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媒體經營』|先做,然後停、看、聽,不要看到課程就報名、不用相信高流量講師,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媒體到底是什麼?在現在的世代裡,每個人都已經成為廣義的『自媒體人』的時候,到底自媒體是什麼呢?

 

資訊不對稱曾經是一個嚴重影響社會發展的問題,契約經濟學領域的定義中,在資訊不對稱的狀況下,當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或更好資訊的決策研究時,就會導致交易中的權力不平衡,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市場失靈。

 

而現在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行銷觀察|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

行銷觀察|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



每個人的自媒體,都代表了一個觀點,而分眾的市場影響了每個人所能『看到』的新聞,因此,資訊在不知不覺之中被自己的選擇而『壟斷』,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在某個圈圈裡,自己能有話語權,也因此越來越多人傾向要經營自媒體。

 

我們可以說,在現在的『自媒體圈』裡,展開了嶄新的時代,也是一個未穩定的亂象

現在的台灣社會中大家都已經意識到自己是擁有話語權的人,而隨著能運用的工具越來越多之後,現在進入一個『搶麥』的狀態:該如何可以拿到麥克風、該怎麼樣讓更多人聽到我說話,這已經變成大家焦慮的主因。

 

因此,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許多人都紛紛開啟課程教授『如何經營自媒體』,這一點其實本身就是相當奇特的存在,首先,自媒體的定義是:透過網路手段,將個人專業知識和獨特觀點分享給大眾的資訊傳遞方式。

 

自媒體本身最重要的特點是在於“自”也就是自身能傳達出去的內容是什麼、想要說的話語是什麼、自己專業值得分享的內容是什麼。


也就是如果我確實有想要表達的內容,經營這個『自媒體』才會有意義,換句話說就是,假設目前沒有想要傳達的資訊,那麼也很難靠著自媒體的框架而有任何收穫。

 

先有自我才有媒體能量,這大概是自媒體相對較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也應該是所有經營自媒體的人應有的道德基礎,當然經營許多人經營自媒體都有其初衷,有些人是為了倡議、有些是為了宣傳活動、有些是想要賣商品、也有人只是純粹的想要被看到。但無論如何,都需要先以終為始的思考,自己最終經營這個自媒體的目的是什麼,所以首先應該可以先怎麼嘗試。

 

拜託不要急著花錢去上課學習該如何經營『自媒體』

自媒體的經營基本上門檻較低,所以一開始實在不建議大家花錢去上課,因為課程結束後你可能依然會一頭霧水的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付錢去學一堆自己本來就會的東西,因為現在每個人基本上都會用手機拍照跟錄影,所以這些內容在你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內容的狀況之下,學習這些是沒意義的。

 

希望大家都可以先開始,先從 po 文開始,然後可以先下載一些相關 app ,網路上都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使用方式,至少都先把所有工具摸索過之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需要,再去找到適合的課程,請大家不要相信從 0 到 1 的學習課程,因為大部分的課程只能幫助大家從 1 到 100 ,從 0 到 1的這一段路,真的只有你自己能走,不然『自媒體』的『自』就不會放在第一個字了。

 

再來是,請大家也不要覺得高流量的人就等於專家,因為媒體的操作,大多時候我們很難複製任何的成功,每一次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頂多只能說『有跡可循』而無法說『這樣做就肯定沒錯』,因此,如果要去上課,建議是對症下藥的去學習,也就是說,如果缺乏文字能力,就去學習寫文案,缺乏剪輯能力就去學習剪輯,而不是去找高流量的自媒體人,因為對方的經驗可能很難傳承給你。

 

例如:對方是做搞笑影片出身的,而你卻是想要經營一個文青形象的花店,這一定大約就很明確是不同風格的概念,那麼對方的成功經驗與你來說,就比較像是更高層次的理解,或許就不適合發生在最初步的學習,但可能可以發生在經營自媒體多年後遇到瓶頸時再產生的對話交流。

 

筆者本人在媒體工作十多年,於八年前就開始有豎屏的影音拍攝、寫過多個破百萬的 YT 節目腳本、經營過的 YT 頻道也曾於6 個月內破 10 萬追蹤、代操的 IG 也有許多 Reels 有破百萬觀看,如果說要表列出成功經驗,我想應該都還是可以列出許多,但儘管如此,我依然覺得那些成功經驗,無法再次複製,因為那些都是在那個時間點做到的成功,而今,會有另外的成功脈絡。

 

另一部分是,所謂的『自媒體』很多時候的成功需求是源自於自身,也就是『我』實際上最有魅力的狀態是什麼、可以如何呈現、怎麼樣的說話方式適合自己,這些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以我自己來舉例,我做過許多不錯的項目,但回到自己本身,我大約就並不是一個成功的『自媒體人』。

 

因為我無法很穩定的輸出內容,而且其實我大多數時候沒有太強烈想要表達的企圖,儘管我也有跟朋友錄製 podcast ,但在經營上,我們都還是抱持著一個更輕鬆的態度。

 

我想大約是因為我自己將自己還是定位在更幕僚以及軍師的位置上,不喜歡出現在幕前,更多時候我自己的社群都會被我拿來做更多的實驗以及簡單的測試,所以風格也並不一致。

 

儘管如此,我認為我依然還是一個有經營自媒體的人,只是我的經營,更為隨心所欲,因為我更多心思放在幫別人經營自媒體,這一點也代表我其實了解該如何變現,也或許是因此,在近期看到太多『自媒體課程』、『自媒體講師』時,忍不住想要提醒一下大家。

 

