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片中真正的謎題是什麼
關於青春期的殘酷
女主角服裝的象徵
為何女主角選擇這樣的結局
謎,是貫穿全片的重要符號。宣傳期電影簡介就在營造謎樣感,還包括那道推進劇情的謎題─不過對從小在金田一、柯南動漫洗禮下的台灣觀眾可能不怎麼困難,從開場沒多久女主角Eva製作大冰塊就足以破解,甚至世故地猜中最後的結局,只是,這並非真正的謎題。
想像謎題中這個虛構的男人在想什麼?Eva悼念Tim意外過世的哥哥提到,若有人記住就不算真的死亡,謎題中的男子便是用一種不可能的死法讓人們記住他曾經存在過,活成一道謎題的他便能在眾人揣測真相的過程中永遠活著。復刻這個手法的Eva或許也是這樣,她想讓知情者背負不可說的真相的重量;她不明白那些人們為何能輕易遺忘,臉書上他們的臉龐沒有一絲陰霾、人生依舊向陽燦爛,只留下Eva一人死在13歲的那年夏天,即使看似擁有身在何方的自主權以離開那個召喚痛苦的地方、搬到人們口中刺激有趣的首都生活,但那所有的熱鬧、縱情、愉悅都與她無關,她的身心呈現解離的狀態,心靈別無選擇地被禁錮在那個粗礪、炎熱、沒有同伴、擺滿冰冷銳利器物的工具間。
巨大的謎題、她解不開的謎題,是她怎樣都學不會該如何將錯置的身心放回正確的位置。這部片裡沒有幸福的家庭,父母輩失敗的婚姻、忙碌的生活深深影響著下一代,一如母親對Eva的漠視,可能因為她是個不在期待中的孩子甚至促成這段不被期待的婚姻,理應單純快樂的小Eva試著去理解酗酒的母親為何不快樂,母親對她說,她們其實比想像中更相像,母女倆都是很敏感的人,但當Eva試著以成熟的態度進一步靠近母親─或許也能解開自己正經歷的這段青春期中那些不知所謂的迷茫,未料卻直取母親無法坦然以對的那塊痛處,硬生生迎來反手的巴掌、突如其來的憤怒。
從沒能離開婚姻的母親身上,她只學會了逃離,然而親密關係帶來的傷痛,就像不合身的泳衣緊緊嵌入肩頭。Eva的著裝具體傳達了她的困境,在13歲的夏天,她始終內著小一號的泳衣,失能的家庭在心理面壓抑著她長成的變化,身形發育、對異性萌動好感,只有她感覺到有什麼不同但她卻又什麼都不懂,而她的外著仍舊打扮像個男孩一樣,寬大的T-shirt、膝上的牛仔短褲、剪得參差不齊的短髮,和她從小玩到大的Tim、Laurens從不把她當真正的女生看待,但她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與他們「不同」,不過她的刻意要強並不是想要贏過男孩們,而只是想要和他們「一樣」,就像Eva不曾嫉妒妹妹較受母親青睞而只是想要和妹妹「一樣」被母親寵愛。
年幼的Eva想被認真看待,想成為一個既與男孩不同卻又能與男孩等同的女孩,但青春期卻殘酷破碎這樣的可能。Eva害怕失去三劍客這個小團體的聯繫,又想探索內在的女性特質,導致自己處境變得為難,就像是三人玩起「女生遊戲」時,她為了維繫小圈圈的情誼而成為男孩欺凌其他女孩的幫凶,提出難題的她不只考倒那些被迫願賭服輸的女孩,最終也讓自己付出的極大的代價。
脫衣服是「女孩遊戲」的最終懲罰,象徵整體社會對女性自主權的剝奪、男性理直氣壯的物化窺視,衣著是身心與這世界的邊界,赤裸的女孩直接迎來外界強烈的惡意,在一層一層衣物褪去的過程裡懷疑起自己,她們天真地遵守承諾的苦果,忘了遊戲規則全然是既得利益者寫就的,她們永遠處於吃虧的一方。
Eva曾經試著討好親權、討好(開始萌芽的)男權,試著讓自己能被公平、正常的對待,她卻逃離不了這世界不知道用怎樣的標準為她打的分數,而她也在不知不覺中認同這個標準之於自己的意義:她是Tim、Laurens眼中的4分女孩,她最終都活在別人怎麼看她的狀態下,當Eva赤裸地交出自己對世界的信任、想贖罪的真誠,毫無防備成長可以有多殘忍。在那一刻,我們也才明白,真正的謎題不是謎題中的男人究竟怎麼死的,而是現代的社會如何讓童真離奇死亡。
片頭小Laurens和Eva說的那個笑話:「一顆櫻桃跟另外一顆櫻桃說:如果我們不是這麼甜,就不會在這個果醬裡了」,這個社會從不和被害者站在一起,甚至,合理化他們被害的理由,而這也是整部片最令人心痛之處:我們或許看到了前頭、猜到了後頭,卻不知道這一路上Eva是怎麼長成的,懷著不可說、被集體刻意遺忘的傷痛,又承受著社會整體價值觀的蔑視,她成為一個小心翼翼、閉鎖沈靜的人,然而這世界反過頭來苛責她這樣的「選擇」,如同悲劇發生後勞倫斯母親說的「你可能不盡然是無辜的」、如同妹妹對社恐的她說是她自己找的,都在對她進行二次羞辱,一如片中破碎了兩次的杯子,除了那段不堪記憶的過往,第二層傷正是這個社會的冷漠、連她所愛的人都沒能接住她。
最終Eva不再逃避,選擇用極端的方式結束悲劇,是以不可能的死亡對這顯而易見卻置若罔聞的不合理進行無聲的控訴。這道謎會有解嗎?是否在一個不曾跨越青春期的少女死亡之後、在電影映後燈光亮起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人被留在黑暗之中。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