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兒童減重的重要與困難之處

raw-image
「台灣的孩子亞洲第一胖」這是數年前就有的「舊」聞,歐醫師在門診中也越來越常看見突破我腦中資料庫紀錄的數字:
  • 4歲 ➞ 32公斤的男孩
  • 9歲 ➞ 55公斤的男孩
  • 16歲 ➞ 79公斤的女生
  • 17歲 ➞ 110公斤的男生

(以上都是用身高去算過BMI之後,落在95百分位再120%以上的極端值個案)最近一次讓我蠻震撼的數字是, 2歲5個月➞ 23.4公斤的小男童 !(可惜的是家長不以為意...)


為什麼兒童減重是重要的?

在談減重前,先認知「健康體重」的定義。每個孩子都有該性別+年齡段+身高換算後得出的「正常BMI值」,可以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這個量表。
簡單來說,「健康體重」是根據「性別」、「年紀」,相對於自己的身高、BMI合理值去算出來的。它不是一個絕對數字,而是有一個範圍。
BMI=體重(公斤)/身高 ^2(公尺^ 2)
透過國健署這個表,例如4歲的男孩如果身高是110公分,可以推算:

  • 健康體重是16.2~20.1公斤(正常BMI值是13.4~16.7)
  • 過重體重是 20.2~21.2公斤(BMI超過該年齡的85百分位值)
  • 肥胖體重是 ≧ 21.3公斤(BMI超過該年齡的95百分位值)

過重的兒童有一半長大後成為過重的青少年;過重的青少年8成在長大後還是個過重的人,甚至是肥胖的。有肥胖問題的成人先不說職場歧視/自信問題、衣服不好買/穿搭不好看什麼的,光是健康議題就不少:

  • 長痘
  • 脂肪肝
  • 腰酸背痛
  • 免疫力不好
  • 氣喘控制不佳
  • 膝蓋不好走路會喘
  • 月經不順(PCOS)、不孕
  • 睡眠呼吸中止症(打鼾)
  • 痛風(高尿酸)
  • 高血壓
  • 高血脂糖
  • 尿病癌症(之前提過跟肥胖相關的10+種癌症)

小時候胖,就是胖!人體的脂肪細胞在成年以前會不斷隨著生長而增加,因此兒童期的肥胖=身上有較多的脂肪細胞。若是有過重、肥胖問題,等於這些多餘的脂肪細胞會跟著孩子一輩子,成年時的減重也會因此更辛苦呢!
而這一切都是可以有機會在兒童期介入、青春期快速長高前就介入處理的!
「預防重於治療」一直是歐醫師在各種疾病衛教時會提到的觀念,在肥胖症亦然。如果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專業人士(醫師、營養師等)的協助,給予正確的營養支持生長(為的是正常長高)、適量的運動幫助體能建立(為的還是正常長高)& 增加熱量消耗,其實就算不用花大錢,也能順利「減重」。

兒童期的減重就像打地基一樣,幫助孩子正常發育、減少疾病的威脅,也避免了數年後青春期的尷尬(綽號、長痘痘),以及成年期的肥胖困擾。


兒童減重的困難之處

  1. 華人社會的傳統觀念「能吃就是福」、「白胖胖的孩子可愛又代表著健康」幾乎是我們上一輩心目中不可動搖的普世價值,到現在門診我還是會聽到長輩反問:『胖胖的不是比較健康嗎?』
  2. 在成人減重的鐵律「熱量赤字」在兒童身上行不通,孩子就該吃飽、睡飽、動足了,才會健康成長。因為成長中的孩子身體需要「足夠的熱量」以及「均衡營養素」的支持,才能長高長肌肉、臟器成熟、應付學校課業/體育課、課後活動等腦力體力消耗。
  3. 此外,外食是許多肥胖兒童的共通點。外食的選擇健康與否先不說,孩子的判斷能力有多高呢?(通常孩子會優先選擇「喜歡吃的零食」而不是「健康的食物」)就連我自己(外食族)都不得不承認,外食環境中的邪惡誘惑實在是壓倒性的大多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兒科女醫艾蜜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