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一切都是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文章出自:陳明亮-存在無法說

問:在生活中和負面的人或事在一起是不是會受它們的負面影響?


答:你問這個問題的邏輯基礎就是:負面的人或事在我之外,它們在那邊,我在這邊,如果我接觸負面的人或事就會受到它們的影響。這個邏輯就是個體分離幻覺邏輯,現實完全不是這回事。

所謂的“負面的人或事”是什麼?是你觀察到的現象。記得我常常強調,觀察者和被觀察到的對象其實是同一無二的。沒有觀察,怎麼可能有被觀察到的對象?

讓我更透徹地指出,被觀察到的對象恰恰就是觀察者投射出去的,觀察和被觀察是完全同一的能量顯現。

拿昨晚做的夢來比喻你就明白了,在夢裡你觀察到一個你討厭的“人”或厭惡的“事”,你注意到了沒有?夢裡的“觀察者”和“被觀察到的對象”都是同一無二的夢能量,兩者都不真的實際存在,兩者其實是同一的能量顯現效應。

雖然在感覺上有看似逼真的“夢我”在觀察“討厭的夢別人”,其實完全沒有這回事,僅僅是夢經驗罷了。

同樣道理,當下此刻你覺得那邊有你討厭的人或事情,你害怕它們會影響你。這不是真相,真相是:一切你喜歡或討厭的人物或事件其實就是你自己的能量,正是你“看”的即時即刻“被看”的人物或事件就升起了。

一切被看到的事物都是看本身,不可分割成兩部分。因此,當你看到某些人物或事件,喜歡或討厭的情緒升起,其實,它們都不在你的外部,它們就是你自己的能量,百分百的你自己。

如果你明白了這點,那麼下次討厭或喜歡的念頭升起,你好像不是這些情緒了,你好像會感覺到這些情緒就像玩遊戲那樣的不重要了。

raw-image



問:那就是說,我認為的外人或外部事物,就是我自己,就是我自己的能量,那麼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壞人離開了我的視野,也離開了我的念頭,這個壞人還存在不存在?

答:可能你還沒有完全明白剛才我指出的“觀察和被觀察即時即刻同步顯現”這個效應對思想邏輯的震撼性。思想邏輯相信,觀察者是一直存在在某一個地方,被觀察到的事物也是一直存在於某一個地方,然後觀察者遇見了被觀察到的事物,互相之間產生的反應或交流。

NO,NO!現實完全不是這回事!觀察和被觀察是即時即刻同步升起的,就算在一微秒之前都沒有觀察和被觀察存在,在一微秒之後也沒有觀察和被觀察,觀察和被觀察是完全沒有連續性的能量顯現,咔嚓一下顯現出來就馬上沒有了,不是它們躲在某個地方不讓你看到了,而是完全徹底的沒有。

但為什麼從思想看出去你會感覺到難以質疑的連續性呢?這就是意識的記憶功能在玩把戲了,把一刻一刻的即時即刻能量顯現給串聯起來,就看似好像一個“電影”故事在發展了。

如果你明白了即時即刻顯現效應,那麼你的問題就容易回答了,所謂的“壞人”是在思想上形成“壞人”這個概念的同時同步顯現出來的。如果思想維持這個邏輯想法,那麼“壞人”這個概念就被維持下去了,貌似壞人一直在那裡折磨你了。

如果這時視覺中沒有了“壞人”這個形象,同時也忘了“壞人”這個概念,那麼就根本沒有“壞人”存在,不是壞人躲在遠方伺機回來折磨你,而是它根本就不存在。

直到意識中這個能量顯現形式又升起,念頭也升起,這個“壞人”好像又回來了。其實,它沒有回來,它就是你自己的當下此刻即時即刻的能量顯現,好像是現炒現買的意識效應。

還有一個例子,你把100元錢現鈔埋在枕頭底下,你看不到它了,那麼那張紙幣存在不存在?你無法確定它存在不存在,因為它已經不在意識中了。不在意識中就等於不存在,因為要證明存在的先決條件必須是意識。

