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工作的刻板印象破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大學時期就是一個很愛健身的人,也一直有畢業後想當教練的想法。但當時一直有個「內向的人無法做銷售」的想法,讓我在畢業後一直對於教練的工作裹足不前,而是在兩年多後才開始我的第一份教練工作,一直做到今天快六年。

今天想分享一些在當教練前,我認為教練工作的一些刻板印象與真實狀況,希望提供給正在思考是否要從事教練工作的新鮮人、轉職者一些想法囉!


  1. 教練的身材都要超好

在健身房內,如果你的身材很棒、訓練動作做得很厲害,當然就能吸引到不少會員的目光,而如果你又剛好是教練,勢必會有更多人對於買你的課程更感興趣。

但是!現今消費者更注重個人化的課程設計,不是每個人都想練得很壯、練的屁股很翹,有些人可能就是想讓腰圍變細、想肩膀稍微寬一點,或是一位想改善肌少症的長者,這時候你的身材如果是巨巨類型,反而可能會讓某些客戶產生恐懼(我不想練那麼壯)。或許很多教練來說會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但是今天付錢的是消費者,我們無法左右他們的想法。(切記!不要試圖立刻改變客戶的想法)在健身房內業績最好的不見得都是那些練最好的教練,得宜的應對進退、能傾聽客戶的聲音、懂的如何用最適合的方式協助客戶進步達成目標,這些都是我認為一位優秀教練更重要的特質。

不過,維持一個健康的體態,也是一個教練最基本的要求,這是無庸置疑的!


  1. 內向的人無法做好銷售

當教練之前,我連跟人講話都不敢看著對方眼睛!還記得在當教練接到第一位學生時,我那天從早上就緊張到胃在翻攪飯都吃不下,甚至手上的課表寫滿了各種跟客戶如何互動的memo,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有趣!但在慢慢接觸越來越多客戶後,才發現我對於「銷售」這件事有很大的誤解。銷售的本質,不在於你拼了老命不斷地跟客戶說你的產品(你的課程)多好多棒,講得天花亂墜或是一直跟客戶哈拉打屁,完全不是!

銷售的核心,是客戶的需求,是他的核心需求。怎麼說?通常在一個諮詢或體驗課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客戶在訴說他所遭遇的困難,或是他希望獲得改善的地方,而我只是在一旁仔細聆聽、做筆記,並他回覆的最後做確認與統整,最後給予他一個合理、適合的商品方案,也就是你的訓練計畫。對,就這麼簡單!

有研究指出,內向性格的人,通常有更好的觀察力與聆聽能力,而這正是一個好的教練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有時候,有強烈外顯性格的人,可能反而會給客戶更大的壓迫感,尤其在他們急於表現時,時常會有打斷客戶說話,或是在客戶表達時沒有仔細抓住重點,就會容易在過程中失去客戶的信任。

如果正在看這篇的你,也有跟我當初一樣的困擾,推薦一本書給你:安靜就是力量,希望能給你更多的信心,踏出與人交流,建立溝通橋樑的第一步。


  1. 教練很好賺

如果不是醫療、工程、電子背景,以新手起步後前幾年的薪資來說,的確可以達到不錯的數字。以健身房教練來說,月執行堂數100堂大約可以有6萬以上的薪資水準。但如果對於協助客戶達到健康、體態目標上的進步沒有興趣,沒有足夠抗壓性,對於面對人的工作沒有正確認知的人,就要勸你好好思考一下了。教練一天的工時基本上落在8-10小時,旺季甚至更高,取決於你的上課量與時間規劃能力。如果你一天八堂課,每堂課都要用一樣的技術品質、一樣的情緒穩定、一樣的專注力、一樣的應對進退與交流品質來面對客戶,這些都是很考驗經驗與體力的。課後還要回覆客戶訊息、持續訓練維持體態,或是在社群上寫文章、po影片(現在幾乎是教練必備技能)。以我們公司教練來說,還會偶爾有社區、企業講座的機會,這些都是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準備。這些對你來說,是能夠快速成長的正確期待,還是徒增負擔的壓力?我覺得可以好好思考。

所有工作都有美好與辛苦的一面,但我始終相信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


Cheers!

