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挑戰自我: 從舒適圈踏出去的心路歷程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先說說這份工作的緣起。

我是國貿人員,但並非相關科系畢業,也就是說是張白紙。當天面試後,老闆就請我下週報到。因為待業近三個月,我也迫不及待答應。進入公司第一天,我才明白公司高層希望我盡快入職的原因——這個位置的同事要離職。我們用了一週交接,國貿小白的我在公司有點無助,這個部門只有我一個人。第三天上班,主管透露出不喜歡這位即將離職的同事,晴天霹靂的是主管還交代我「他教的聽聽就好,因為都不是正確的。」果然,我在後續也幫這位離職同事收拾不少爛攤子。

為什麼會投入這職業呢?一切都是因為內心那該死自我挑戰。抱持著「因為我還年輕,可以多試試不同面向的工作」,當時面試我的主管也很願意給我機會,讓毫無相關背景的我接手這份工作,一路摸索。就這樣,靠著大學時期微弱的貿易條件記憶,挑起公司進出口的大樑,同時兼做了採購及秘書。

聽起來沒有安逸的樣子呀?

前半年確實沒有安逸,我努力增加相關背景知識,和相關廠商或報關行等打聽一些沒學過、沒聽過的,拼拼湊湊出一本教科書。半年後,大致掌握了工作內容。

我整理一些安逸的例子:

  1. 離家近,薪水適中。
  2. 不需要加班。除了一年兩次陪老闆出國看展,不過我也很享受體驗新的事物,所以出國看展對我而言不是加班。
  3. 工作內容多元,不死板。
  4. 屬於I人的我不需要一直社交。
  5. 同事人很好。
  6. 獨立作業,因此我只需要對上面兩位主管。到後來也熟知主管們的個性及行事作風。

如魚得水,不過還是有些令人受不了的事:

  1. 主管們意見分歧,身為執行者的我無法辦事。
  2. 朝令夕改,公司缺少SOP。
  3. 分工不明確。
  4. 專案進度緩慢,花三個月討論新品,最後要下訂單時取消,而又在2個月後重新決定下單。

我逐一審視這些優缺點,思考是否要離職,擺脫這些陷入膠著的案子。

一年多來早已和廠商打好關係,也獲得主管的重用,一切歸零的話,還是需要一些勇氣。

不過後來深刻認知到,自己無法改變這間公司的制度,無法改變主管行事風格,我的內耗日漸加劇,終於下定決心,離職吧!

主管極力慰留,承諾會調整公司內部,也開出了加薪20%的條件。不過只有自己才清楚地明白,這些條件不會為我的職場及職涯帶來任何改變。最終還是寫了離職申請書。

為什麼要離開舒適圈?

這份工作內容作習慣了,我很明白如何才能討主管開心、如何與各部門溝通、如何降低同事間衝突、如何加快工作速度、以及如何協調高階主管的分歧。

不過人生很長,我不想也不願在年輕時安穩。或許輾轉流離多年,挑戰了很多挑戰,我最終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那個舒適圈。離職前最後一個工作日,回首才發現,在這個領域累積了好多真摯的情感和人脈,也發現了自己佔了很重要的位置,提升很多能力。離開舒適圈後,我報名了一些課程進修,同時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於是再背起背包吧!前往下一個不舒適的地方,磨練磨練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