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變老前該思考的一件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要如何持續不斷的讓自己可以安穩的過老年期間的每一天,就要先去想要如何讓自己有源源不絕的收入,這裡先不管現階段的自己是不是有這些時間,只是要讓未來多點可能,去腦力碰撞一下。

「定期定額式的all in每分錢」,投資或許大家都強調不要全數投入,但我有不同的想法,在沒有一筆大額的財產可供投資的階段裡,把薪水提撥出可投資的額度,並且全數買進高股息的股票,買進領息,再買進並且連同利息一起買,買到利息比薪水高就差不多可以退休了。

「很害怕買太高」,這裡先給一個大方向,當一檔股票或債券,只要是成立時間夠長,而且是你相信的,公司連年賺錢,只要不發生巨大虧損,就一路買進,利率可以反推6%~8%之間的合理價格,根本不用怕有買太高的事情發生.......

世界在變,而且變很快,思維要跟著進步才行,之後有機會再分享老年之後另類的投資方法。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股票價格的波動性與交易量的變化,一直是投資者和研究者關注的核心議題。閱讀兩篇論文後的重點摘要與操作心得。 這兩篇論文分別探討了股票價格突破 52 週高低點時的交易量模式與價格走勢,並深入分析了高價與低價的預測性,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短期市場動能的特徵,也提供了長期價格均值回歸的實證證據。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股票價格的波動性與交易量的變化,一直是投資者和研究者關注的核心議題。閱讀兩篇論文後的重點摘要與操作心得。 這兩篇論文分別探討了股票價格突破 52 週高低點時的交易量模式與價格走勢,並深入分析了高價與低價的預測性,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短期市場動能的特徵,也提供了長期價格均值回歸的實證證據。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我們都在變老,而且愈來愈長壽。專家預測到 2050 年,60 歲以上的人口預計將達到 21 億。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 2024 年 1 月發表的新報告《長壽經濟原則:未來財務穩固的基礎》,探討六項「長壽經濟」發展的原則。以此核心價值為出發點,將可在這日益擴大的高齡市場,創造出新的商機與規模。
Thumbnail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我們都在變老,而且愈來愈長壽。專家預測到 2050 年,60 歲以上的人口預計將達到 21 億。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 2024 年 1 月發表的新報告《長壽經濟原則:未來財務穩固的基礎》,探討六項「長壽經濟」發展的原則。以此核心價值為出發點,將可在這日益擴大的高齡市場,創造出新的商機與規模。
Thumbnail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