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靜坐須知 (1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靜坐須知 (1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其實就牽涉到般若智慧,觀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除了往生極樂世界之外,其他事情都是不真實的。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有太強的有所得的心,而修行用功也是水到渠成的,不可能說我一天兩天就怎麼怎麼樣,不可能的。

    就像我一兩年之內,三年之內,學了很多的課程,但那時候也就是學過而已。真正要在心中消化吸收,那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沉澱的。必須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歷練,甚至包括生命的歷練,才能夠慢慢懂得這個道理。

    像我現在跟諸位講《遺教經》「根放逸」、「欲放逸」,那個內心的感受,跟我年輕的時候看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樣的,必須要有時間的沉澱。

    所以「四威儀保持專注、放鬆」,

    這是第一個,前行,在平常的時候就要注意「四威儀保持專注、放鬆」。另外,在進佛堂正式靜坐之前還有一個前行也很重要,就是通過拜佛或者經行,把身體調整到一個合適的狀態。

    我們在佛堂,一定是從粗到細。因為在佛堂以外的時候,身心很動,心動氣就動,氣不順就會緊繃,這時候直接坐下來效果並不好。除非你相當老參,平常心就很寂靜很放鬆,一坐就能跟定相應,否則一般來說都要先經行,或者是去拜佛。

    南傳他們是經行,比如說經行一個小時,然後靜坐一個小時,靜坐一個小時再經行一個小時。我們這邊寺院那麼大,可以經行的地方很多,湖邊、山邊,你準備打坐之前,或者在佛堂,或者在戶外,經行,慢慢地走,邊走邊念佛,這是經行。

    當然你也可以在靜坐之前先拜佛,慢慢地拜。拜佛的時候,就像做拉伸運動一樣,把筋骨放鬆,同時可以調氣,消業障……很多的功能,拜佛之後再來靜坐。

    所以經行跟拜佛的前行也是要有的。這是前行,包括動中的時候專注放鬆,以及開始靜坐之前的拜佛或者經行。

    有了這些準備之後,我們開始講入禪的方法,就是調身、調息、調心,從粗到細。調身最粗,接著調息,最後是調心,從粗到細次第地慢慢去調。

    首先講到「調身」,調身的重點就是「不寬不急」。其實這個重點和前面動中的重點一樣,都是保持專注而放鬆,要專注,也要放鬆。

    不會太寬,就是因為專注,專注的時候身體才不會逶迤不振。不急就是放鬆,放鬆了才能夠不急。我們後面怎麼調四肢軀幹這些,事實上就是要讓我們身體保持在一個專注而放鬆的狀態。

    我們現在講的這些都是實際操作的方式,各位可以一邊聽我講,一邊跟著操作,來感受一下。同時我把整個程式做成一個表解,以後在靜坐的時候可以參考這個表解,一個個去檢查,看看身、息、心各方面有沒有做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