教練的職涯工作分享 比爾的旅遊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練工作的本質,是在解決眼前客戶所關心的問題:增肌減脂、運動表現、動作偏移、姿勢調整。而教練在隨著執業經驗的累積,多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系統,可能透過觀摩學習、課程進修、課程經驗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年資經歷較多的教練,都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解決客戶問題,進而累積客戶信任與績效。 而對新手教練而言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5/5被討厭的勇氣
最近關於AI科技的資訊爆炸,大家有什麼想法? 跟一些身邊的教練、朋友談到AI,有的人感到擔憂,有的人對於市場改變感到樂觀,這邊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分享商業周刊中節錄Amazon創辦人貝佐斯所說:「人們常問我,未來十年什麼會改變?卻幾乎不問我,未來十年,什麼不會改變。我任為後者對企業經營更重要!」
證照簡介: 如果是教練或是有接觸肌力體能訓練的人,對CSCS應該不陌生,它是由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NSCA)所頒發的肌力與體能專家認證(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
教練工作的本質,是在解決眼前客戶所關心的問題:增肌減脂、運動表現、動作偏移、姿勢調整。而教練在隨著執業經驗的累積,多半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系統,可能透過觀摩學習、課程進修、課程經驗等。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年資經歷較多的教練,都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解決客戶問題,進而累積客戶信任與績效。 而對新手教練而言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5/5被討厭的勇氣
最近關於AI科技的資訊爆炸,大家有什麼想法? 跟一些身邊的教練、朋友談到AI,有的人感到擔憂,有的人對於市場改變感到樂觀,這邊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分享商業周刊中節錄Amazon創辦人貝佐斯所說:「人們常問我,未來十年什麼會改變?卻幾乎不問我,未來十年,什麼不會改變。我任為後者對企業經營更重要!」
證照簡介: 如果是教練或是有接觸肌力體能訓練的人,對CSCS應該不陌生,它是由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NSCA)所頒發的肌力與體能專家認證(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健身教練的業務性質,以及內向人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方式。從業界的真實觀察中,揭示了健身教練的專業價值與面對客戶的誠懇態度。適合渴望進入健身產業或對健身教練工作充滿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運動新手意外闖入健身界的經歷,經過一年擔任健身教練的歷程。文中探討了大型連鎖俱樂部與中小型健身工作室的職涯選擇,及成為自由教練的挑戰與建議。此外,著重於女性教練在市場中的需求與機會,提供了新手轉職者的寶貴見解。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我對健身的興趣萌芽與成長的故事,從參加C級健身指導員證照班,到高分通過ACE-CPT考試的過程。我分享了進入健身行業的動機、學習經歷以及教練與客戶溝通的重要性,這些都讓我在健身這條路上走得更穩健,更有信心。
Thumbnail
話說我在前一篇文章留了個尾巴,這篇要來談談我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女教練。 她的年齡看起來和男教練差不多,但話不多。總是帶個筆記本,一副照表操課的模樣。但畢竟算是服務業,每次上課她也會來個見面問候: How was your weekend? 我總想這問候有點敷衍,但我還是很認真回答,諸如和朋友
Thumbnail
篩選思維的培育 筆者發現有許多人非常努力,他們習慣全力完成一件事情,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忽略整體局勢。最近和健身教練聊天,提到一位非常厲害的健美教練,他獲得了很多獎項,但在工作上並沒有展現自己的健美身材,也沒有全力銷售課程。聽到這個故事,我先詢問了這位健美教練的年齡,得知他只有24歲,這讓我
Thumbnail
坦白說做健身教練的入行門檻很低,多半都是愛好者練出點心得後逐漸轉行,體育專科出身的比例倒不是佔多數 市面上就職中的教練棲身在幾個地方 連鎖健身房 新手上路的人比例偏高 自營工作室及獨立接案的自由教練 通常是在俱樂部累積了一定的資歷與資源後跳出來自己做 有能力經營自
Thumbnail
#教練服務 是什麼?教練可以協助你前進、行動,獲得你想看到的改變和成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多種角色,也還負擔了許多議題。我們有時是碰到瓶頸想要提升突破,有時也只是想在日常的舒適狀態中尋求變化。除了你熟知的各種努力方式,現在多了另一種「尋求專業教練」的方式。
