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心得 | 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知識就是力量,但無知也不代表幸福

raw-image

這本書在說什麼?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網路媒體逐漸取代傳統的報章雜誌,資訊的取得變得更容易了,我們常說人們有「知的權利」,但真的有必要揭露所有的資訊嗎? 你讓「知的權利」睡著了嗎?還是因為「知道太多」而感到痛苦?

本書的作者凱斯‧桑思汀是著名的行為科學專家,得益於曾在白宮任職過的獨特經歷,以獨特的角度看待資訊,書中藉由行為科學的研究,說明資訊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破除資訊愈越多越好的迷思,透過本書或許會改變你對資訊的看法,同時也能幫助自己過得更幸福快樂。

知識就是力量,但無知也不代表幸福

我們常常會認為資訊的揭露會帶來好處,但事實上,我們沒有興趣知道所有的事情

人性本來就會為了理想目的(idealend)本身而去追尋這些目的。

人們會想知道某些資訊,往往出於兩種動機:

情緒價值

知道這些訊是否能帶來正面的情緒例如:開心、驚喜、獲得樂趣等等。

工具價值

意思是這個資訊本身是否具有價值(知識就是力量),對人們是否有助益,讓我們能夠做想做的事、選擇或想避免的事物。

實際上,很多資訊就算知道了或許只會浪費我們的大腦容量,我們寧願不知道這些資訊,甚至會排斥或主動迴避,例如:量過體重後看到自己的體重增加、吸菸時看到菸盒上寫著抽菸有害健康等字樣。

但書中也提到一個有趣的研究,使用Facebook會讓人變得比較不開心,甚至會感到憂鬱或焦慮,也對生活感到不滿意;然而,即使停用Facebook之後的幸福感明顯增加,但人們還是想打開重新使用Facebook,甚至要求得到一大筆錢才願意放棄使用Facebook,從這個有趣的現象可以知道,使用Facebook獲得的資訊或許不會讓你快樂,但也並非毫無價值,無知不代表就會幸福,人們會想知道自己在意的資訊,這是因為喜歡與珍視的人產生連結的感覺。

認知成本

在購買或進行其他交易之前,有時會閱讀長達好幾十頁的條款或者注意事項,這不是花短短幾分鐘就能夠讀完的內容,當消費的人口龐大時,就會造成認知成本,資訊的揭露就會造成人們的負擔形成資訊超載,揭露資訊的成本增加,卻沒有為人們帶來實質的效益。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當你在網站上註冊帳號時,會出現的隱私權政策的說明,明明資訊已充分接揭露,但閱讀和化處理這些資訊就會導致認知成本的增加,當我們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內容,只會產生:「隨便啦、怎樣都好的心態」直接按確定一直按下一步直到完成,明明充分揭露的資訊就在眼前,我們卻直接視而不見。

淤泥效應

書中提到美國經濟學家提出所謂的「淤泥效應」(sludge),意指民眾想要往好的方向前進時,可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阻礙,不論是公部門、私部門都可能為了自身或他人的利益,加劇淤泥效應的現象,私部門會利用淤泥效應從中獲得利益,例如:購買某些付費軟體時,會有自動續訂的機制,若不想繼續訂閱,就需要通過層層的行政關卡。

淤泥效應對個人乃至於社會的造成的影響深遠,就連取得資訊也可能有難度或者取得的成本較高,一方面體現在時間成本,像是到公家單位洽公時,可能需要填寫較多的申請表,無形中增加民眾的困擾。

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心理成本,像是弱勢團體要申請相關的輔助時,可能會遭到他人的汙名化、申請時需要提出相關證明或者填寫相關的申請表,經過繁瑣的行政程序,加劇弱勢團體的挫折感。

「淤泥效應」(sludge),就像社會的慢性病,有時是公部門、私人企業,甚至是個人也會有這種現象出現,但最終危害的是整體社會。

不論是政府、企業、個人都應衡量淤泥效應造成的影響,思考如何減少淤泥效應的產生,降低造成的危害,將讓公私部門與其他組織更具競爭力。

結語

現代社會有太多呈現資訊的平台,像是Tiktok、Instagram、Thread、Facebook等等,這些社群媒體平台的內容,讓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們上面,注意力已變成一種稀缺的資源。

少即是多

有時候得到過多的資訊反而是一種詛咒,我們會因為這些資訊恐慌、憤怒、羞恥、絕望或者感到焦慮,雖然使用社交平台獲得的資訊或許不會讓你快樂,但有些資訊還是具有價值,我們必須思考、辨別哪些資訊值得我們接收,有意識的接收對我們有益的資訊。

一旦某種手段或行為引發道德問題或者其他風險,似乎都會有揭露資訊的說法出現,我們會常聽到人們有「知的權利」(right to know),然而這種說法並不會帶來任何實質的幫助,我們該在意的事情是資訊的揭露是否會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好,還是會損害人們的權益,盡可能的讓每一天過得更好,讓我們人生能夠過得幸福而長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沐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