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一種能逆風翻盤的人格特質,卻經常被誤以為是弱點


    今年年初,我招了個零零後室友跟我合租,從學校到職場,工作半年的她經常形容自己是頭挨了錘的牛——

     

    好迷茫啊,無數次懷疑自己的性格是不是不適合上班,職場中那些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規則讓我覺得很厭煩,我也感覺自己和周圍人格格不入,同齡人好像都已經逐漸適應成人社會,變成成熟的大人模樣了,我還是個整天異想天開的小屁孩。

     

    室友說的這種狀態我特別有共鳴,雖然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會迷茫,但有一類人的迷茫會非常劇烈,我們會時常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質,不被周圍人、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對於意義的追問在別人看來是太天真,對世界的豐富感知被說是太敏感。

     

    也有人說,這其實是「大後期人格」,這類人在 20 出頭的時候並不顯眼和聰明,更容易感受到迷茫和內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積累,到了人生中後期才積攢力量,優勢會被不斷放大,人生狀態漸入佳境。

     


    這類人的特徵有:

    🔘 學生時代就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宇宙和人類等宏大命題,對同齡人熱衷於討論的話題都不感興趣,感覺自己很早熟,和周圍人格格不入;

    🔘 工作後也感覺和成人社會的斷裂,職場只關注具體結果,而自己更看重價值感,因此被說太理想主義,這時候反而開始覺得周圍人都很成熟,只有自己很幼稚;

    🔘 不喜歡按部就班、遵從既定的規則,喜歡思考規則背後的原因,尋找創新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熱衷於自我剖析,喜歡反思和內省,覺得瞭解自己的過程像是山洞探險一樣有趣;

    🔘 有豐沛的情感,共情力強,善於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能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 渴望與人建立深層次的情感連接,談論深度話題,不滿足於淺層交流;

     

     

    社交網路上很多人喜歡把這些特質和 MBTI 掛鉤,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確實和MBTI中的 NF(直覺感覺)特質有所重疊。

     

    也有心理學研究發現,NF 特質確實和一些認知風格有顯著關聯。

     

    例如研究發現,直覺型(N)特質與抽象思維有較強的對應關係,也與較高水準的情緒智力顯著相關,而情感型(F)特質和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顯著相關。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大後期人格」,確實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以上內容你都有感受到強烈的共鳴,那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瞭解和轉化自身特質,更好地進化到大後期狀態。

     

    *為了便於理解和表述,這篇文章會把以上特質概括為NF人格。

     


    喜歡天馬行空,尋找意義

    在某些時候不見得是個優點

     


    抽象思維模式(Abstract Thinking, AT)的一大特點就是:比起按部就班地去執行,我們更喜歡追問「為什麼」,一點小事都容易引發思考。而這種特質在一個更強調工具理性的環境中,就很容易受到衝擊。

     

    哲學家馬克思·韋伯提出了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區別。

     

    工具理性的關鍵在於計算:針對確定的目標,計算成本和收益,強調效率和結果。工具理性不關心目的,只關心達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優。

     

    價值理性關注的是目標和價值觀的選擇,做一件事之前關鍵看這件事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

     

    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間的衝突,就像 NF 人剛踏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時的衝突:我想通過工作實現價值,大家卻只關注 KPI、獎金、升職加薪;我追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卻告訴我要去碼頭整點薯條。

     

    我記得在第一份工作中,領導讓我做個 PPT,瞭解前因後果後,我覺得老闆的思路不太合理,提出異議後老闆卻回我:讓你做你就照著做,不需要你操心這麼多。

     

    現在回看我才明白,不管是什麼行業,對於職場初階小白來說,能夠服從安排、不打折扣地執行任務就已經是非常好的表現了,沒有人會期望我來思考什麼公司發展、規則制定等宏大的問題。

     

