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遊戲以各種樣貌,隱身在你我身邊;也可以說心理遊戲以不同的名稱與我們朝夕相處著。若未覺察心理遊戲的存在,我們就體驗著日復一日的不舒服感、或是抱怨著一成不變的人事物。
你一定有聽過情緒勒索、惱羞成怒、好心沒好報、公親變事主、熱臉貼冷屁股、得理不饒人、自以為是...等等,當上述詞彙於對話中出現時,通常也一定伴隨著對某某人事物的抱怨。不過,〈抱怨〉不見得是心理遊戲,因可能只是停留在雙方以扭曲感覺進行的互動交流;心理遊戲與非心理遊戲間,最大的差異是:互動結束時,雙方或單方有沒有帶走不愉快、不舒服的情緒離開。
舉例來說,當甲向乙抱怨丙所做的事,造成大家的困擾。基本上,甲乙兩人表面上的互動,不算是心理遊戲。不過,若是甲的抱怨隱藏著,希望乙可以幫忙做點什麼;或者,聽著甲的抱怨,乙積極地主動想解決甲的問題,當雙方各自帶著某個隱而未言的心理訊息時,兩人之間的互動便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心理遊戲。
§ § § § § § § § § § § §
【情緒抒發篇】
甲1:你知道嗎?丙很自以為是,又幫了倒忙,害我們要幫忙收拾善後。
乙1:是喔~發生什麼事了?
甲2:丙就很自以為是啊,根本沒依照會議上的討論進行。
乙2:咦?!丙怎麼可以這樣啊~
甲3:就是說啊,真的是氣死我了~
乙3:不要生氣啦,感覺你(們)這樣好辛苦喔~
《這樣一來一往的情緒抒發,只要乙願意繼續,這樣的對話就會持續一會。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若這樣的抱怨次數或頻率多了之後,乙是否仍如此單純地傾聽與附和。》
※ ※ ※ ※ ※ ※
【心理遊戲篇】
甲1:你知道嗎?丙很自以為是,又幫了倒忙,害我們要幫忙收拾善後。
乙1:是喔~發生什麼事了?
甲2:丙就很自以為是啊,根本沒依照會議上的討論進行。
乙2:你們沒人去跟丙說嗎?
甲3:要說什麼?會議上講得很清楚啊!真不知丙怎麼聽的。
乙3:或許丙誤會了?
甲4:怎麼可能,會議上丙還一直點頭說知道怎麼做啊。
乙4:所以,你們只是默默幫忙收持善後,沒人去確認丙怎麼會出錯?
甲5:對啊,這有什麼好講的?又不是第一次了。
乙5:因為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沒有人覺得需要去和丙澄清?
甲6:你什麼意思?不然你去啊? (甲帶著情緒、拋出了心理遊戲的餌)
乙6:...... (OS:關我什麼事,早知道就什麼都不要說~)
§ § § § § § § § § § § §
甲從單純的抱怨變得開始有情緒了,不懂乙何以要試著"糾正"自己做事的方法~
乙聽抱怨、想協助解決問題,卻讓甲不開心、莫名其妙變成事主@@
當兩人都帶著不悅的情緒結束對話,即完成了一場心理遊戲。
若乙可以不要急著想辦法,想協助處理甲的不滿情緒,或許甲只會繼續單純的抱怨、發洩情緒。
不過,聽著抱怨的乙,也可能只是想儘快結束一場抱怨的對話,所以才會急著想幫忙解決甲的問題。
當互動的雙方,帶著不一樣的溝通目標時〈情緒抒發vs問題解決〉,進入心理遊戲的機會就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