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二十三)社交活動的負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自那一區的房屋仲介,訊息包含附近名聲較好的公立小學,等等。

這麼一來,雖然居住社區沒有太多亞裔人士,但由於學校的關係,還是有不少的亞裔孩子就讀。很自然的,接送小孩時在校園附近的隨意攀談,很快的糾集了幾個小群體,尤其孩子就讀同年級的家長們,這樣的校門口社交活動於焉形成。

人類本來就是群居的動物,離群索居不會是常人的選項,除非有特殊狀況。一般而言,基於各式各樣的需要,人們會主動參與不同形式的社交活動,我們家自然不例外。

其實社交的本質,或是參與社交活動的動機,無非就是三個,那就是「情感、娛樂和功利」。無可諱言,多數人的社交參與動機大都可以上述三類,或是一兩個來歸類。就我家來說,應該是情感娛樂因素居多。

我所以積極參與,多數是為家小考慮的,是希望為他們增添一些生活上的樂趣。因為,大家都來自台灣,不但是同胞情感上的連結,也比較會有共同的話題,獲得聚會的快樂也容易得多。

舉例來說,幾個家庭漸漸熟悉之後,會相約近郊野餐,或是約定在某户人家的庭院聚餐。作法是每一戶帶上自家準備的料理,湊成十幾二十個人可以享用的大餐,一起共度週末午後的歡樂時光。

由於這樣的家庭野餐聚會,絕大部份的家庭都有類似年級的學齡小孩,他們相聚、嬉鬧, 開心的程度比起關在家裡兩兄弟自己玩,真的好太多了。最重要的,大人們可以不用分心照顧孩子,也就可以專心的吃喝,然後聊起小圈子的話題,有些故事甚至已經聽過幾次了。

雖然是小群體的互動,家庭結構的相似性未必完全一樣。完整家庭的同鄉朋友很多, 但孩子的同學裡面,以及互相認識的同鄉朋友,很多都是單親陪同孩子居留當地。也就是父親留在台灣賺錢,只留下母子或母女單獨在紐西蘭生活唸書。

這種為數不少的迥異家庭狀態,當然會影響大人們閒談的話題內容。某種程度,大多數的朋友的言談都偏向自我審慎,只要有些敏感話題一浮現,就會被刻意淡化,或是轉移了。

例如,某一家庭因為長達一年以上沒看到男主人再來紐西蘭探親,讓原本傳聞離異的謠言即將成為桌上話題時,會有人出手影響這話題的進一步發展,用新的話題或是現場突發事件來轉移焦點。

這應該算是無傷大雅的‘’社交克制‘’,最有危害性的是有些被扭曲的價值觀,或是負面觀感,會在一個小群體裡頭交互感染,進而外溢到這個較大的同鄉團體。

很難界定那些話題內涵的對錯,幾次無意間聽到,或朋友高爾夫球敘時轉述,總覺得那些言語都是酸的,也多屬負面的觀點。小眾傳播的特性就是有效且快速傳遞。同時,無法避免的,它會有放大的效果。我實在不願意看到家小也受到影響。

我們想努力的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也想和來自故鄉的朋友保持適當的連結,這樣的社交動機正面的意義是基於“情感”的原動力,也想讓家人獲取“娛樂”效果,增添僑居生活的樂趣。這當然毫無疑問的,就是“功利”的考量。

凡事都是兩個面向並陳,我們主動參與認定的正向社交,伴隨而來的正是‘’損耗性社交‘’的相關顧慮。根據維基百科,所謂損耗性社交,就是「一種社交關係像吸血鬼一樣吸走你的正能量」

其實,和負能量太多的人互動,重者影響個人的價值觀,輕者浪費個人的正常生活時間和空間,甚至影響了情緒。這種社交活動的負累在小圈子社會裡頭佔比真的不低,也是我們當年相對單純的生活模式,像是揮之不去的幽靈,三不五時的現形。