意識就是這樣忽悠意識自己的。意識總是想像沒有觀察到的情況躲在某個不知道的地方,隨時可以冒出來。不是,當下此刻你觀察到的一切就是整個存在。假設沒有觀察到的情況依然存在就是典型的思想幻覺

如果當下此刻你看到的就是一堵牆,這就是終極無限本身的即時即刻顯現,它本來就不是“一堵牆”,一堵牆是思想把無限簡化出的概念。然後你走出屋外看到天上的月亮,那麼,此刻“月亮”就是終極無限的全部顯現,剛才“一堵牆”就完全不存在了。

“一堵牆”從來沒有真正存在,只是思想這樣相信的。“世界”也從來沒有真正存在,是思想相信有“世界”。沒有一堵牆,沒有月亮,沒有世界,只有你自己。

raw-image



問:好像有點明白了,確實無比震撼,把我過去相信的世界觀完全顛覆了。那再問一個問題,當下此刻我看到眼前有“一個人”站在那裡,如果按照你說的即時即刻顯現效應,那麼這個“人”是真的在那裡呢?或者就是我自己給我自己顯現出來的效應?

答:你好像確實明白了。就算當下此刻在你的視覺中看到有“一個人”站在眼前,對於你來說他真是“一個人”嗎?雖然思想會確定他就是一個人,但你明白了你無法真正確定這回事。

就像你在昨晚的夢中也“看到一個人”,按夢邏輯來說,這個“夢人”是可以被確定為“人”的,但現在你從夢中切換出來了,你不再相信昨晚夢裡的“夢人”是真實存在的。夢裡的“夢人”是什麼?不就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嗎?它不是真的人,而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

同樣道理,當下此刻站在你面前的“一個人”也無法確定為獨立存在的“一個人”,只能說是我自己的意識能量顯現,這些顯現不是真顯現,而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效應》。

raw-image



問:哦,好像我有點開竅了,原來無論我看到還是沒看到,一切都不真的存在。

答:對,你確實好像開竅了,不但你看到的事物或沒有看到的事物,都不真的存在。假設你看到了它們,它們僅僅是你自己能量顯現效應,之所以稱為《效應》就是意味沒有真實獨立的“它們”存在,僅僅是一種效應而已,就像電影裡面的人物僅僅是光投射出來的效應一樣,它們看似存在,它們看似在電影裡面活動說話,其實不真存在,僅僅是光線色差無限變化震盪。

不僅僅是被看到的對象不真實獨立存在,現在我要告訴你更震撼的情況了:連你認為存在的“你這個人”或“你的身體”或“你的眼睛,耳朵,手,皮膚,乃至一切和你這個人有關的東西”都通通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而不是真實存在的“身體,眼睛,皮膚,耳朵,手,腳”。

從小學校都在灌輸你這樣的邏輯:看是眼睛在看,動是身體在動。這些灌輸給你的邏輯通通都是幻覺概念。你相信的“看”不真是出於眼睛或身體,你相信的“動”並不屬於身體或你這個人。

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經驗能量顯現效應,同步地投射出看似真實的“我這個人”在觀察“我之外的別人和我之外的世界”。注意,這些都是意識投射效應,沒有“我這個人”也沒有被觀察到的“我之外的人或世界”,只有無法說的我自己的能量效應。

raw-image



問:就是說,一切都是我自己了?沒有不是我自己的例外了?

答:對!一切都是你自己。思想上認為的“別人或外部世界”不真存在,它們都是你自己。

問:是不是我需要把我自己無限膨脹開來包含一切存在?從分離的“小我”膨脹到無限的“大我”?

