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羨慕的對象

有一段時間在看書時,常常用自己的見解經歷和書對話。

所以整本書被寫了一大堆評語是不足為奇的事,後來這就變成我閱讀或觀察事物的方式,雖然書還是書、事情還是事情,但是透過你個人經歷觀點的介入,它就成了一個你用內在世界的角度觀察世界的窗口。

可是這個習慣不改,到那裡都麻煩,這就表示即使你在人群之中,聽到別人講話也會自動在心裡參與討論,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仍然在欣賞著窗外的景色。

昨天在速食店用餐,隔壁桌的大媽講話大聲,叫人想安靜都不行!於是我一面吃薯條、一面看風景,順便聽聽這些八卦內容。

不得不承認,人到了一個年紀,講話內容會重復播放,然後一些關鍵語詞會頻繁出現,我透過留心關鍵字大概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首先大媽認識一個年輕的低收入戶,來自一個低收入家庭,領著政府和社服單位的補助,卻過著超過貧窮的奢華生活,每天從早到晚就是找地方吹冷氣、吃東西,就這樣幸福無憂的度過每一天,最讓他生氣的是還每天無煩無惱、不用為自己的小孩或將來計畫,所以即使是認識的朋友,他還是在言談間對於朋友的未來表面上擔憂,但是帶了點幸災樂禍的成份。

我的觀察很簡單,整個八卦就是羨慕加忌妒組成,特別是在低收入朋友將收到的泡麵轉送給他時,言語當中所顯現的複雜情緒,朋友是低收入戶,理論上應該比他低一位階,可是卻送了人家社福送給他、而他不要的泡麵,我想這位大媽大概很想當低收入戶,所以一講到這件事總是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

當老師時在偏鄉,所以常常遇到類似的低收入家庭,他們對於金錢沒有概念,喜歡過超過自己負擔的生活,最後入不敷出,落入貧窮線以下,有些則是性格懶隋,總想不勞而獲,習慣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很少想去給予。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和性格問題,很多都來自原生家庭然後代代相傳,學生的父母親我改變不了,可是這些學生卻是可以透過教育來改變他們從原生家庭學來的信念。

首先我談到一個「有限公司」的概念,那麼多就會那裡少!不可能是一種免費的概念,意思是他們身上的補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來自政府的福利措施,將一些煙酒的福利稅收或是一般老百姓的繳稅拿出來當補助金,再加上一些善心人士對於福利機構的捐款挹注,是他們少了,所以你們才多了這些可以勉強度日的補助金,他們是希望你們一直被補助下去?還是有朝一日能自立更生,變成另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

所以大媽講的案例應該是把政府或社會補助當成無限暢飲的飲料,反正不申請白不申請,能用就盡量用,不能用浪費也沒關係,簡單地講就是別人的東西用不完,反正又不是自己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性格問題,不能愛物惜物所以導致貧窮,所以站在我的角度,不能光給魚吃,還要教他釣魚,甚至透過方法讓他有動機去釣魚,達到半自立或最終到自立的程度。

因為是教育出身,所以講的是教育話,這些所謂的低收入家長,愈補助愈沒有動機去工作,因為只要補助他就可以過著優質的生活了,這樣他又何必努力去改變自己、努力工作?

如果用我的方法,我會先調查出一般人平時最基本生活所需的錢大概是多少,然後打個八折當低收戶每個月的基本補助,意思是他的生活不太可能過得比平常人還好,因為缺乏所以會有動機產生,再來就是真正補助了!你外出工作賺錢,賺一千元政府或社福機構擇一再給一千元,賺兩千給兩千,到一個額度就停止,利用一般公司的激勵獎金制度加碼變成事半功倍來提升工作動機,這樣總比每個月大筆金錢物資的補助,補助到最後讓有些低收入在地上躺平,等著錢從天上掉下來要好。

當然有些因為種種的原因失去了工作的能力,這些人還是要補助到位,但是有一些「好手好腳」的,你要鼓勵他們使用他們的手腳,不要補助到最後,這些「好手好腳」都變成「歹腳歹手」。

對於我們認為需要幫助的人,什麼樣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站在體驗人生的角度,有些人用富貴來體驗人生、有些人用貧窮來體驗人生、有些人用完整來體驗人生、有些人用殘缺來體驗人生,我們可以尊重,也不必被道德綁綑,就像我有時覺得,有些貧窮的人變成富足了,完全忘記了原本知曉的待人處世道理,這樣他是貧窮好?還是富足好呢?

那個大媽其實也不用羨慕得牙癢癢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要過的生活熬煉,你看到的全是你認為好的一面,所以你很難想像一個人每天不用工作跑去速食店吹冷氣,到餐廳吃美食就這樣渡過一天的無聊辛苦,閒閒沒事幹真的就是輕鬆?整日勞累就是辛苦?如果你還把人生想得這麼單純的話,那或許表示這些年的生活歷練都白混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