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閱讀時間 ‧ 約 53 分鐘

奧修談:什麼是緊張?


本文出自奧修

第一章 靈妙體的緊張與放鬆

 

成為與存在的緊張

人們一切緊張的來源都在於要「成為」些什麼。人們一直嘗試著要成為什麼,沒有人對自己本來的面貌感到自在。沒有人願意接受自己存在的狀態,所有人都否認自己的本來面貌,緊抓著某種理想,希望成為理想中的樣貌。所以,人類最根本的緊張就在於——「你本來的狀態」以及「你渴望成為的狀態」之間的差距

 

接受如你所是

你渴望成為某種特定的樣子。「緊張」意味著你不喜歡你此刻的狀態,而渴望成為某種你所不是的狀態,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產生出緊張。不論你渴望成為什麼樣子,都不重要,你或許想變得富有、有名、有勢,或者你想要的是自由與解脫,你想要具有神性、想要不朽,即使你渴望的是得到救贖、得到解脫,緊張依然會在那裏。

當你渴望的是某種未來才會實現的東西,當你所渴望的違反了你的本來面貌,你的渴望就創造出了緊張。當你實現理想的可能性愈小時,它所引起的緊張就愈大。一般說來,一個物質主義者的緊張會比一個宗教信徒的緊張少,因為宗教信徒往往在渴望那些無法達到、遙不可及的東西。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這麼大時,只有極度的緊張才能填補。

緊張意味著「此刻你所是的狀態」和「你所想要成為的理想」之間的差距,如果兩者差距很大,緊張就很大,如果差距小,緊張也小。如果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差距,也就是說你很滿意於現在你所是的狀態,除了當下現在的你以外,你並不渴望成為任何其他的樣子,那麼,你的頭腦就存在於這個當下,它沒有什麼需要緊張,因為你對於自己是怡然自在的,你活在「道」中。對我而言,當「此刻你所是的狀態」和「你所想要成為的理想」之間完全沒有差距時,你就是具有宗教性的,你就是活在法性(dharma)中。

緊張的不同層面

「此刻你所是的狀態」和「你所想要成為的理想」之間的差距,有許多不同的層面。如果你的渴望屬於肉體層面,那麼你的緊張就是肉體層面的緊張。如果你期待某種特定的身體狀態、某種特定的身材,如果你在肉體層面上期待自己有所不同,你的身體會產生緊張。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變的更美麗,但結果是你的身體會開始緊張。這份緊張從你的第一個身體開始,從你的肉身體開始,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這份緊張會愈來愈深入散佈到你其他的身體上、不同的層面上。

如果你渴望的是精神上的力量,那麼緊張會出現在你精神的層面上,並且開始散佈到其他層面。這就像是往湖水扔下一顆石頭,石頭雖然只落在某個定點,但是它所產生的振動會一直不斷地散佈出去。緊張可以來自於七個身體中的任何一個身體,不論如何,緊張的根源都是一樣的,所有的緊張都來自於「你此刻狀態」和「你渴望成為的狀態」之間的差距。

如果你有某種特定的頭腦狀態,而你想改變、轉變這個狀態;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有才智,那麼你就創造出了緊張。只有當我們能夠完全接受自己時,緊張才會消失。不過,這種全然的接受就像是一種奇跡,它是唯一的奇跡;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完全接受自己的人,那才是真正令人訝異的事。

存在本身無緊張,緊張來自幻想

存在本身並不緊張,緊張總是來自於各種假設,來自於各種目前並不存在的可能性。這個當下片刻沒有緊張,緊張永遠與未來有關。緊張來自於各種幻想。你可以想像自己是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狀態,這些透過想像而創造出來的可能性帶來緊張。所以愈是會想像的人往往就愈充滿了緊張,而這種想像也就變成了具有破壞性。

想像力的建設性與創造性

想像也能夠是具有建設性、創造性的。如果你把全部的想像力都集中在當下這個片刻,集中在此時此地,而不是未來,那麼你能夠把你的存在看成是一首詩歌。這麼一來,你的想像就不會創造出各種期待與渴望,而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種活在當下的情況是超越緊張的。

