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都會去游泳,因為是戶外泳池,所以你的隨身包包就只能放在外面,可是我總是一面游泳一面望向包包所在的地方,深怕包包不見似的。
原來是我小時候常去游泳池游泳,常常有些包包遺失的事件發生,所以無形中就建立一個信念,那就是只是游泳的時候就要小心包包。
後來我大部份包包只帶一兩佰塊和更換衣物,降低包包的價值和重要性,可是即使如果我還是被這樣的信念不自覺地影響,然後游泳時都會一心兩用,大大影響到游泳的品質。
這其實是以前對於環境的不信任,即使時空變化,仍然持守著當初的信念,或是情結,即使牛頭不對馬嘴。
以前會拿人家包包的很多都是小孩子不懂事,當時偷竊也不是公訴罪,也沒有像現在的監視錄影,等於說現在拿別人東西要付上的成本比較大,你再用以前的擔心就有些多餘了。
容格的「中年危機」很另類,意思是會想去「探索存在於集體文化和個人心靈背後的原型力量」,而我很早就開始這方面的思考,將個人的生活方式、生命中的價值信念、傳統文化或是宗教信仰重新檢視取捨,因為我想找出周圍人事物之所以迷惑我的本質所在。
就拿信念來說,我們很多的信念都不是來自自我合理思考下的產物,這意謂驅動我們的行為背後是在無意識下透過行為、文化甚至是偶發事件所產生的情結,在某些程度這也是造成我們「因噎廢食」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原因所在。
只有重新去覺察、解釋或比較情結在不同時空下的特殊性,才能透過改變信念這件事來改變我們這個人。
從小在我身上有許多標籤,不是家庭、不然就是學校給我貼上去的,終於在大學時我受不了了,想當一個新造的人,所以就開始撕下標籤,同時撕下背後所代表的信念,開始了一段心靈的旅程。
首先我撕掉了懶惰的標籤,因為這個標籤的形成是因為沒有辦法達到母親的完美標準,所以選擇躺平,拖延則是因為父親的高壓,下意識的反抗行為,有些人覺得我臭屁,其實是一種超乎尋常的自信,你沒辦法雞同鴨講,只能改變想法。
至於不守規矩,則是來自學校要求齊一,並不尊重不同的想法和作法,為了突顯自我我,只好用調皮來定義自己。
我並不是一味合理化自己,如果這些信念的翻轉改變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的話,我還是會一直地檢討反省,直到我這個人變得比較自然順暢。
如果把我們比喻成一部尚未完成的電影的話,我們過往的經歷就會變成一段一段的膠捲,很多的膠捲受損,電影放映起來就會卡卡的,這種卡卡的感覺有時你感覺得出來,有時候會被你周遭的人看出來。
這時你就需要開始去檢視那些出問題的膠捲,看是那些信念出了問題,產生了什麼莫名其妙的情結,重新用思考釐清以後,再試試看順不順?如果順了就再找下一段出問題的膠捲。
這些年來我處理了許多不當的信念,或稱為情結,有失去情結、失敗情結、萬一情結、危險情結,這才發現在這些不理性的信念或情結底下,我居然習以為常地生活了那麼久的時間。
或許容格的「中年危機」理論已經意識到人到中年,或是某一個年紀,他的體力或耐力已經不足以支持心中不當的信念或情結產生的重量,這時就需要重新去整理對於原有信念的看法,不管它是來自個人的生活方式、原生家庭的價值信念、傳統文化或是宗教信仰,這些信念或情結你必須得處理,不然危機不會變成轉機,最後影響到你的存在狀態。
很少人去想過這些信念或情結的整理對於個人生活品質的重要性,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危機,因為當一些外在的危機來到時,你沒有足夠的心理抗壓性,或是心理不夠強韌的話,很容易在這些危機底下敗下陣來,表面看起來是敗給危機,事實上卻是敗給自己缺乏系統紮實的心理訓練,這樣你就知道「改變信念大作戰」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