答:NO!你的這個問題的邏輯本身就是幻覺。根本就沒有思想上相信的“小我”,怎麼讓根本不存在的“小我”膨脹開來呢?一切毫無努力地就是終極的我自己了,沒有任何東西存在需要膨脹開來,或消滅掉。

如果你還相信有一個“小我”需要處理掉,這就等於把幻覺當真了。如果你還相信有一個“小你”那麼就等於你需要努力了,去努力獲得某個高尚的境界獲得“開悟”,或去消滅種種屬於“小你”的缺點惡習。這些都是把幻覺當真了以後的思想幻覺。

但好消息是,你有可能立刻地發現這些思想認識都是荒謬的故事,你認為屬於“你這個人的身體”根本不是身體,也沒有“人”,這一切都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不要去判斷它們是什麼,因為你無法真正知道看似像“身體”的東西是什麼,就像你無法確定在昨晚夢裡看似像“身體”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這些《看似》僅僅是看似,在看似的同時都不真的可以確定為任何東西。意識中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確定為那樣東西的。它們在無限細緻的同時卻無限地發散,沒有任何確定的可能。

raw-image



問:反正我已經問出來了,不怕你否定了,今天就刨根問底吧,下個問題是,我眼前看到的立體的高山,房子,道路,是真的有深度,廣度,厚度嗎?

答:這個問題問得好,答案會徹底顛覆震撼思想告訴你的邏輯。“立體”是真的有深度廣度厚度距離嗎?意識中看似逼真的立體感其實就是幻覺,換一個說法指出,思想上認為的空間其實就是幻覺,這個幻覺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思想的連續性感覺到一切看似構成了看似的逼真感覺,讓思想理智錯以為真有一個有深度廣度厚度距離的空間延展出去了。

是啊,思想理智可以自己驗證這個空間是真實的,它會說,我確實走了100米才摸到了這個房子,這不就可以驗證這個房子離我有100米的距離嗎?其實,這就是幻覺在驗證幻覺本身是真的。驗證者(思想理智)本身就是幻覺,當然了,從幻覺看出去的都是幻覺,這樣的驗證是笑話。就像全息立體電影的觀看者是看不出破綻來的,他認為被看到的全息投影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這樣的驗證是不是開玩笑?

真相是什麼?真相是根本沒有空間,沒有深度,沒有廣度,沒有厚度,沒有距離。你看到的深度,廣度,厚度,距離,它們通通都和你沒有任何距離的意識能量效應。

打個比喻,你眼前的電腦螢幕上播放的視頻和你差不多沒有距離,這時你打開 YouTube 的一個旅遊視頻,看到視頻裡面展現出非洲撒哈拉沙漠廣闊的景色,主持人自己坐在駱駝上帶領觀眾探索廣闊無邊的撒哈拉沙漠。你看著看著入戲了,真的以為你也騎在一匹駱駝上跟著主持人前進呢,這時我提醒你,醒醒吧,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那個電腦螢幕上顯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不真的在旅遊,那個深度廣度厚度距離都是顯現《效應》。這下你才恍然大悟了。

毫不誇張地說,當下此刻你“看到”的一切都和你沒有任何距離,它們比 0 距離還要靠近你自己,因為它們就是你自己。我不是誇張啊,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個樣子會把你的下巴都要驚下來的毫無邏輯的 TA(THAT)!你看到的一切不是真的是“一切”和你是 0 距離的近,比這個還要親密,它們根本就是你自己!!!!完全沒有距離概念,沒有廣度,深度,厚度,距離,一切都是你自己,百分百的你自己,不折不扣的你自己。它們不是你自己的“一部分”,TA(THAT)是沒有“部分”概念的。

raw-image



當你看到了眼前看似乏味的廚房,有一大堆碗要洗,思想上會告訴你“這就是平凡乏味的生活”,然後思想上就盼望有一個終極神聖的彼岸極樂世界等待著你去獲得。NO,NO,NO,這些都是思想幻覺。你眼前看似乏味的廚房,看似骯髒的碗筷,看似無奈的生活,它們就是終結神聖的 TA(THAT),就是真正的自己了。你夢寐以求的終極神聖的彼岸,不在遙遠的彼岸,就在 0 距離的當下,不,這樣說還不透徹,應該說,就是你自己!

你哪裡都不必去,你什麼都不需要做,你可以立刻地明白,一切都是我自己,而我自己卻不是一切中的任何一樣東西。沒有了我自己,哪裡可能有一切呢?一切依賴於我自己,而我自己卻不依賴任何一樣東西。因為“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我自己的夢幻,可有可無。做夢了就等於意識在了,就貌似的玩耍一番,沒有夢了就等於意識沒有了,一點損失都沒有。



問:明白了。再問一個問題,請你談談愛吧,我需要去愛別人嗎?