動物與植物的緊張潛能

動物不會緊張,樹木不會緊張,因為它們不具有想像的能力。它們是位於緊張之下,而不是超越了緊張;它們的緊張只是一種潛能,還沒有變成現實。動物與植物都還在演化的過程中,遲早有一天,緊張會在它們的內在爆發出來,它們會開始對未來有所渴望、有所期待。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它們的想像力遲早會開始活躍起來。

能讓幻想活躍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未來。你想像出某些情況,正因為想像出來的情況與現實不符,所以你必須想像出更多情況。就當下這個片刻而言,你無法想像任何與當下有關的現實情況,你怎麼能夠想像關於當下這個片刻的事情呢?你根本無須想像,這是你需要瞭解的一點。

覺知與活在當下

如果你能覺知地待在當下這個片刻中,你就無法活在你的幻象裏,這麼一來,你的想像力就能在當下這個片刻中自由地創造。

你唯一需要的只是把焦點放在正確的地方;如果把想像力的焦點放在現實中,你的想像力就可以發揮創造力,發揮任何一種形式的創造。如果你是個詩人,它就會變成一種詩意上的爆發;詩歌從來不渴望未來,它表達的是這個當下的片刻。如果你是個畫家,這份爆發會發生在你的繪畫上,這個繪畫呈現的不是你想像中的事物,而是你已經知道的事物,以及你經驗過的生活。

當你不生活在幻想中時,你就來到了當下。你可以表達它,或是進入寧靜中。

寧靜作為當下的表達

這份寧靜不是經由後天修煉而出現的死寂,而是當下的一種表達。這個片刻是如此深沉,以至於只有寧靜能夠適度地把它表達出來,甚至連詩歌都無法表達,繪畫也無法表達,除了寧靜以外,沒有任何一種其他的方式可以表達。這份寧靜一點也不消極,相反地,它是一種活躍的綻放。因為,你內在某種東西綻放了,那是一種寧靜地綻放,透過這份寧靜,你的生命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你要瞭解,透過這個當下而表達出來的想像,既不是對於未來的幻想,也不是對過去的反抗,它所表達的不是已知的經驗,而是正在發生的經驗。它是你此刻活生生的經驗,是你此刻內在的發生;它不是你過去的經驗,而是當下活生生的經驗。

這麼一來,你所經驗到的事物與「經驗」這個行動本身不再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它們是一體的同一件事。然後,畫家就消失了,經驗本身變成了繪畫,經驗表達出了自己。你不再是那個創造者;你就是創造力;你是一股活生生的能量。你不是詩人,而是詩。這個經驗無關於未來,也無關於過去;它既不來自於未來,也不來自於過去。這個片刻本身就是永恆,所有事物皆由此而誕生,那是一種綻放。

七種不同層面的綻放

這種綻放有七種不同的層面,就像是緊張也有七種層面一樣,這種綻放存在於每一個身體中。比方說,當這種綻放發生在肉身體的層面時,你會成為美麗的,這份美有一種全新的品質。這份美不是形式上的美,而是一種無形的美;這份美不是肉眼所見的美,而是一種不可見的美。如果你能夠感覺到身體上這樣毫無緊張的片刻,你將會知道什麼叫做健康,而那是你從來不知道的、實在的健康。

正面意義的健康

我們所知道的健康都是一種否定的狀態,當我們沒有生病時,就說自己是健康的。可是,這是一種否定式的健康,只意味著身體沒有疾病而已;這種健康沒有任何正向的部分,只代表這個人沒有生病而已。醫學對健康的定義是:當你沒有生病時,你就是健康的。然而,健康有其正面意義,它不只意味著沒有疾病,也意味著「健康」這個狀態的存在。

身體的放鬆與健康

只有當你的生活是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的存在時,你的身體才會毫無緊張。如果當你吃東西時,吃的這一刻變成了永恆,那麼過去與未來就消失了,而這個吃的過程也就成為所有的一切。這並不是你在做些什麼,而是你已經變成了那個「行動」。然後,這個行動將不會產生緊張,而你的身體會感到滿足。或者,當你在做愛時,如果你的性行為不只是釋放身體的性衝動,而是一種愛的肯定、愛的表達,如果那個片刻是如此地全然、如此地徹底,你整個人完全沉浸於其中,那麼你就會經驗到身體中實存的健康