如果要經營自媒體,請你先做,然後停、看、聽,之後再好好的了解自己其實需要的幫助是什麼,再去挑選適合問題的課程,真的不要看到課程就去報名,這真的相當不划算,而我其實某方面更建議的做法是請有經驗的人給予建議就好(可能支付諮詢費或是健診費),因為剩下的還是要靠自己。 

一腳跨在新媒體、另一腳則是在影視圈。 製作過多部百萬點擊的新媒體影音,也開發過進入國際創投的故事。 有時候追劇是興趣,有時候是工作。 喜歡從劇中人物中找到一些小小的想法,然後記錄下來。 行銷出身,偶而會興之所至的揀著寫一些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豎屏劇跟豎屏劇之間,其實也有決定性的差異。 兩種原本截然不同的豎屏劇經濟模式,在中國大陸正在慢慢靠攏,也因此,台灣在這階段有極大的空洞,因為台灣目前尚未發展出來有連續故事感的「豎屏劇」經濟模式。
豎屏劇在台灣的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被打開? 從 2020 年開始,中國大陸開始慢慢的把橫店變為豎店,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許多人在觀望,而這個觀望期大約在去年的時候為最高峰,而又為什麼時至今日,一直沒有人做豎屏呢? 去年筆者到北京做項目提案的時候,遇到了多組製作人、發行商,大多數人都會花會議一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朋友,該在乎的就不會是我失敗回來的事,而是我是否真的像報導所說那樣,如果是真的,我又為什麼那麼做,你們應該要好奇這個才對。 那些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的人拼命問,我想向他們解釋的人卻又沒人肯聽我說、沒有人問我。   在《歡迎回到三達里》的故事裡面,很大一塊講述了友情、愛情以及親
4/5歡迎回到三達里
所有的一切回歸於自身,於是我慢慢的變的更好也更壞了,我自己喜歡這樣的狀態,願意被看見缺點以及優點的一個普通人。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豎屏劇跟豎屏劇之間,其實也有決定性的差異。 兩種原本截然不同的豎屏劇經濟模式,在中國大陸正在慢慢靠攏,也因此,台灣在這階段有極大的空洞,因為台灣目前尚未發展出來有連續故事感的「豎屏劇」經濟模式。
豎屏劇在台灣的市場到底有沒有機會被打開? 從 2020 年開始,中國大陸開始慢慢的把橫店變為豎店,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許多人在觀望,而這個觀望期大約在去年的時候為最高峰,而又為什麼時至今日,一直沒有人做豎屏呢? 去年筆者到北京做項目提案的時候,遇到了多組製作人、發行商,大多數人都會花會議一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朋友,該在乎的就不會是我失敗回來的事,而是我是否真的像報導所說那樣,如果是真的,我又為什麼那麼做,你們應該要好奇這個才對。 那些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的人拼命問,我想向他們解釋的人卻又沒人肯聽我說、沒有人問我。   在《歡迎回到三達里》的故事裡面,很大一塊講述了友情、愛情以及親
4/5歡迎回到三達里
所有的一切回歸於自身,於是我慢慢的變的更好也更壞了,我自己喜歡這樣的狀態,願意被看見缺點以及優點的一個普通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引言 自媒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個興盛的領域,讓人們可以透過網絡平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專業知識和創意。然而,要成功經營自媒體需要一定的策略、高品質的內容和建立穩固的社群。本文將分享一些關鍵的步驟和建議,幫助你開始經營自媒體並取得成功。 1. 確定你的目標和受眾 在開始經營自媒體之前,先明確你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透過媒體人的專業觀察,將自我覺醒的獨特價值傳遞給目標族群,提升個人品牌力。講座內容包括自我覺醒、個人品牌力的重要能力和原則,以及自媒體人應具備的媒體素養。
Thumbnail
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運營綱領4包含了搜尋引擎優化、內容生產、市場研究和知識付費相關的建議。
Thumbnail
本篇雜談就真的只是純閒聊而已😃 本身不是用自媒體創造斜槓收入的用戶,只是想整理回顧一下這些時間我對自媒體的想法,以及使用自媒體輸出的優點。
Thumbnail
自媒體藉由網際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即由下而上的傳播方式。 或稱「個人媒體」、「公民媒體」。 在網路技術,由部落格、共享協同運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現今這時代 需快速博眼球 刺激感官 才有流量?
Thumbnail
從個人IP到品牌IP,瞭解自媒體的特性,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轉換內容形式來適應平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引言 自媒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個興盛的領域,讓人們可以透過網絡平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專業知識和創意。然而,要成功經營自媒體需要一定的策略、高品質的內容和建立穩固的社群。本文將分享一些關鍵的步驟和建議,幫助你開始經營自媒體並取得成功。 1. 確定你的目標和受眾 在開始經營自媒體之前,先明確你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透過媒體人的專業觀察,將自我覺醒的獨特價值傳遞給目標族群,提升個人品牌力。講座內容包括自我覺醒、個人品牌力的重要能力和原則,以及自媒體人應具備的媒體素養。
Thumbnail
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運營綱領4包含了搜尋引擎優化、內容生產、市場研究和知識付費相關的建議。
Thumbnail
本篇雜談就真的只是純閒聊而已😃 本身不是用自媒體創造斜槓收入的用戶,只是想整理回顧一下這些時間我對自媒體的想法,以及使用自媒體輸出的優點。
Thumbnail
自媒體藉由網際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即由下而上的傳播方式。 或稱「個人媒體」、「公民媒體」。 在網路技術,由部落格、共享協同運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現今這時代 需快速博眼球 刺激感官 才有流量?
Thumbnail
從個人IP到品牌IP,瞭解自媒體的特性,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轉換內容形式來適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