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2-1):異於傳統的投機左派

數字化的比喻,傳統的左派認為,如果達成想像力的行動力低標是60分,而太多人都做不到,所以政府介入補貼你20 分的行動力,或是低標調成40分,好讓社會有更多人可以藉由成功獲得經驗。進步派則認為,60分的行動力低標顯然是歧視能力不如60分的人,政府有義務讓0分的人都可以達成60分的行動力,或是把低標降到0分,大家都可以做到。嗯,個人責任降到最低,政府義務放到最大。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不成文規則與成文法律——右派與左派的解放思維

這邊要說清楚,解放是中性名詞,本就是為了表達改變舊有使其更好的概念,前面也解釋過,要先認知到自己處在怎樣的境界,才會發覺有需要改變之處。也就是即便客觀上你處在不自由的狀況,但主觀上不覺得受到他人奴役,那這算自由還是不自由?

具體來說就是北韓,北韓民眾真的認為自己過不好,還是主觀上認為已經很好了?我們會覺得這是廢話,那是因為身為台灣人,有非常高的比較基礎,「看就知道」。年輕世代可能不理解,威權年代出生的人,回想一下過去,是不是覺得以前生活,在生活的當下似乎沒那麼糟?

回到主題,為何左右派處理的概念不同,這又跟投機世代的關聯在哪?右派對規矩的形成認知上,是依照過去每年的現狀,由習慣累積成法律,當中留存下的就是規則。所以,減少法律的干預,讓規則能夠較少發揮,而缺點就是,留下來的可能是癌細胞,好的規則反而都死了。左派的想法是,要強制解放對現狀的認知,用客觀的事實去修改法律,以法律的力量迫使習慣扭轉,從而讓規則的部分得以改善。

左派所言的客觀事實,通常來自三個地方,第一為其他國家的優良案例,在台灣最常遇到想拿歐美制度,直接套用的左翼支持者。第二是用歷史作為證明,從過去的狀況,模擬現狀的優缺點並加以改變,這常出現在歐美偏自由派的主張,類似於既然過去這樣也沒差,那之後也不會有差,或過去改了沒多大影響,現在再改一次也可以。

在粥中加入老鼠屎:敗壞社會以圖利的非傳統左派

第三則是回歸解放的初衷,想像力,用想像力去打破認知,創造全新的一切,以進步主義者居多。但不管哪種,左派常用打破認知→抨擊現狀→反對洗腦,這三段反覆循環論述,這在19世紀很難出現,屬於20世紀後走向批判為主的左翼路線才變得如此。

  • 編:20世紀被左翼鬥爭肆虐最嚴重的地區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