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如何避免進修地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得剛開始當教練的時候,許多人拿著一張C級或四大證照就能夠吃很久,但隨著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稍微有做功課的健身房會員都能夠講得出肌肉位置、關節動作,顯然當一個教練只會入門基本功,在現在市場是討不到任何便宜的。這也讓這幾年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各種專業術語排列組合的課程名稱不禁讓人眼花撩亂(功能性XX旋轉XX矯正XX),也讓許多教練陷入進修焦慮的漩渦。

記得一兩年前曾今去上了某一位在IG上追蹤很久的講師的課,但兩天的課下來,除了課程內容編排雜亂,甚至一直脫稿演出大聊產業八卦,東戰西戰,讓我不禁直接原地懷疑人生,花了快一萬的課程就這品質?我甚至還帶了一群同事一起去上課...

這次的經驗也讓我想寫出這篇文章,畢竟教練要花時間跟金錢去進修,背後也是不少的隱藏成本,希望能讓更多人避免踩到進修地雷:


1.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去問上過課的人,公司裡的同事教練、其他課程認識的教練等等都是很好的資源,再者如果你有跟他上過同一門課,也會比較好去比較課程之間的難易度、講師口條、編排邏輯順暢等等的差異,在評斷一門課程也會比較有個基準


2.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

如果課程內容是教學相關內容(非個人行銷之類的輔助技能),可以看他的IG、個人網站等等,看他實際上的客戶成效,如果他是教活動度相關,就看有沒有顯著的Before After可以參考,如果是體態相關,就看他有沒有客戶體態的對比,如果是運動表現相關的,就看客戶有沒有動作或比賽實際的前後差異。這是最直接的方法。即便客戶案例還是會有造假的可能,但至少可以當作一個參考依據。


3.看影片、文章的邏輯是否通順

一門好的課程是能夠讓學員在有限的時間與專注力下,盡可能吸收到課程的精華,課程的教材編排以及講師口條能力就非常重要。能否用簡單的比喻或精準的實作,讓課程學員在短期的課程中能盡可能吸收並加以應用。而如果這個講師有在寫文章、部落格或是路影片,就可以從以上這些途徑了解講師的語意脈絡是否通順、邏輯是否清晰。


4.觀察課程的開課頻率與週期

一門有口碑的課程在教練們彼此的推薦下,通常一段時間後就會在業界有不錯的名聲,一門課能開兩三年以上的也大有人在。而且隨著專業資訊的更新,許多優質的講師、課程也都會持續的更新課程內容,讓參與的學員能學到最新的專業知識。但如果一門課開課不穩定、開課場次越來越少,或甚至是講師一直更換,可能在報名前就要先考慮一下了。


5.了解自己的進修需求

每個渴望學習的教練一定都是有一顆上進的心,期望帶給客戶更好的課程內容。但如同前面說的,一次的進修背後的時間金錢成本都不低。所謂錢要花在刀口上,強烈建議在報名任何課程前,都應該先對自己做足功課,從你的客戶回饋、實際數據、工作復盤中了解自己到底缺什麼,什麼是自己的短板非常重要!否則市面上紅神麼就學神麼,明明是客戶溝通出問題,卻一直去上各種矯正訓練,對實際工作表現幫助就不大,遠水救不了近火!