    而且,雖然熱愛思考,但初出茅廬的我們還沒掌握系統思考的能力,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細節和實際的解決方案上,容易思維奔逸、思緒過度,反而無法做出具體行動,在別人看來就是眼高手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在這種格格不入中,NF 人會經常聽到別人勸自己:別在工作中尋找人生意義,打工而已,不要想太多,老闆讓幹啥就幹啥,聽話就好。

     

    我們也想拿一張砂紙,把自己打磨成大家所說的那樣,但自身的特質又讓我們很難接受這些,這種內心的衝突讓我們更加感覺內耗。

     



    高情緒智力,在人格發展初期

    往往會帶來更多損耗

     


    前面說到,NF人有較高的情緒智力水準,情緒智力是指識別、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情緒智力高,像是比別人多了一些觸角,能敏銳地抓取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信號,即使是上班,NF 人也會不自覺對工作、對同事投入很多感情。

     

    但閱歷經驗不足、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欠缺的時候,我們往往還沒辦法妥善處理和解讀這些豐沛的情緒信號,容易因為邊界不清導致自我損耗。像下載很多 App 後就開始發燙卡頓的手機,涉世未深的我們CPU不足,根本沒法超負荷運轉。

     

    領導對自己皺了一下眉頭,就立刻在想是不是自己哪句話說得不對;同事求自己幫忙,不想幫卻不好意思拒絕,只好默默幹完;甚至是和焦慮的人待在同一空間裡,NF人也會無端被對方的情緒傳染,跟著一起壓力山大。

     

    這就像拿一份錢、打兩份工,NF人工作不僅要付出時間,還要損耗心理能量。對於本不需要傾注過多情感的工作,NF人的高情緒智力是打工路上的絆腳石,變成了「玻璃心」、「想太多」。

     

    網路上很多「職場溝通術」都教我們,不要和同事成為朋友,要做到嘴甜心狠,這就像讓視力超強的人別把世界看得那麼清楚一樣,NF人真的很難做到。

     

    以上種種,都足以讓一個 NF 人在初入社會時,產生持續性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好像別人都已經適應成人的世界規則,變得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了,只有自己掉入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鴻溝裡,笨拙地尋找出口。

     


    與其讓自己別想太多

    不如把思考落向具體

     


    一味順應社會主流聲音,把自己改造成和所有人都相似的模樣,不見得能夠幫到我們 NF 人,

     

    一項研究對比了抽象思維(Abstract Thinking, AT)和具體思維(Concrete Thinking, CT)的差異。

     

    當涉及創意的思考,高複雜性的決策任務時,比如「囚犯如何用只有一半長度的繩索逃離高塔」,抽象思維可以幫助個體獲得創造力、洞察力,能突破思維定式,用出其不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當任務變得具體、簡單、更貼近具體現實時,比如「如何做好一個PPT」、「明天的任務安排是什麼」,具體思維就更加有效。

     

    所以,對於NF人來說,很重要的能力,是從抽象到具體,切換自如的能力。

     

    切換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構建水準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認為,心理距離(比如時間距離)會影響個體對事件的心理表徵。

     

    當考慮長遠的未來時,我們會忍不住使用抽象思維,而考慮近期事件時,我們的思維方式會更加具體

     

    所以,如果總想不清楚「我這輩子要幹什麼」、「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與其告訴自己別想太多,不如通過時間視角的切換,把思考落向具體,比如「我近半年的目標是什麼」、「這周要完成哪些工作」。

     

     

    抽象思維: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我這輩子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 我的天賦使命是什麼?

    🔘 我和這個人能走到最後嗎?

     

    具體思維:

    🔘 在未來五年中,我希望通過哪些具體行動來豐富我的生活經歷和精神世界?

    🔘 未來一年裡,我打算做點什麼來提高我的生活品質?

    🔘 我可以在接下來三個月內,嘗試哪些事情來探索我的天賦?

    🔘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我想做點什麼來加深我們之間的關係?