或者當你在跑步時,跑步成了你全部的存在,如果你和那些來到你身上感官覺受在一起,你不是與感覺分離,而是與它們一體;如果你的內在沒有未來,你的跑步沒有目標,或者你的跑步本身就是目標的話,你會經驗到一種實在的健康,你的身體是毫無緊張的。在肉身體的層面上,你已經驗到了一刻毫無緊張的生活。

 

愛的渴求

七個身體的每一個身體都有著同樣的狀況。要經驗到第一個身體上毫無緊張的片刻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已經知道身體有兩種可能的狀態,一個是生病,疾病實際存在的狀態,以及否定式定義的健康狀態,也就是沒有生病的狀態。這兩種狀態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去設想第三種可能性,那就是肯定式的健康。但是,要瞭解第二個身體——乙太體之中毫無緊張的狀態就有一點困難了,因為你對乙太體是如此一無所知。當然,其中還是有些事情是你可以瞭解的。

一般說來,夢多半是和第二個身體——乙太體有關,所以我們平常提到夢的時候,所指的大部分是乙太體的夢,如果你的肉身體一直生活在緊張裏,它也會製造出很多夢。比如說,當你感覺饑餓或者你正在斷食的過程裏,一的肉身體會創造出某種特殊類型的夢。這是生理上的夢,與乙太體無關。

乙太體有著它的緊張。我們所知道的乙太體都是在夢裏知道的,如果一個人的乙太體是緊張的,那麼他的夢會變成一種噩夢。結果,這個人現在連在夢裏都是緊張的,那份緊張會一直跟隨著他。




愛與乙太體的緊張

乙太體的第一種緊張跟慾望是否得到滿足有關。每一個人都有著關於愛的夢,性是生理的現象,但愛不是。愛和肉身體毫無關係,它跟乙太體有關,但如果愛沒有得到滿足,你的身體也會因此而痛苦。不只是你的肉身體有需求要被滿足,你的乙太體也有它的需求,它有它的饑渴,它也需要事物,而愛就是它的食物

我們不斷地做著各種與愛有關的夢,但是我們從來不去愛。每一個人都夢想著愛,夢想著它應該是怎麼一回事,應該跟誰相愛;然而每一個人都感到深深的挫折,我們要不是做著與未來有關的夢,就是挫折於過去,但我們卻從來不去愛。

當然,乙太體也有其他緊張存在,只不過愛是總容易為人所瞭解的一種。如果你能夠在這個當下的片刻中去愛,那麼一種無緊張的狀態會出現在你的乙太體中。如果你有著許多對於愛的要求、期待、條件,那麼你就無法在當下的這個片刻中去愛,因為,所有的要求、期待與條件都與未來有關。

這個當下片刻是超越所有計劃與期待的,它就是它此刻的狀態。你可以對未來懷抱著期望,可以期待未來應該怎麼樣,然後,愛也變成了一種「應該」,永遠都有著應該如何如何的「應該」。只有當你的愛不是要求、也不是期待時,你才能夠在這個當下片刻中去愛,也唯有如此,才會是無條件的愛。

愛是一種存在狀態

如果你只愛某個特定的人,而不愛其他人,你也無法在這個當下去愛。如果你的愛是一種關係,而不是發自內在的狀態,你無法在這個當下去愛。那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條件,就像是如果我說我只愛你,那麼當你不在的時候,我就不愛了。那麼,一天之中有二十三個小時我都處在不愛的狀態,只有當我跟你在一起的那一小時,我才會愛。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一會兒在愛裏,一會兒又不在愛裏。

如果我是健康的,那麼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會是健康的,不可能這一個小時是健康的,而另外二十三個小時是不健康的。健康不是一種關係,它是一種存在狀態。

愛不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它是你內在的狀態。如果你愛,你會愛每一個人,而且不僅是愛人,你也會愛一切事物,愛會從你身上流動到物體上。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即使沒有其他人存在,你也會愛。愛就像呼吸一樣,如果我堅持「只有當我跟你在一起,我才呼吸」,那麼我會死亡。呼吸不是一種關係,它與任何關係都無關。對乙太體而言,愛就像呼吸一樣,愛是乙太體的呼吸

你要不是去愛,不然就是不愛。到目前為止,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愛是極度危險的愛,連疾病所製造出來的種種荒謬、不合理,都沒有所謂的愛製造的多。由於這種對於愛的錯誤觀念,整個人類都變得病態。