答:如果你真明白了一切都是你自己,無它,這個明白本身就等於終極的愛了。如果你明白了你自己是什麼,那麼,個體給個體的“愛”當然可以了,但已經不是需要談的事情了,因為當你明白了根本沒有個體存在,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還有必要糾結在個體愛個體這個層面嗎?

當你明白了一切都是你自己,毫無例外,連“對方”也是你自己,那麼這個明白就是愛了,然後,能量會照樣按照能量本身的意志自發自動地顯現出來,一切顯現出來的都是愛了。

反之,如果你不明白一切都是你自己,如果你相信“別人”不是自己,然後你去愛那個“不是自己的別人”,這算不算愛?這不是真愛,如果愛有一個出發點,如果愛有一個接受者,這樣的愛就是玩遊戲罷了,和真愛沒有關係。

raw-image



問:有一個我一直糾結的問題,我可以說一切都是我自己,你陳明亮也可以說一切都是我自己。那麼到底一切是你的自己還是我的自己?

答:這個問題問得妙。答案很簡單:對於你來說,你能否確定有一個叫做“陳明亮”的人在你之外存在?你無法確定,“陳明亮”對於你來說就是你自己的意識印象,所謂的“陳明亮”對於你來說就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就像你自己的夢一樣,不真的是別人,就是你自己!

同樣,對於我來說,我無法確定有一個“你”在我之外獨立存在,所謂的“你”就是我自己的意識能量印象,看似好像有一個“你”在,但不外乎就是我自己的意識夢幻,我無法知道真的有一個不是我自己的“別人”或“世界”存在。

