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們真的過得像人們? 對於自由的4個想法 ep.4

raw-image

書中有段舅舅和小哥白尼的對話,下面選些書中內容,以及寫出帶給我的想法

舅舅向小哥白尼提到:

「我們一離開兩國,你馬上就說想吃冰淇淋。當初我們受不了東京的悶熱,才到房州避暑,可是在這同時,在那些數不盡的煙囪下,每一個煙囪下分別有幾十個、幾百個勞工汗流浹背、灰頭土臉地工作

後來,我們離開東京城市,能眺望遼闊的翠綠稻田之後,才感到涼風吹拂,可以喘口氣。不過,你想想,就連那些翠綠的稻田,也是沒有辦法去避暑的農民百姓賣力耕作的結果。實際上我們從車窗往外看,偶爾看到田裡還有女人,和幾個農民泡在及腰的水裡,認真地除草。

世上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在日本隨處可見—不,應該說,不管到世上什麼地方,這樣的人都占了人口的大部分。

他們平時必須忍受多少的不自由?生活中什麼都缺,甚至沒錢好好治病。更別說修習人類引以為傲的學術藝文,欣賞卓越的繪畫和音樂;對他們來說,這些都只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既然是人,就該讓所有人都過得像人。世界應該是這樣的。只要有誠懇善良的心,一定會這麼想。不過到目前為止,令人遺憾的是,這個世界還不是這樣。雖然人類整體進步了,卻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這都是必須留待以後解決的問題」

下面是我的心得

其實我覺得最後那句的「讓所有人都過得像人」「令人遺憾的是,這個世界還不是這樣」真的讓我滿有感觸的

而且我覺得這個概念不只適用於窮人,而是很多人都如此

前面對話中也有談到自由,可使即使不是出生在窮人家庭,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還是沒辦法達到真正完全自由

就以教育來說,在升學主義的浪潮下,我們變得很像是為了分數而去讀書,讀書變成一種很有壓力的事情,考好會高興,考差會難過和挫折,準備過程中,真的很多焦慮和擔心

況且在準備考試的期間,過程中是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心力,同時間內,真的就有一種失去很多的感覺,很多時後就會懷疑教育真的有把我們離夢想更近嗎? 還是其實往往是更遠?

雖然說現在大學有多元入學,會鼓勵多元發展,可是同樣的問題依然存在,當課外活動被納入評比標準,就更會要求一個人不能只是課業要好,課外活動也要優秀

我自己高中時候,有參加過一些營隊,其實在營隊裡面就有滿多人提到,是為了大學的備審資料而去參加的,就會感覺不是真心想做

那我們真的過得像是個人嗎? 就會覺得我們辛苦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以及真的得到自由了嗎? 競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為何來世會有這麼多痛苦呢? 會不會我們只是從體力勞動變成知識勞動呢?

不論是在讀書,或者是工作等等,都會感覺有種種來自於時間和經濟等方面的限制,有時候就會對於人生很疑惑,甚至會覺得,我們真的活得像是人嗎?

下面說說一些覺得關於自由的想法


想法1 興趣發展

有時候看到別人在不同領域有所成就,雖然說知道不要過度比較,但多少都還是會覺得希望自己可以在其他領域有更多發展

不過有關於學習這件事情,除我覺得了拿分數式的學習,也是可以有讓自己變好的學習,而這通常是在興屬於課外的興趣,這主要是我大學後的一些感受

例如學時間管理技巧,有機會讓自己比較能對時間和體力多些掌握;有時會看一些哲思類的文章,以及寫出自己想法,就有機會由此反思人生,然後學些心理學,能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等等

目前我覺得課內課外都有目標,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生活方式吧,例如課外閱讀或創作等等,也都是讓屬於一種學習,就可以選擇些符合自己興趣的來做,然後過程中持續培養能力

就覺得比起每個人都花100%心力在讀書而無止盡競爭,還不如付出一部分心力出去來培養興趣,興趣本身就是能豐富生命又能訓練自己能力

我自己目前的感覺,會有種期望能在時間內做更多事的感覺,就包含各種課內和課外活動,但就是會受到種種時間和體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到底怎麼樣才算是合理目標,其實就還是讓自己很懷疑,目前我覺得想做很多事情,但時間和體力真的很有限…

有時候目標選擇也是很懷疑,不過我就把它當作一種探索和訓練吧,如果想一陣子還是選不出來,就先去做做看再說,過程中也記錄些經驗,可以提供以後參考

而發展興趣,我覺得就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可以試著發展一些能續提高能力的興趣,以及能帶有利己和利他的興趣,例如創作的時候能力能持續提高,以及作品可以對他人帶來影響;才藝可以使能力持續提高,而如果這段表演過程就能表演給朋友,或者上傳網路給人觀賞等等