最後,祝福每一位努力提升自己的教練夥伴,努力之餘記得也要適時讓自己放鬆放鬆,調整你的焦慮與壓力賀爾蒙,這條路上不是比誰強過誰、而是比誰活得比較久

Che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比爾教練的教練生活/旅遊分享
13會員
12內容數
教練的職涯工作分享 比爾的旅遊心得
2025/02/04
從大學時期就是一個很愛健身的人,也一直有畢業後想當教練的想法。但當時一直有個「內向的人無法做銷售」的想法,讓我在畢業後一直對於教練的工作裹足不前,而是在兩年多後才開始我的第一份教練工作,一直做到今天快六年。 今天想分享一些在當教練前,我認為教練工作的一些刻板印象與真實狀況,希望提供給正在思考是否要
Thumbnail
2025/02/04
從大學時期就是一個很愛健身的人,也一直有畢業後想當教練的想法。但當時一直有個「內向的人無法做銷售」的想法,讓我在畢業後一直對於教練的工作裹足不前,而是在兩年多後才開始我的第一份教練工作,一直做到今天快六年。 今天想分享一些在當教練前,我認為教練工作的一些刻板印象與真實狀況,希望提供給正在思考是否要
Thumbnail
2024/09/16
教練工作的本質,是在解決眼前客戶所關心的問題:增肌減脂、運動表現、動作偏移、姿勢調整。而教練在隨著執業經驗的累積,多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系統,可能透過觀摩學習、課程進修、課程經驗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年資經歷較多的教練,都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解決客戶問題,進而累積客戶信任與績效。 而對新手教練而言
2024/09/16
教練工作的本質,是在解決眼前客戶所關心的問題:增肌減脂、運動表現、動作偏移、姿勢調整。而教練在隨著執業經驗的累積,多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系統,可能透過觀摩學習、課程進修、課程經驗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年資經歷較多的教練,都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解決客戶問題,進而累積客戶信任與績效。 而對新手教練而言
2024/06/21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2024/06/21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健身教練的業務性質,以及內向人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方式。從業界的真實觀察中,揭示了健身教練的專業價值與面對客戶的誠懇態度。適合渴望進入健身產業或對健身教練工作充滿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健身教練的業務性質,以及內向人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方式。從業界的真實觀察中,揭示了健身教練的專業價值與面對客戶的誠懇態度。適合渴望進入健身產業或對健身教練工作充滿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運動新手意外闖入健身界的經歷,經過一年擔任健身教練的歷程。文中探討了大型連鎖俱樂部與中小型健身工作室的職涯選擇,及成為自由教練的挑戰與建議。此外,著重於女性教練在市場中的需求與機會,提供了新手轉職者的寶貴見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運動新手意外闖入健身界的經歷,經過一年擔任健身教練的歷程。文中探討了大型連鎖俱樂部與中小型健身工作室的職涯選擇,及成為自由教練的挑戰與建議。此外,著重於女性教練在市場中的需求與機會,提供了新手轉職者的寶貴見解。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我對健身的興趣萌芽與成長的故事,從參加C級健身指導員證照班,到高分通過ACE-CPT考試的過程。我分享了進入健身行業的動機、學習經歷以及教練與客戶溝通的重要性,這些都讓我在健身這條路上走得更穩健,更有信心。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我對健身的興趣萌芽與成長的故事,從參加C級健身指導員證照班,到高分通過ACE-CPT考試的過程。我分享了進入健身行業的動機、學習經歷以及教練與客戶溝通的重要性,這些都讓我在健身這條路上走得更穩健,更有信心。
Thumbnail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坦白說做健身教練的入行門檻很低,多半都是愛好者練出點心得後逐漸轉行,體育專科出身的比例倒不是佔多數 市面上就職中的教練棲身在幾個地方 連鎖健身房 新手上路的人比例偏高 自營工作室及獨立接案的自由教練 通常是在俱樂部累積了一定的資歷與資源後跳出來自己做 有能力經營自
Thumbnail
坦白說做健身教練的入行門檻很低,多半都是愛好者練出點心得後逐漸轉行,體育專科出身的比例倒不是佔多數 市面上就職中的教練棲身在幾個地方 連鎖健身房 新手上路的人比例偏高 自營工作室及獨立接案的自由教練 通常是在俱樂部累積了一定的資歷與資源後跳出來自己做 有能力經營自
Thumbnail
#教練服務 是什麼?教練可以協助你前進、行動,獲得你想看到的改變和成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多種角色,也還負擔了許多議題。我們有時是碰到瓶頸想要提升突破,有時也只是想在日常的舒適狀態中尋求變化。除了你熟知的各種努力方式,現在多了另一種「尋求專業教練」的方式。
Thumbnail
#教練服務 是什麼?教練可以協助你前進、行動,獲得你想看到的改變和成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多種角色,也還負擔了許多議題。我們有時是碰到瓶頸想要提升突破,有時也只是想在日常的舒適狀態中尋求變化。除了你熟知的各種努力方式,現在多了另一種「尋求專業教練」的方式。
Thumbnail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