愛的芬芳與乙太體的健康

如果你能愛,不論對象是誰,而且你真的去愛,那麼你的第二個身體——乙太體,會擁有一種健康的感覺和真實存在的自在。這樣的話,你就再也不會做噩夢,反而,你的夢會變成一種詩歌。隨之而來的是某些奇妙的事情開始發生在你的乙太體中,芬芳不僅會彌漫你全身,還會散佈到他人身上。不論你走到哪裡,你愛的芬芳都會不斷地散發出去,這份愛自然會得到回應與迴響。

愛與自我的衝突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來自於自我。自我總是在要求權力,所以即使當你在愛,那份愛也不是真的,它只是自我的一部分——注定是一種暴力的表現。每當人們愛的時候,那種愛其實是一種暴力、一場戰爭。父親和兒子,母親和女兒,丈夫和妻子之間,並非彼此相愛的人,而是彼此的敵人。他們不停地互相對抗、爭吵,而當他們不爭吵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愛;這種愛的定義是否定式的,它只是兩次戰爭之間的短暫平和。

事實上,在兩次戰爭之間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這種所謂的和平不過是下一次戰爭爆發前的一種準備而已。丈夫和妻子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的和平與愛,那些被稱為愛的片刻僅僅是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我們以為在兩次疾病之間是健康的時候,也以為在兩次戰爭之間會有愛,但那不是真正的愛,它只是戰爭之間的空檔。一個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在抗爭,所以在一些空檔的時候,你才會去愛你的敵人。

愛永遠不可能是一種關係,它只能是一種內在的狀態。如果愛是一種內在的狀態出現於你,那麼你的第二個身體——乙太體,將會變得自在而不緊張,它會變得放鬆。當然,乙太體中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緊張,我這裡討論的是人們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理解愛,我們可以以此作為討論的起點。



星光體的緊張與過去的渴望

第三個身體是星光體,它有著自己的緊張。這些緊張不僅與你的今生有關,還與你許多前世有關。星光體中的緊張來自於你所有曾經做過的事以及所有曾經渴望過的事。你所有的渴望,千百萬世以來不斷重複的渴望,都儲存在你的星光體中。你一直在渴望著,不管你渴望的是什麼,這本身並不重要,重點是你的渴望一直存在。

星光體儲存著你所有的渴望與慾望,因此,星光體是你存在中最緊張的部分。當你進入靜心時,你會開始覺知到這些來自星光體的緊張,因為靜心的過程是從第三個身體——星光體開始的。那些通過靜心覺知到這些緊張的人,常常會來到我這裡告訴我:「自從我開始靜心以來,我變得更緊張了。」但事實上,並不是緊張變多了,而是你現在能夠覺知到它們了。現在,你開始體驗到一些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緊張。

這就是星光體中的緊張,它們是來自於你許多前世中最核心的部分,沒有任何一種特定的形容詞能夠描述這些緊張。關於這些緊張,無論你怎麼形容它們都沒有用,你只能經歷它們,把它們活出來。

慾望與接受

慾望本身就是一種緊張。我們總是充滿著各種慾望,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有些人甚至渴望無欲,事情變得更加荒謬。在第三個身體——星光體中,你甚至可以渴望無欲。事實上,對無欲的渴望是一種最強烈的慾望,它創造出了你目前狀態與你渴望成為的狀態之間最大的距離。

因此,對於你的星光體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接受你的慾望,接受它們如其所是的樣子,不要與它們抗爭,也不要創造出一個與慾望相對的慾望。你只需要接受它們,明白自己確實充滿了慾望,並且與這些慾望和平共處。唯有如此,你的第三個身體才能夠放鬆,不再緊張。

如果你能夠接受自己內在已經存在的無數慾望,而不再創造出另一個與慾望對立的慾望;如果你能夠身處在這些無數慾望之中,因為它們是你累世的過去;如果你能夠按照它們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們,當你的接受變得如此徹底時,所有的慾望都會消失。它們將不再存在,因為它們的基礎——你對那些不存在事物的渴望——不復存在了。

你渴望的內容並不重要,那是不相關的。即便你渴望的是無欲,只要渴望的基礎還在,你的所有慾望就會依然存在。如果你能夠接受自己的慾望,你將能夠創造出沒有慾望的片刻。如果你能夠接受慾望的本來面貌,那麼你將不再有任何渴望;慾望將自行消失。而你的星光體將變得自在,進入一種肯定性的健康狀態。唯有如此,你才能夠前進到第四個身體。