Thumbnail
你聽過教練Coach嗎?我想大多數的人聽到教練,通常都直覺聯想到運動教練、健身教練,而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教練Coach與大家聯想到的運動健身相關教練等,可能有一樣的地方,但也有相異的地方喔!接下來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教練Coach。
許多人都過度追求完美主義,飛輪教練分享了自己對運動與天份的看法。他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討厭運動到熱愛運動的轉變,並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不一定要等到有完美的技能才能開始教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教練的角色和責任,以及作者自己的教練經驗和專業背景。作者分享了教練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學習與進化的必要性。文章中包含了一些實際案例以及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對於教練這個職業的看法和經驗。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健身教練的業務性質,以及內向人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方式。從業界的真實觀察中,揭示了健身教練的專業價值與面對客戶的誠懇態度。適合渴望進入健身產業或對健身教練工作充滿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運動新手意外闖入健身界的經歷,經過一年擔任健身教練的歷程。文中探討了大型連鎖俱樂部與中小型健身工作室的職涯選擇,及成為自由教練的挑戰與建議。此外,著重於女性教練在市場中的需求與機會,提供了新手轉職者的寶貴見解。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我對健身的興趣萌芽與成長的故事,從參加C級健身指導員證照班,到高分通過ACE-CPT考試的過程。我分享了進入健身行業的動機、學習經歷以及教練與客戶溝通的重要性,這些都讓我在健身這條路上走得更穩健,更有信心。
Thumbnail
話說我在前一篇文章留了個尾巴,這篇要來談談我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女教練。 她的年齡看起來和男教練差不多,但話不多。總是帶個筆記本,一副照表操課的模樣。但畢竟算是服務業,每次上課她也會來個見面問候: How was your weekend? 我總想這問候有點敷衍,但我還是很認真回答,諸如和朋友
Thumbnail
篩選思維的培育 筆者發現有許多人非常努力,他們習慣全力完成一件事情,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忽略整體局勢。最近和健身教練聊天,提到一位非常厲害的健美教練,他獲得了很多獎項,但在工作上並沒有展現自己的健美身材,也沒有全力銷售課程。聽到這個故事,我先詢問了這位健美教練的年齡,得知他只有24歲,這讓我
Thumbnail
坦白說做健身教練的入行門檻很低,多半都是愛好者練出點心得後逐漸轉行,體育專科出身的比例倒不是佔多數 市面上就職中的教練棲身在幾個地方 連鎖健身房 新手上路的人比例偏高 自營工作室及獨立接案的自由教練 通常是在俱樂部累積了一定的資歷與資源後跳出來自己做 有能力經營自
Thumbnail
#教練服務 是什麼?教練可以協助你前進、行動,獲得你想看到的改變和成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多種角色,也還負擔了許多議題。我們有時是碰到瓶頸想要提升突破,有時也只是想在日常的舒適狀態中尋求變化。除了你熟知的各種努力方式,現在多了另一種「尋求專業教練」的方式。
Thumbnail
你聽過教練Coach嗎?我想大多數的人聽到教練,通常都直覺聯想到運動教練、健身教練,而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教練Coach與大家聯想到的運動健身相關教練等,可能有一樣的地方,但也有相異的地方喔!接下來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教練Coach。
許多人都過度追求完美主義,飛輪教練分享了自己對運動與天份的看法。他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討厭運動到熱愛運動的轉變,並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不一定要等到有完美的技能才能開始教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教練的角色和責任,以及作者自己的教練經驗和專業背景。作者分享了教練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學習與進化的必要性。文章中包含了一些實際案例以及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對於教練這個職業的看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