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不是媽媽,但我很喜歡小孩,生活中也很常會有小孩出現。有時候,身邊的朋友會需要幫忙帶孩子,我也很樂於當小幫手,畢竟我覺得為人父母實在是太累了,如果能因為我短暫的協助,家長能得以喘息,我也會感到很幸福。
有次,我帶了一個4歲的小女孩(小朱)去游泳。
游泳課安排在下午三點,我們中午吃完飯後又去遊玩了一下,沒有像往常一樣讓她午休,但因為她看起來也頗有精神,我並沒有留意她可能會有疲憊的問題。
然而,就在換泳衣之際,上一秒我還誇讚小朱自己把泳衣換好,表現的好棒,還拍了張照片傳給生母,下一秒小朱就開始進入一場情緒風暴,沒來由的覺得自己沒有把泳帽戴好,而反覆進行同樣的穿戴動作,且情緒越來越激烈。
我知道她在自己的情緒風暴裡頭,我也知道此時如果我介入,破壞她在風暴裡的感受,或立即制止她這場風暴,可能會讓她無法練習與自己的情緒共處。
我輕聲問她:「妳需要幫忙嗎?」她沒有回應。
「我就站在旁邊,妳如果需要我的幫忙,妳可以告訴我。」
十分鐘過去了,我又再次重複了一樣的對話,而她也依然選擇自己面對這場情緒風暴。
眼看上課時間快到了,我說:「那我們跟老師請假好嗎?」結果那最後的開關好像被打開了,她開始更生氣、更用力地打自己,打的力道讓我都覺得心疼,我可以感覺到,她有多生氣,就代表她有多挫折。
經過了半小時的激動,小朱終於做出了決定,把已經穿好的泳衣卸下,換回便衣,回到櫃台跟老師請假,接著我便把她抱上車,車子才剛發動沒多久,我就從後照鏡看到她睡著了。
我相信這樣的情境,很多家長一定一眼就能識破,孩子就是太累了,所以在「番」,但疲憊的她,其實也好挫折!心心念念的游泳課,卻因為自己好累好累,而無法上課,這並不符合她的期待,當現實與期待產生落差時,孩子也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認知這份落差可以怎麼表達,所以只好以生氣的方式來表達挫折。
這半小時情緒風暴裡,我在一旁看著她,我也思考著,從知道自己的行為原來叫做生氣、到知道生氣可以好好說、到為自己的生氣找到一些解方,這樣的歷程如果都能在這麼小的時候,一一練習走過,那心理韌性一定會很強壯吧!
近年來,因為開始觀照自己的身心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非常多,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對於自己情緒的覺察!我認真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為覺察,所以會對這個情緒有不一樣的視角,因為什麼而產生、背後的原因,細細梳理,也在過程中療癒自己。
在這次陪伴小朱的經驗,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若情緒覺察能在童年時開始進行,那孩子會因為一次次的經驗,心理韌性越來越強大!當孩子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來源,他們便擁有了面對未來挑戰的強大內在力量,我相信,這種能力的培養,就是從一次次的小風暴中逐步形成的。
就像這篇文章說的,韌性」和「抗逆力」就像是心理健康的疫苗。施打過此疫苗的孩子,未來遭遇挫折或沮喪失落時,較能容易恢復平穩的心理狀態。而作為大人,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他們的情緒風暴中,給予穩定和理解的支持,因此,每一次的風暴都是彌足珍貴的,因為我知道,那都是在幫助孩子成為更棒的自己!
在陪伴孩子練習情緒覺察的過程,我非常推薦跟孩子共讀繪本!共讀繪本時,你會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視角,觀察繪本裡的主角遇到的情境、產生的情緒,藉由跟孩子的對話,也可以了解孩子內在的想法,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並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
既然今天講到生氣,那就來提一下有關生氣,每個有孩子的家裡,一定會有的《生氣王子》:每個「生氣」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能滿足的願望。陪伴孩子共讀,善用書裡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以建設性的衝突消除溝通障礙、重返親密關係」!這篇文章我覺得寫得很好,就分享給大家。
同時,我也非常鼓勵與孩子共讀這件事,如果不知道要讀什麼,這邊有一篇文章書單,也一併推薦給大家:分享繪本推薦!10本正向教養講師推薦1到6歲分齡書單。
每一次的情緒風暴,都是孩子學習認識自己、理解世界的一次機會,雖然有時候真的很想讓孩子有立即性的改善(例如現在、馬上、不要哭了!),但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練習停下來,一起看一看情緒怎麼了,把情緒當成小動物,去看見它、覺察它、陪伴它,我相信當我們用心去陪伴,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孩子終將能在風暴中找到自己的平靜,在波動的情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