心智體的緊張與覺知

第四個身體是心智體。就像星光體中儲存著許多慾望一樣,心智體中儲存著各種思想:彼此相互矛盾的思想,錯綜複雜的思想。每一個思想都認為自己是完整的,每一個思想都以自我為中心佔據著你的頭腦。第四個身體中的緊張是由思想所引起的。當你沒有思想時,你的第四個身體將是健康、自在的。我所說的沒有思想,不是睡眠或無意識的狀態,而是一種沒有思想的清醒狀態。但是,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既清醒又沒有思想的狀態呢?

每一個片刻,都有一些新的思想誕生。每一個片刻,都有一些來自過去的事情干擾著你現在的體驗。

曾經你是一個社會主義者,現在你是一個天主教徒。此外,你還可能擁有其他信仰。但是,你依然無法完全擺脫過去的思想,它們依然留存在你的內在。你可以改變思想,但那些被拋棄的思想仍然停留在那裡,它們進入到你的內在深處,進入到你的潛意識中。這些思想不會輕易顯現出來,因為你已經拋棄了它們,但它們依然存在,等待著適當的時機重新浮現。

機會總會出現,有時候甚至不用等到二十四小時,你可能就會再次變回一個社會主義者,然後再變回一個天主教徒。這種過程將不斷反復,並創造出極度混亂的狀態。對於心智體而言,緊張意味著混亂;矛盾的思想、經驗、期望最終會形成一個混亂的頭腦。當你試圖超越這種混亂時,頭腦只會變得更加混亂,因為混亂的狀態本身不可能誕生出清明、毫無混亂的狀態。

你自身處於混亂之中,而靈性探索只會為你的混亂增加一個新的維度。你的所有混亂依然存在,但現在又增添了另一層新的混亂。你遇到一位上師,然後遇到另一位上師,再遇到另一位上師,每一位上師都為你的頭腦帶來新的混亂。舊的混亂依然存在,而新的混亂不斷增加,你會感到像進入了一所瘋人院。這就是第四個身體——心智體中發生的事情。心智體中的緊張就是混亂。

停止混亂與毫無選擇的覺知

如何才能停止這種混亂呢?讓混亂消失的唯一途徑是:不再偏好某種思想,或是否定另一種思想。當你不再否定任何東西時;當你不因為偏好宗教而否定社會主義;當你不因為偏好無神論而否定上帝時,你就能停止所有的混亂。如果你接受自己思想中的所有一切,不再做任何選擇,那麼緊張將會消失。如果你繼續不斷地選擇,緊張只會變得更深。

你必須培養一種毫無選擇的覺知。你需要對自己的思想過程、所有的混亂保持覺知。當你開始覺知它們時,你會發現它們只是一團混亂,毫無價值。沒有什麼值得你去選擇,你所需要拋棄的是整棟房子。當你明白這一切只是一團混亂時,你就能隨時拋棄這棟房子;拋棄它將不再困難。

因此,你需要開始覺知自己的頭腦全貌,而不做任何選擇。不要說「我是無神論者」,也不要說「我是有神論者」。不要說「我是基督徒」或「我是印度教徒」。不要做任何選擇!只是單純覺知到,有時你是無神論者,有時你是有神論者;有時你是基督徒,有時你是社會主義者;有時你是聖人,有時你是罪人。有時某個意識形態吸引了你,而有時你又被另一個意識形態吸引,這些都只是短暫的經歷。

你需要全然地覺知這一切。當你能夠覺知頭腦的整個過程時,也就是你能夠放下對頭腦的認同的時候。那時,你不再與頭腦認同,你會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純粹的覺知者,而不是頭腦,頭腦只是一個客體。就像你能夠覺知到別人或房間裡的家具一樣,你也會開始覺知自己的頭腦與思想過程。然後,你將明白,你就是這份覺知,而不再認同於頭腦。

頭腦的認同與放鬆

第四個身體的困難在於我們對頭腦的認同。如果你的身體生病了,別人告訴你:「你病了。」你不會生氣。但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頭腦有問題,你看起來神志不清。」你會非常生氣。為什麼呢?

