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組人如何跨足科技業領高薪

根據美國財經雜誌於 2023 年公佈的經濟數據,台灣的實質購買力 (PPP) 名列前茅,全球排名 14,GDP 排名全球前 22。


乍看之下台灣好像很有錢,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感覺不到?


因為台灣賺錢的產業很集中,如果是受雇員,通常賺錢的只有科技、金融、醫生,剩下的產業賺的錢都進老闆口袋,沒有讓長尾的產業雨露均霑。


選擇產業和職缺的策略


在台灣科技業薪水高是眾所皆知,但是對文組來說,似乎是看得到吃不到。


對很多文組來說,真要想進科技業,高中時就會認真學物理化學了。


多數人文組人出了社會後,才發現薪水落後很多,出現了想要認真轉職的念頭。


抱著雄心壯志想轉職,一上網搜尋後會發現文組想進科技業多數是轉工程師的文章 (前端居多),實際上去上了課之後才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寫程式。


抑或是上了課,轉了行,但是還是一樣薪水不上不下的沒有辦法繼續成長。


然後又看著那些成功轉職的人,說自己薪水多少,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如果你是文組,又剛好覺得心有戚戚焉,那我得老實說,你可能真的做錯了。


錯不是在不努力,而是策略上錯了。


從文組的角度看產業


首先,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科技業的組織組成。


事實上,科技業的組織裡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文組,涵蓋的領域包括行銷、人資、營運、財務會計等等。


以 Google 的組織架構為例子,除了主要的營運事業體 Search,Cloud,Youtube 以外,還有很其他主要部門是財務、人資、行銷、營運等等。


以全球接近 17 多萬名員工來說,估計他們的工程師人員大概 3 萬人,那麼就表示剩下還有 14 萬的職缺可能是文組可以找到機會去發展的。


又以 Netflix 的組織架構為例,他們的組織架構可能就包含更多面向去解決內容相關的問題。


所以不是依照營運事業體來分,而是依照如何加強他們的主力產品 (內容) 來去做佈局,包含了內容部門、行銷、策略規劃、法務等等。


資料來源


The.org (組織架構)

doofinder (Google 全部的員工大約 17 萬人)

Earthweb (工程師粗估 27,000 人)


不難發現,為了維持營運,這些都是組織不可或缺的職位。


你或許會問,這些職位在其他產業不也存在嗎?


確實,但科技業與其他產業的差異就在於賺錢與否,賺錢的產業在招募人才上自然更多預算。


從台灣的就業市場需求來看,一位在科技業工作的會計薪水可能比在傳產業的會計多出許多。


如果剛好是在外商的話,從事行銷的工作可能是其他產業的兩三倍。


所以同樣的文組職缺,其實有可能在科技業獲取到更高的薪酬。


如何找到切入點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可以先反向思考,由上而下打造策略。


先從產業開始線索範圍,可以選擇硬體業或是軟體業。


假如是軟體業,可以再向下一層去思考什麼樣的產業類別,像是電商還是通訊軟體。


如果電商,就可以考慮酷澎,然後搜尋酷澎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可以更聚焦市場上有哪幾家可以給出職缺。


再來,利用順向思考,由下往上打造戰術。


好比說自己可能待過零售業,所以知道如何採購,進貨,然後管理倉儲。


那麼就可以想辦法證明自己可以轉到電商的營運,如果把原本那一套商品管理的知識轉換成線上的消費模式,可以帶著轉換技能嘗試看看 logistic 的職位。


另外一個我協助過的案例是英文專業,然後從事教育產業,想要轉換跑道跳進去科技業。


所以就提供了「英文 + 教育產業 + 線上教學平台」的方向。


就可以找到 Amazing talker 或是 Udemy 這種公司。


主要是帶著可轉換的技能,打造自己的故事,去說服說自己可以帶來的價值是什麼,而不是硬碰硬的去和本科的人競爭,這樣文組人也可以在科技業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