     


    放眼未來,都是老大難的無解問題;著眼腳下,每一步都是答案。

     

    在面對問題時,我們也可以試著訓練自己,不要僅僅停留在擔憂和概括思考上,而是專注於具體的解決方案。

     

     

    抽象思維:

    🔘 這件事簡直糟糕透了

    🔘 我希望自己做的這個項目對社會有意義

     

    具體思維:

    🔘 我需要採取哪些具體步驟來解決這個問題?

    🔘 我將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完成市場調研,然後確定專案的具體目標和社會責任感的實現標準

     

     

    這種「具體化訓練」對於 NF 人減少焦慮和內耗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來自於不夠具體,感覺總被一團不可名狀的、龐大的怪獸追著跑,當我們轉過身直面它、看清它,會發現它的龐大和可怕,只是頭腦的想像和描摹罷了。

     



    與其用鈍感壓抑麻木自己

    不如學會認知重評

     


    高情緒智力者是「情緒解讀機」,永遠可以覺察到空氣中飄散著的情緒,也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是建立關係、與人溝通的重要能力,也是領導力、管理能力的關鍵[9]

     

    隨著閱歷的增加、經驗的累計、內核的強大與穩定,NF人的溝通、交際水準也會穩步上升,也可以越來越遊刃有餘地處理高情緒智力所帶來的情緒超載情況。

     

    這是因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恰巧也在自己手裡。

     

    研究發現,情緒智力高的人更傾向於用「認知重評」替代「表達抑制」。

     

    認知重評就是當遇到情緒激發的情況時,比如和朋友吵架,我們可能會從對方的角度重新考慮問題,從而減輕情緒負擔。而表達抑制則是在情緒激動時抑制自己的情緒表達,比如被老闆批評時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

     

     

    被老闆批評:

    🔘 表達抑制:顯得自己情緒穩定而保持冷靜,告訴自己不要太玻璃心;

    🔘 認知重評:從老闆的角度重新考慮這件事,意識到老闆可能面對一些壓力,等自己的情緒平復後和老闆好好溝通;

     

    堵車很煩躁

    🔘 表達抑制:安慰自己不值得為這點小事影響心情

    🔘 認知重評:將這段時間看作是放鬆和思考的機會,或者是一個可以聽聽有聲書或播客的時刻。

     

     

    同時,敏銳的觸角可以收集更多資訊,但也需要NF人通過主觀意識有意識地篩選和注意力轉移。根據注意力控制理論(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通過訓練來控制我們的注意力,有助於減少焦慮對認知任務的負面影響。

     


    控制注意力方法


    🔘 感知到了對方的情緒或外界壓力後,告訴自己,並不是所有人的情緒都需要立刻處理,我可以感知的同時允許情緒的存在,不著急做出反應;

    🔘 在面對多個資訊源時,有意識地評估每個資訊的相關性和重要性,然後分配相應的注意力;

     

     

    想成為大後期人格

    不需要丟棄寶劍,而是駕馭它

     


    對於很多 NF 人格來說,在人格發展初期擁有這些特質,就像是武功小白撿到了絕世寶劍,不知道寶劍的打開方式,帶著它闖蕩江湖又太重了,一不小心還會被誤傷。

     

    的確,寶劍不是落到誰的手裡都可以發揮能量,等到小白的武功增強,終於找到駕馭它的方式,才能人劍合一,成為大俠。

     

    其實,很多商業、管理學、政治領域的傳奇人物,身上都具備著 NF 人的特質,他們充滿理想,追求平等與自由,他們傳播的思想鼓舞了世界上無數有夢想的年輕人。

     

    更重要的是,隨著人格發展走向成熟,我們和世界激烈交手後,身上的理想化氣質也和現實世界相融合,少了一些偏執的堅持,能欣賞天上的月亮,也能彎腰撿起六便士。


    這可不就是妥妥的大後期人格了嘛。

     

     

    今日互動

     

    你覺得自己是「大後期人格」嗎?

    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成長歷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