當有人說「你的身體生病了」時,你感覺他在同情你。但是,如果有人說「你的頭腦有問題」,例如:「你看起來精神不正常。」你會立刻感到生氣,這是因為你對頭腦的認同比對身體的認同更深。

你能夠感覺自己與身體分離。你可以說:「這是我的手。」但你不會說:「這是我的頭腦。」因為你一直認為:「頭腦就是我。」如果我要對你的身體進行手術,你可能會同意,但你不會同意讓我對你的頭腦進行手術。你會說:「不,這太過分了!我會失去我的自由。」你對頭腦的認同如此深刻,以至於你相信「頭腦就是我」,你無法理解任何超越頭腦的存在,你極度地認同於頭腦。

我們知道有些事物超越了身體,那就是頭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放下對身體的認同,但卻不知道任何超越頭腦的事物。只有當你開始覺知自己的思想時,你才會明白頭腦只是一個思想過程、一種不斷累積的機械化運作、一個儲藏庫,它只是儲存你過去經驗、學習與知識的工具。頭腦不是你,沒有了頭腦,你依然可以存在。你可以操控你的頭腦,你可以改變它,甚至拋棄它。

頭腦的機械化與認同的挑戰

現在,還有一種新的可能性出現。有一天,甚至你的頭腦都能被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就像心臟可以移植一樣。遲早,有一天記憶也能被移植。這樣一來,即將死亡的人並不會完全消失,至少他的記憶可以被保存並移植到另一個孩子身上。這個孩子將獲得這個人的全部記憶,並開始談論他從未經歷過的體驗,說:「我已經經歷過了。」這個孩子會擁有那個死者的全部知識,因為那個死者的頭腦被移植給了他。

這似乎非常危險,但我們可能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因為這樣一來,我們會失去對自己的認同:我們就是我們的頭腦!但是,對我來說,這樣的情況是有可能的,也許,一個新的人類物種將因此誕生。我們會意識到頭腦並不是我們。

頭腦並不等同於「我」;頭腦就像腎臟一樣,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我可以通過移植得到一個新的腎臟,而我仍然是同一個人,沒有什麼改變。同樣地,我也可以通過移植一個新的頭腦,毫無變化地繼續生活。我依然是原來的自己,只不過現在擁有了一個新的頭腦。頭腦實際上只是一個機械裝置,但是,由於我們對頭腦的認同,許多緊張也因此而產生。

對第四個身體而言,覺知就是健康,不覺知就是疾病;覺知就是放鬆,不覺知就是緊張。由於思想,以及我們對頭腦思想的認同,我們一直生活在思想中,並且在自己與真正的存在之間創造了一道障礙。

思想的障礙與經驗的分離

當你身旁有一朵花,你無法真正理解它,因為你會思考它。花朵會枯萎,而你仍然在思考關於這朵花的事情。思考在你與經驗之間創造了一層隔閡,那層隔閡看起來似乎是透明的,但它並不真的透明,它的透明性只是一種假象

比如說,你現在在聽我說話。然而,很有可能你並沒有真正傾聽。如果你開始思考我所說的話語,那麼你就已經停止了傾聽。你不是在當下,你或者陷入過去,或者投射未來,但無論如何,你的頭腦中並不會完全聚焦於我此刻正在說的話。

你甚至可以毫無偏差地重複我所說的話。你的頭腦像一台機械裝置,記錄下了這些話,並且可以重複它們。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真的在傾聽。一台錄音機也能錄下我說的話,但這不是真正的傾聽。也許你人在這裡,但你並不真正專注於此。無論如何,你的頭腦像一台機器一樣自動運作;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人根本不在場,頭腦阻隔了你與真正存在的接觸。

這道障礙矗立在你與存在之間。每當你碰觸到某些東西,你就離真正的經驗更遠了;每當你看到某些東西,你也遠離了它。我用手握住你的手,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行為,但很可能你的人不在那裡,這樣你就錯過了這一刻。即便你感受到我的手,甚至是經驗到了它,你的頭腦卻在別處思考。

覺知與放鬆

在第四個身體中,一個人需要覺知到自己的思想過程,將這些思想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選擇、判斷或決定什麼。你只需覺知它們。如果你能夠培養這種覺知,你將能夠放下對頭腦的認同,而不再認同頭腦的機械反應,這樣你就能達到真正的放鬆。