而這部分興趣,是不用所有人都覺得有意義的,畢竟世界上很少事情,是會所有人都覺得有意義的,但只要有一部分人覺得有意義,就可以達成交流和分享的目的了吧

就以創作來說,這些創作讀者一定不會是所有人,因為大家的所需資訊和感興趣內容都不同,只要有一部份讀者,就達成創作的目的了吧

我覺得創作算是比較難感受到自己價值的方式,以我目前經驗為例,在課業上比較要求標準答案,或者有做過些服務,因為只負責其中一點點環節,且是被他人指派的任務,我覺得較難以感受到自己價值

但如果是創作,可以讀選擇和進行,且能累積並用作品為他人帶來價值,過程中就比較能感受到自我價值

要選擇哪和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些就依照個人情況選擇,每個人情況不同


想法2 轉換心態

這一點,是我之前在機構服務一些心得,有時候會做些不想做的事情,或者是想到自己當前正在進行的創作等等,但這樣想的時候,容易覺得自己不自由

但我發現似乎換個角度想的時候,情況似乎就有改善,例如在那會接觸些小朋友,這時候就想想看,以前我曾經有接觸些帶給我美好童年的事物,那我現在服務事項,也是在帶給他們的帶來些美好吧

以及我會想想看,我在那裡大部分時間,是有冷氣吹的,這樣也還不錯,不然到戶外會很炎熱

另外也想想這些優點,這也是個探索的機會,裡面一定有些任務是喜歡和不喜歡的,這也算是一種探索,以及也能想想這個服務能為他人帶來哪些價值等等,以及因為我這服務和未來職涯夢想,也有些關聯,這應該就算是通往理想的一種道路

可以把事情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既然無法改變在那裡的事實,那不如就先改變心理狀態,把注意力去放在可以讓自己在那些時刻能有更好的感受

當然,我有時候休息時候,還是可以看看創作有哪些部分可以挪出來做,例如剪短片、閱讀內容、紀錄離感等

而在我回家後,也就應該盡量去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創作,畢竟創作就算是個前面提到的興趣吧,也是需要好好發展的

想法3 反思生活

對於當前生活中可改變部分,或者是各種外界的觀念和想法,也可以進行反思,然後再來決定要採納那些

例如有些例行的聚會或是聚餐,如果已經厭倦,想要更多時間來發展自己興趣,這些聚會已經作業感變重,那是不是就可以減少參加和拒絕呢? 有時候可能需要勇氣,但不嘗試就沒有改變的機會

或者對於一些,幾歲就一定要怎樣怎樣的說法,其實很常常就是一種束縛,其實人生在世界上,真呃沒有說一定幾歲就一定要怎樣的,也沒有說這一生一定要怎樣的,很多都是作為參考,但一定要回到自己,問問看 這真的適合我嗎?

人的生活型態、活動安排、興趣喜好等等,是會隨時間變動,所以如果有以前怎樣,也不代表現在就一定要跟以前一樣

而每個人的休閒方式也不同,他人適合的也可能不適合自己,例如有些人會喜歡外出旅遊,有些人喜歡在家中活動等等,每個人方式不同,例如我就比較偏向後者

定期去檢視已有的想法和想法,讓自己在其中更有選擇吧


想法4 科技和目標

目前的話,我是覺得科技能讓人有機會達成更多目標

例如因為有網路,我才有機會去接觸到更多人,讓作品可以有機會傳遞,以及才有機會跟有共同興趣的人交流,以及有上字幕或剪輯軟體,也提供一種能夠進行創作的新方向

或者最近因為AI,也開始能用AI來畫一些圖,這讓在創作上面能有更多中選擇權

不過科技要達成讓每個人都完全自由,例如選擇自己想要的樣子、選擇任何想做的事情、學自己真心想學的事物,就感覺目前世界還是很難完全達成,就因為人還是會受到各種時間、體力、經濟等限制

雖然知道要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目標,但要有不顧一切而選擇自己最想要的目標,還是會有難度,這就是因為有各種限制,就覺得目前世界很難讓每個人都有想要的人生

這部分,就可以對應到書中的:「既然是人,就該讓所有人都過得像人。世界應該是這樣的…不過到目前為止,令人遺憾的是,這個世界還不是這樣。雖然人類整體進步了,卻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這都是必須留待以後解決的問題」

這本書是1937年出版的,而這句話到現在讀起來,也都還算是很有感觸

上面是我的一些心得,就算是和大家分享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