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1 舊文
幫自己跟兒子各買了四本書。
兒子之前已經學會利用網路書店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了,這次則正好再教他如何透過書籍的介紹資訊從茫茫書海中挑選出自己想要/需要的那一本。(所以圖片上方這四本都是他自己挑選的)
作者的背景還有國籍/所在地會影響書籍的內容。例如youtuber 介紹觀眾的喜好內容選擇會因文化影響而有所差異。家庭菜園的選菜也會因不同國家的緯度而影響氣候還有種植環境等等。
能夠簡短迅速地瞭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文筆甚至性格。而推薦的文字和人或單位也能觀察出某些細緻的訊息。如推薦者是否為那個領域的佼佼者,推薦文字內或許精簡介紹了書籍的重點。
清楚的目錄往往能夠充分讓人知道書籍的大概內容。那麼這本書是只要知道目錄就夠你所需的知識了,還是可以成功引誘你想要瞭解更多內容?與其他類似書籍比較下,或許可透過目錄來判別哪本書的內容更為自己所需要。
這部分分成兩種。
一種是轉化為可複製的文字,可以讓人閱讀大約一章節的長度。這個部分在書名及序後還有想瞭解的慾望時可好好利用。可以更多地知道整本書可能的表現形態。及作者寫作的方式是否適合自己吸收的習慣。
另一種則是直接將頁面轉化為圖檔的試閱。這一種則能夠觀察書籍的排版。字的大小.行距是否適當,是直向還是橫向的編排。圖片的風格是實際拍攝的照片或是用插畫來幫助表現。如果是需要圖解的內容,那麼便能觀察圖的多寡及表現法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有效學習。
評價也如同書籍本身一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想法.需求,也會因個人背景而有不同體悟,所以需理性判別,但不失為一客觀參考途徑。
我自己偶爾會加碼搜尋其他資訊。有些會有個人的文字書評或youtube上有影片介紹。也有些專門類別的會有網站做節錄的特別介紹文章。不管哪一種都可以增加你在未拿到實體書前對這本書的判斷,看看是否需要花錢去購買,還是這些資訊已足夠讓你得到需要的知識。而兒子這次買的書也讓我們對興趣還有未來有一些機會教育的討論。
是一個被稱為電子樂高的遊戲。兒子為了蓋出想要的樣子還曾利用方格筆記本畫出平面設計圖,所以也開始喜歡買方格筆記本,還知道比較方格的大小對設計的影響。媽媽還得另外買方格圖紙給他。
兒子曾經問我,爸爸跟他說蓋房子沒前途,賺不到錢,是真的嗎。所以我們有機會討論了蓋房子這件事就包含了很多工種在裡面。也有各行各業的人在運作。應該更廣泛去看待這個問題,還有自己的興趣。
最近兒子關注的“某些youtuber ”我只能不予置評.....🤐 但孩子對這個新興行業有興趣的話,媽媽的切入角度勢必也要轉換。所以我們討論了做一個“成功”的youtuber 必要的技能。要能夠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做想要呈現內容的企劃能力、如何拍攝、收音、剪接.....重點是,要有開始的行動而非空想!
孩子最後問我,YouTuber 是一個職業嗎?我告訴他,現在是一個職業,但未來不知道啊~可能以後就不是"youtuber " 而是某個"虛擬實境er "了!但不論如何,你學到的技能都會內化為你自己的 - 像是怎麼去為想做的事情做規劃,完成這些事的經驗等。那麼未來職業的名稱如何換都沒有關係,我們不設限未來一定要做甚麼行業,重點是你現在學習了甚麼,做了甚麼。
其實兒子一邊看書也一邊分享著跑酷的影片給我看。如果只就危險動作看完就禁止的話,我大概就只是個食古不化的媽媽了....所以,想當然爾,本著清楚自己孩子的性格和想法的前提下,所以我們可以做出另一個角度的討論。
畢竟如果就極限運動來看的話,滑板也可以是,直排輪也可以是。那麼為甚麼可以玩滑板和直排輪,卻不讓孩子用自己的身體跑跑跳跳?
所以我跟兒子討論的範圍轉化為要做這件事之前,身體肌肉需要鍛煉才可能做出那樣的動作,想要玩跑酷可能需要先行觀察路線動態(否則就影片中那些在頂樓跑跳的年輕人隨便一跳怎麼知道下一個步伐是不是沒有屋頂了!),還有約定要玩只能在平地練習而不是屋頂....公共區域也有破壞公物的可能在,所以“慎行”是基本要求。
其實這麼一規範下來,老實說就不太像極限運動而比較像是要健身的感覺。🤣 但本來讓孩子明白每一個作為,都需要對自己和社會負責是必要的基礎觀念。
孩子的每一個需求都涵蓋想跟爸媽分享的心情
時隔六年,我現在很慶幸一直以來就生活中每件小事都盡量帶著孩子去嘗試,並分享討論彼此的看法。即將成年的兒子,現在已經很懂得如何去挑選自己需要與想看的書,並還能給許多周邊同學朋友們建議。
如何從小事裡看出需求並機會教育,其實爸媽們也要練習。當兒子當時被某人否定時,能夠以較為客觀的角度去協助孩子打開視野去觀察、去思考,就不會變成否定的言語,而讓他們在未來舉步不前。而所有我們為孩子做的事,都會潛移默化成為他們成長的養分。是茁壯或枯萎,家庭環境很重要。(有時候聽我兒子跟同學講話時的語氣甚至觀念,根本就是我的複製小號嘛😂😂😂!!!)
所以自我提升,其實就是幫助孩子也跟著提升。身教言教,總是不需言明便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