靈性體的無知與自我認識

第五個身體是靈性體。對於靈性體來說,它唯一的緊張來自於對自我的無知。你一直都在存在,但你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真正了解自己是誰。你經歷著生活,做著這件事、那件事,走到這裡、到那裡,但這份對自我的無知始終伴隨著你。不論你多麼試圖遺忘它或逃避它,它總是緊跟著你。你無法逃脫自己的無知,因為你知道自己並不了解自己,而這正是靈性體的疾病所在。

希臘的特而菲城人寫了一本關於當地神廟的書,書名是《認識自己》。這些人非常關心第五個身體的層面,他們持續不斷地研究這個領域。蘇格拉底也反復強調「認識自己」,他同樣關注的是第五個身體。對於第五個身體來說,對自我的了解是唯一的知識。

第五個身體的緊張來自於「知」與「無知」之間的張力

請記住,我說的是「知」和「無知」,而不是知識和無知。知識可以從經典中獲取,但「知」無法從任何地方獲得。許多人正是因為混淆了知識與「知」的區別而迷失了方向。「知」永遠只能是你自己的,我無法將我的「知」傳遞給你,我只能傳遞給你的是知識。經典傳遞的是知識,而不是「知」。經典可能告訴你:你是神,你是靈魂,你是至高無上的自我,但這不是真正的「知」。

如果你固守這些知識,那麼你的內心將充滿極大的緊張。伴隨著這些虛假的、從外界獲得的知識,你會感到自己對自我無知的深刻痛苦。或許,你最好保持無知,並且知道「我是無知的」。這樣,緊張雖然仍然存在,但不會那麼強烈。如果你能夠不依賴外界獲得的知識欺騙自己,而是轉向內在,開始探索自己,那麼「知」將有可能出現。

你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你是存在的。無論你是誰,你確實存在,這是無可否認的。你也是一個有覺知的人。也許你覺知到的是外界的事物,或者只是一種幻象,或者你所覺知的並不完全正確,但不論你覺知到什麼,有兩件事是你可以絕對確定的:你的存在和你的覺知。

存在、覺知與喜樂

然而,還有一件事是你缺乏的,那就是喜樂。當你開始向內探索時,你將會發現第三件事——喜樂,已經存在於那裡。你的存在的喜悅和狂喜就在那裡,當你發現了喜樂時,你也將徹底認識自己,認識到你的存在、你的覺知和你的喜樂。

除非你找到喜樂,否則你無法徹底了解自己。因為一個不快樂的人總是在逃避自己。我們整個人生就是一次次地逃離自己,而所有其他人對我們來說變得如此重要,正是因為他們幫助我們逃避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依賴他人。即使當一個人開始探索宗教時,他仍然可能把上帝視為另一個「他者」,從而重複著同樣的錯誤。

在第五個身體的層面中,尋找自我是向內的,不是一種尋求,而是讓自己處於「尋找」的過程中。

直到第五個身體為止,都是需要努力的。但一旦超越第五個身體,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和自然。



宇宙體的緊張與個體性

第六個身體是宇宙體。宇宙體的緊張來自於你個體感與無限宇宙之間的張力。即使在第五個身體的層面中,你的存在依然停留在靈性體之中,你仍然是一個個體。而這個「個體感」在第六個身體中變成了緊張的來源。因此,為了與整個宇宙合一,你必須放下你的個體性

耶穌說:「無論誰,當他失去自己時,他也會找到自己。」這句話是對第六個身體的描述。在第五個身體之前,這句話還無法被理解,因為它似乎違反了我們的常識。然而,在第六個身體中,這種失去自我成為了唯一合理的可能性——失去自我。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化自我,讓自我的結晶變得更加堅固。在第五個身體之前,這是必要的過程,但一旦超越第五個身體,如果你堅持保持個體性,你將停滯不前。所以,許多靈性系統只停留在第五個身體的層面。那些宣稱靈魂在解脫後依然保留個體性的宗教系統,往往只達到第五個身體的層次。他們相信,你通過這種個體性而實現自己的真我,這種系統通常不需要上帝的概念。

放下個體性與神的意識

上帝的概念只在第六個身體中出現。「上帝」或「神」意味著整個宇宙的個體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宇宙的無個體性。