avatar-img
190會員
270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元兩千年之前,網際網路還不太普及,像我們這樣的台裔居民,在紐西蘭想要欣賞故鄉的影視節目,一般都是裝設有線電視(Cable TV), 或是安裝類似衛星信號接收雷達的“小耳朵”。如果想看中文的影視節目,那就到專門出租VHS錄影帶的店去租。 當地朋友也都會趁回台的機會,帶回各式各樣的錄影帶,看完之後,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孩子都上學以後,一直就有個自我承諾,就是希望每一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年的僑居地是北島的漢彌頓 (Hamilton) ,這個小鎮畢竟不是個都會型的城市,沒有車子就像是沒有腳一樣。 無奈,想像的和現實總會出現無法契合的地方。為了把企管碩士唸好,又可以即時銜接遠距的亞洲上班時間,若要有效率的接小孩下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當年移居紐西蘭之前,曾經去旅遊一次,主要是南北两島都看看,是哪裡適合孩子的童年? 當時是從台灣過去的,先看的是南島各大景點,像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冰河,基督城 (Christchurch) 和皇后鎮(Queens Town)等等。對於南島的寬廣地貌,純淨的大地,感到無比震撼。
西元兩千年之前,網際網路還不太普及,像我們這樣的台裔居民,在紐西蘭想要欣賞故鄉的影視節目,一般都是裝設有線電視(Cable TV), 或是安裝類似衛星信號接收雷達的“小耳朵”。如果想看中文的影視節目,那就到專門出租VHS錄影帶的店去租。 當地朋友也都會趁回台的機會,帶回各式各樣的錄影帶,看完之後,
那是一個夏天的星期日午後時分,中午吃館子回來後,家人各佔一個角落做自己的事情。 我太太在起居室,和遠在台灣的娘家兄姐們電話聊天。可能在討論娘家那本難唸的經,音量有一點大,我在一、二十米外的後院籬笆邊上都隱約聽得到,只是內容不太清楚。 我回到家就連忙去了工具屋,拿出我需要的園藝裝備,去做我的園丁工
孩子都上學以後,一直就有個自我承諾,就是希望每一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年的僑居地是北島的漢彌頓 (Hamilton) ,這個小鎮畢竟不是個都會型的城市,沒有車子就像是沒有腳一樣。 無奈,想像的和現實總會出現無法契合的地方。為了把企管碩士唸好,又可以即時銜接遠距的亞洲上班時間,若要有效率的接小孩下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當年移居紐西蘭之前,曾經去旅遊一次,主要是南北两島都看看,是哪裡適合孩子的童年? 當時是從台灣過去的,先看的是南島各大景點,像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冰河,基督城 (Christchurch) 和皇后鎮(Queens Town)等等。對於南島的寬廣地貌,純淨的大地,感到無比震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本來是設定給「初出茅廬」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們閱讀;當然,如果離初出茅廬已經過了20年,這篇文章同樣可以幫助你調整生活——這會是一趟調整「環境體質」的旅程。 讀完該讀的書進入社會後,我們會面臨的三個重大決定是: 1.我該怎麼生活與居住? 2.我該跟誰在一起? 3.我該做什麼才能代
Thumbnail
由於囡的教養問題,搬出老家租屋的第一年,搬到永康復興國小旁,內人自己帶娃,家中經濟僅靠我剛找新工作的微薄薪水足以度日,但不足以負擔一家三口加上我父親的保險費支出,那段時間存款消耗的飛快。所幸,後來詢問到復興國小附設幼兒園願意收3足歲幼兒,才重新開啟了雙薪模式,止住了血。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即將交屋的新房,聽到業主孩子在還沒入住便開心地要邀約幼兒園同學來玩,不禁也跟著感到幸福~那是最純真的語言,也是最動聽的聲音。
這一個 2018 年 2 月出來、針對四歲以下幼兒族群所做的「支持親職的城市都會空間」全球五國個案比較研究結案報告,以 95 公分幼兒視角來規劃的城市空間,五國 (比利時、美國、斯洛伐尼雅、英國、澳洲) 案例研究提到該著重的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本來是設定給「初出茅廬」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們閱讀;當然,如果離初出茅廬已經過了20年,這篇文章同樣可以幫助你調整生活——這會是一趟調整「環境體質」的旅程。 讀完該讀的書進入社會後,我們會面臨的三個重大決定是: 1.我該怎麼生活與居住? 2.我該跟誰在一起? 3.我該做什麼才能代
Thumbnail
由於囡的教養問題,搬出老家租屋的第一年,搬到永康復興國小旁,內人自己帶娃,家中經濟僅靠我剛找新工作的微薄薪水足以度日,但不足以負擔一家三口加上我父親的保險費支出,那段時間存款消耗的飛快。所幸,後來詢問到復興國小附設幼兒園願意收3足歲幼兒,才重新開啟了雙薪模式,止住了血。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即將交屋的新房,聽到業主孩子在還沒入住便開心地要邀約幼兒園同學來玩,不禁也跟著感到幸福~那是最純真的語言,也是最動聽的聲音。
這一個 2018 年 2 月出來、針對四歲以下幼兒族群所做的「支持親職的城市都會空間」全球五國個案比較研究結案報告,以 95 公分幼兒視角來規劃的城市空間,五國 (比利時、美國、斯洛伐尼雅、英國、澳洲) 案例研究提到該著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