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趣的「心理遊戲」?》中我雖描述了親子關係中可能出現的心理遊戲,但卻未進一步探討該如何化解親子間的溝通衝突。稍早,讀了文末的留言後〔黃玫籽〕,讓我興起想進一步聊聊如何舒緩親子間的心理遊戲,或者會有機會化解不必要的心理遊戲。
▼《情境對話》摘自《有趣的「心理遊戲」?》▼
上述的情境,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而這也代表親子間的溝通,很多時候都是無效且讓親子雙方鬧的不歡而散。
在《啟動心理遊戲的餌?》中提及:
心理遊戲的「餌」指的是「曖昧溝通」:當說出口的社交訊息與隱而未言的內心訊息不一致時,即,溝通的結果以非語言之內心訊息(內心的OS)為主,而非口語社交訊息所決定之溝通規則。
意即,情境對話中的〈等等〉便是父母親拋出的「餌」,而孩子也"如父母所願"地上鉤開始進行心理遊戲了。何以〈等等〉會是啟動心理遊戲的「餌」呢?因為:訊息不夠明確!
如果希望孩子聽話去做功課、甚至自動自發不需提醒,那麼父母可以試著將溝通方式稍作調整:
將對話中的〈等等〉更明確的以時間(5分鐘或10分鐘)說明。如:看電視/手機的時間差不多了,5分鐘後該去做功課了。或許讀到這裡,你心裡會想: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孩子就會聽話?的確,孩子不會這樣聽話,因為在這個方法可以有效運作前,還需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上述三點,看似簡單、普通但卻不易執行,因為說話不算話的很多時候,其實都會是...大人們。請記得,孩子們是看著父母親/重要他人的背影及言行舉止,慢慢長大並學會與人互動的方式。若你仍有所疑惑,或許可以想想:身為大人(或許已為人父母)的你,是不是某些時候跟你的父母或照顧你長大的重要他人於言談或行為模式上很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