傷力就不下於他對教皇的譴責了。

是的,馬丁路德是天主教會界的超級新人,倍受期待,以他的能力,至少也拿個樞機主教。但他就是覺得不對勁,他不是那種只想爭權奪利的修士,於是他在一次聖靈感動當中,領悟到因信稱義的道理(但他不是第一個提出的人,更早就有人提出這種學說,但就只是學說,不過理論已經很完備,就等人拿去用),然後他把譴責贖罪券的95條罪證釘在教會門口。

那知道短短幾天就全歐洲發行了,感謝盜版印刷,總之他寫的那些剛好對了印刷廠胃口(或者知道這會暢銷),很快就席捲歐洲,然後當然惹毛教皇。

但他畢竟是天主教修士,其實他有一陣子很乖,畢竟他根本沒想過要鬧革命,那知道貼個大字報會被人家轉貼,突然變網紅……

要知道,贖罪券這種交換論商品,對民眾來說反倒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說穿了就跟捐錢蓋廟點光明燈一樣而已,此外就是加上賄賂買票走後門,就一般文明水準還不怎樣的國家會有的狀態,根本台灣人日常,民眾習慣就好。

上面我提過,異端審訊才真的惹到一般民眾,而馬丁路德給他們一個情緒發洩的出口,畢竟認真要辯論異端的各種神學理論,他們也講不贏教會(教會本來管制只能用拉丁文,一般民眾根本沒聖經可以讀),但贖罪券的錯誤卻是非常容易懂,因信稱義更是讓弱者再一次將救恩取回。

所以路德被趕鴨子上架,其實一開始不是很甘願。

這是五百年前的事情了,新教即將登場。

是的,雖然是他點的火,但宗教改革其實是比較後來的事情,這個我們有空再說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