「我」的存在並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我內在的整體才使「我」得以存在。我只是這無限存在中的一個點、一個環節。如果明天太陽不再升起,我就不會存在;我將無法繼續存在。我的生命與太陽息息相關,儘管太陽離我很遠,但我們是連結在一起的。如果有一天地球消亡,就像許多植物滅絕一樣,我也將無法生存下去,因為我的生命與地球的生命是一體的。我們並不是孤立的島嶼,而是廣闊的海洋的一部分。

宇宙意識的海洋

在第六個身體的層面中,個體性是一種緊張。為了保持個體性,你必須與那種浩瀚的宇宙意識抗爭。這是一種無限的感受,一種沒有開始和結束的感受,不再是「我」的感受,而是「我們」的感受。而這個「我們」包含了一切所有,不僅包括人類,還包括所有有機生命體,甚至是無生命的事物。這個「我們」就是存在本身。

因此,「我」成為了第六個身體中的緊張。你怎麼能失去「我」呢?怎麼能放下你的自我呢?現在你可能還無法理解,但如果你到達了第五個身體,那麼放下「我」將變得容易許多。這就像一個孩子非常執著於他的玩具,無法想像自己會丟棄它們。然而,當童年結束,玩具自然就被拋棄了。一直到第五個身體,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但一旦超越第五個身體,自我將如同孩提時代的玩具一樣,被自然地放下,毫無困難。

唯一的困難在於,如果你是通過漸進的方式到達第五個身體,而不是通過突然的頓悟,那麼在第六個身體中徹底放下自我將是困難的。因此,在超越第五個身體後,所有突發性的經歷都會對你有所幫助。在第五個身體之前,漸進的方式是比較容易的,但一旦超越第五個身體,這種方式反而會成為一種障礙。

第六個身體的緊張在於「個體性」與「海洋般的意識」之間。水滴必須失去自己,成為海洋的一部分。事實上,它並不是真的失去自己,而是從水滴的角度來看,它似乎失去了自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水滴融入海洋時,它得到了整個海洋。水滴並未真正消失,相反,它變成了整個海洋。

涅槃體的緊張與存在的終結

第七個身體是涅槃體。涅槃體的緊張在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對立。在第六個身體的層面中,個體感已經消失了,但整個存在依然存在。你依然存在,但不再以個體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整體宇宙的形式存在。存在仍然在那裡。

一些哲學和宗教系統停留在第六個身體的層面,停留在「神」或「解脫」的概念上。然而,第七個身體意味著連存在也消失,回歸到空無中;這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完全的消融,存在轉變為空無這意味著你回歸到了最根本的源頭,一切存在的源頭;當存在消融為空無時,這同時也是回歸源頭的過程。所有存在來自於這個源頭,而空無是回歸這個源頭的方式。

存在只是過程中的一部分,它最終必須回歸,就像夜晚跟隨白天來臨,而白天跟隨夜晚來臨一樣。因此,存在之後是空無,而空無之後是存在。如果一個人希望完全了解存在的本質,那麼他不應該逃避空無;如果他希望理解整個循環,他必須體驗空無。

整體的空無

宇宙本身還不是完整的,因為在宇宙之上還有空無。因此,即使是神也不是完整的,神只是整體的一部分,神並不是梵天。梵天意味著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存在與空無的結合。而神只代表了生命的一部分,光明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個存在。

如果你想了解整體,你必須成為空無,因為只有空無才能夠認識整體。對第七個身體來說,整體就是空無,空無是唯一的整體。

這些就是七個身體中的緊張,從肉身體開始。如果你能夠理解肉身體的緊張、解脫與健康,那麼你將能夠容易地經驗所有的七個身體。在第一個身體中對放鬆與自在的理解,將成為進入第二個身體的踏腳石。如果你能夠對第二個身體有所領悟,並體驗乙太體完全的自在,那麼你將會進入通向第三個身體的階梯。

逐步解放與自在

在每一個身體中,如果你能夠進入它的健康與自在狀態,那麼下一個身體的大門將自動為你敞開。但是,如果你在第一個身體中失敗,那麼要打開後面的幾道門將會相當困難,甚至不可能。

因此,從第一個身體開始,而不要去想其他六個身體的事情。全然生活在你的身體中,那麼你將突然發現一扇新的大門在你面前打開。然後,繼續前進。但無論如何,不要去思考其他身體的事情,否則它們將干擾你,並製造更多的緊張。

所以,無論我說了什麼——忘掉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