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09. 《金剛經.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導讀一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導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前說法身無相,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若佛本無相可見,誰當說法?為遣此疑,佛作是問,是為「斷無身何以說法疑」。《金剛經宗通》云:「此疑從上身相不可得見而來。若第一義佛境界,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亦必離身相而說法也。聲不自聲,依色而發,既無所依之色,何以有能依之聲?為遣此疑,故經云。」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佛眼圓通,一眼攝五眼,見真實心,是佛之知見也。研讀此分經文,吾人應放下眾生知見來作理解。眾生知見者,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住於虛妄,即為非住,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正因如此,凡夫眾生唯以六根緣六塵緣影,故對於「說法」和「聽法」會產生莫名的執著。若是以為佛陀有所說法,吾人所聽之法為實有,那麼就會產生執取之心,則「如人入闇,即無所見」,如此之眾生知見,如何見如來?故〈離相寂滅分第十四〉佛告須菩提:「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即言智者心行之處,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李文會註曰:「心既清淨,語默皆如,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金剛經六祖口訣》云:「凡夫說法,心有所得,故告須菩提,如來說法,心無所得。凡夫作能解心說,如來語默皆如,所發言辭,如響應聲,任用無心,不同凡夫作生滅心說。若言如來說法,心有生滅者,即為謗佛。」如響應聲者,解打鼓。《妙法蓮華經》云:「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打鼓一聲,會聽到產生的共鳴聲回響繚繞,就好像於山谷叫喊了一聲,會聽到山谷處傳來此聲的回響。「如響應聲」是自然之理,非由作意,法爾如是。世尊大慈,語默皆如,善現起請,隨感而應,擊於法鼓,鼓雖應聲,而無應聲之念,如響應聲,心無所得,任用無心,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何謂無心?真心離妄念謂之無心,無所得心即是。若有所得心,即成能所之二法分別待對。能緣所緣,能見所見,是眾生知見;眾生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攀緣之心,是妄非真,皆為非心,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也。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遷流,如水流注,生滅相續不斷,非如來常住之真心。善現起請,如來應之,無說之說,說金剛般若波羅蜜,般若妙理亡能所,絕待對,故佛告須菩提:「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法本離言,應機故有說。說法者,雖有說法,而無說法之心,無說之說,說而無說,心行無念,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是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實相非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實無有法可說,是名說法。

《刊定記》曰:「汝勿謂如來有所說法。法身無為,實無能說之者,猶如空谷響答,實無作響之者。凡有所說法,先必作是念,佛雖說法,而無說法之心,猶如谷雖應聲,而無應聲之念,能說所說二種差別,皆無所有。汝莫作是念,謂如來有所說法也。以何義故莫作是念耶?如來本際,不離於法界,法界平等,語即默,默即語,說無自相,即本無說。若謂如來有所說法者,即謗佛也,不能解我無說之說故。夫說法者,當如法說,名真說法。法本離一切名相分別,不見少有真實體性而可說者。說既無體,將何為說?若稱此說,是如法說,故名說法也。」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佛告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所謂通達無我法者,即言一體同觀,悟入佛之知見,是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知見者,即言其心,所有眾生若干種心,皆為非心。故悟入佛之知見,應將色、心齊一棄,三心畢竟了不可得矣。破了心相之後,再破福德相。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以福德無故,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如來說得福德多,是名具足色身,是名諸相具足,此是破除對佛之具足色身,以及佛之具足諸相之執見。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一一破相,即於此分,佛陀再破說法之相,是破除聞法者之所知諸障,是隨說即泯,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