情況很簡單,你不要擔心“陳明亮”的世界,你只要注意你自己的經驗就可以了,因為你唯一可以感覺到的就是你自己的經驗,連“陳明亮”都是你自己的經驗,除了是你自己的經驗外,哪裡可以確定真的有一個在你之外的“陳明亮”存在?所以,對於你來說,只有你自己,這是唯一可以確定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倫斯的沙龍
77會員
146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羅倫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1/08
靈性,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內在的實修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閱讀各種靈性書籍,記錄下那些看起來美好又充滿智慧的語錄,彷彿掌握了某種高深的真理。然而,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我們才發現,這些美麗的句子派不上太多用場。 知識與實修的落差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1/08
靈性,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內在的實修 在靈性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不斷地閱讀各種靈性書籍,記錄下那些看起來美好又充滿智慧的語錄,彷彿掌握了某種高深的真理。然而,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我們才發現,這些美麗的句子派不上太多用場。 知識與實修的落差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問: 假設有這樣一個情景,一個成功人士,擁有地位﹑財富和很多東西,然而在極大的外在壓力之下,突然之間失去了所有的東西。從靈性的角度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是因為大我為了建立小我不同的價值觀而重新編排劇本嗎?
Thumbnail
問: 假設有這樣一個情景,一個成功人士,擁有地位﹑財富和很多東西,然而在極大的外在壓力之下,突然之間失去了所有的東西。從靈性的角度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是因為大我為了建立小我不同的價值觀而重新編排劇本嗎?
Thumbnail
你所看到的東西不具意義。不管是你對你房間東西的想法,或者你對你媽的想法,你對你小孩的想法,你對你伴侶的想法,對金錢的想法等等,你對任何事情的想法、顯示給你看的那些東西,都不具任何意義。 不管是你媽,你的金錢,你的誰,誰說了什麼,全部都是不具任何意義。所以它才會說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關鍵
Thumbnail
你所看到的東西不具意義。不管是你對你房間東西的想法,或者你對你媽的想法,你對你小孩的想法,你對你伴侶的想法,對金錢的想法等等,你對任何事情的想法、顯示給你看的那些東西,都不具任何意義。 不管是你媽,你的金錢,你的誰,誰說了什麼,全部都是不具任何意義。所以它才會說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關鍵
Thumbnail
這是今天的第二篇文,因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所以覺得就算是連續發文也值得記錄。 我是真的在接觸心理學、哲學,才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最早,大概學生時期,我觀念裡的「我」,只有一個,不管是想睡覺的我、想吃飯的我、想打扮漂亮的我、想用功讀書的我、想成為父母驕傲的我、傷心的我,快樂的我,都是同一個我
Thumbnail
這是今天的第二篇文,因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所以覺得就算是連續發文也值得記錄。 我是真的在接觸心理學、哲學,才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最早,大概學生時期,我觀念裡的「我」,只有一個,不管是想睡覺的我、想吃飯的我、想打扮漂亮的我、想用功讀書的我、想成為父母驕傲的我、傷心的我,快樂的我,都是同一個我
Thumbnail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尼采 當我們為了與某種「邪惡勢力」對抗的時候, 我們會花很多心力在注意他們發言、動向、每分每秒, 最後我們的生活就會以這個「壞人」為中心、圍繞著他們轉。 我們會離開原本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構築自己觀點的人事物,
Thumbnail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尼采 當我們為了與某種「邪惡勢力」對抗的時候, 我們會花很多心力在注意他們發言、動向、每分每秒, 最後我們的生活就會以這個「壞人」為中心、圍繞著他們轉。 我們會離開原本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構築自己觀點的人事物,
Thumbnail
高靈: 因為妳們所體驗的物質世界本身就是虛幻的。呢種虛幻就是說,如果一個事情妳說它對妳有利,妳就能從有利的方嚮,比如說有利是A,無利是B,那妳選擇了這件事對我有利,妳就進入了A,妳就選擇的體驗的都是A。如果妳一開始選擇這個事情對我無利,妳選擇了B,那妳體驗的都是B,明白嗎? 所以A和B都是存在的
Thumbnail
高靈: 因為妳們所體驗的物質世界本身就是虛幻的。呢種虛幻就是說,如果一個事情妳說它對妳有利,妳就能從有利的方嚮,比如說有利是A,無利是B,那妳選擇了這件事對我有利,妳就進入了A,妳就選擇的體驗的都是A。如果妳一開始選擇這個事情對我無利,妳選擇了B,那妳體驗的都是B,明白嗎? 所以A和B都是存在的
Thumbnail
你曾經見過的每個人,或即將見面的每個人,都是你自己。 一切源於自愛的舉動,都是自愛的行為; 每一個仇恨的舉動,都是自我仇恨的行為。 每一個體驗、每一次互動,無論是好或壞, 都是你自己給自己的一個訊息......
Thumbnail
你曾經見過的每個人,或即將見面的每個人,都是你自己。 一切源於自愛的舉動,都是自愛的行為; 每一個仇恨的舉動,都是自我仇恨的行為。 每一個體驗、每一次互動,無論是好或壞, 都是你自己給自己的一個訊息......
Thumbnail
這篇要聊的主題是關於外在環境即是內在的投射 如果你已經開始對靈性成長、身心靈、心理學、哲學等等領域感到有興趣, 那麼再來或許你會時常聽到:外在實相即是內在投射。 白話一點就是:漸漸地你會意識到從你眼睛睜開的那一刻起, 所有你看到的、體驗到的,都來自於你內在狀態的投射。 「我潛意識都相信了什麼?」
Thumbnail
這篇要聊的主題是關於外在環境即是內在的投射 如果你已經開始對靈性成長、身心靈、心理學、哲學等等領域感到有興趣, 那麼再來或許你會時常聽到:外在實相即是內在投射。 白話一點就是:漸漸地你會意識到從你眼睛睜開的那一刻起, 所有你看到的、體驗到的,都來自於你內在狀態的投射。 「我潛意識都相信了什麼?」
Thumbnail
看看自己就知道,「我」連自己的特質(不管是身體條件或是情緒萎縮)都能不喜歡,連「我」都要用批判的角度來看自己,來繼續切分這個自我,就知道「我」為了存活所做的抵抗有多厲害。
Thumbnail
看看自己就知道,「我」連自己的特質(不管是身體條件或是情緒萎縮)都能不喜歡,連「我」都要用批判的角度來看自己,來繼續切分這個自我,就知道「我」為了存活所做的抵抗有多厲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