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上次說到,我們若能理解,左右派的起源來自於意識形態的偏好,對於一些比較大的概念,像是大政府小政府,其實在意的點,依然是平等與效能等基本要件,只是個別思考的起點、計算的方式有差,造成先後順序的不同。就好比左派很在意公平的結果,右派較在意這個過程的公平,但要說哪邊不在意公平?恐怕就有失公允。
所以,當代的左右派,其根本上的差異在哪?
這用倒敘法比較適合,讓我們先看看席捲近年的歐美進步思潮,就不難看出其脈絡。進步思潮的帶頭者,可以統稱進步派,有別於一般的自由派,雖說進步派往往自稱自由派,但進步派-自由派間的差異,不會比自由-保守來的小。
筆者可以提一個很基礎的東西,就可以理解為何差異很大。20多年前我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性別是社會建構」,我們學的是
Gender(社會性別),不是Sex(生理性別)。各位可以想想,現在進步派稱呼性別是被後天建構的,到底在講什麼,為何進步派那麼在意生理與心理性別的弭平。
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崩潰,馬克思的預言錯在哪?
從這可以看的出什麼?可以看出其實不到短短10年,美國自由派的主流論述,就被整個推開,其進步浪潮幅度超乎想像的驚人。
以下圖為例大概就是這10年的變化
也就是社會整體有進步,但反動派被刺激到更激進,而進步派走到越來越多人無法理解的地方。
會變成這樣理由很簡單,就是左派理論中的馬克思主義在做怪。(現在的左右派基本上,左派就是有使用馬克思主義的論述都算,右派則是不接受馬克思主義。)
這裡要稍微解釋一下,如果你去讀《資本論》,正常人大概只會覺得難讀得要命,而且用了許多自然科學的比喻,讓想要表達的社會發展,看起來可以科學化處理。
這裡直接就明說,馬克思所說的絕大部分都被證明錯誤,但其大概念則不完全錯誤,主要有兩個概念可以說沒有錯,一個是「
階級鬥爭」、另一個是「
歷史階段論」,而這兩者都相當的唯物。
馬克思想要證明的都沒有成功,預言的不知何時會到來,原因出在他太過科學化看待社會。用數學來比喻就是,他是用一元一次的
外插法(編:數學預估方法,但預測可信度低)處理未來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實際上是多元多次函數,自然會外插直線到破表,得出資本社會即將崩潰的結論。
理論修正與和平紅利,促使世界急速左傾
而後來的學者,不停的修正跟重新解釋馬克思的學說,如常聽到的舊馬跟
新馬。然後經歷了
68學運,當年的大學生在80年代開始進入政界與學界,加上冷戰結束,歐美霎時不需要擔心蘇聯入侵,降低軍費開支跟發展經濟成為主流,多到滿出來的錢能夠推行社會福利爭取選票,他們開始雄心勃勃的想要改造社會。(因為共產蘇聯崩潰,所以若不期待共產中國可以成功,就是直接去修正資本主義)
結果是到處撞壁。
這不是走左派路線的人很笨,是單純欠缺經驗,不曉得資本社會運作的邏輯。等到他們手腕熟稔後,就不停地開始修正,也就是我們在90年代看到紀登斯的
第三條路線的遠因。想照著馬克思理論去推動,實務上根本做不到,不改不行。(因為走馬克思路線的左派,提出的未來都很迷人,不能否認烏托邦令人感覺美好)
編:現代政府就是一間超大型企業。(《拉麵王》,第四集,70頁。久部綠郎原作,河合單作畫,東立)
隨著冷戰後的全球化紅利,各國都有多出來的錢,社會福利開始疊高,這就是政治跟社會向左轉的前提。但再經歷幾次金融海嘯,一般人對資本家的憤恨,使得支持政府加強管制力量的聲浪高漲,政治左傾浪潮差不多在2010年前後,依序在歐美主要國家中抵達最高,隨即開始反彈。
道理也不難懂,物極必反而已,經濟金融與社會福利的改變,人們的接受度高;文化與傳統價值的變革,抵抗必然強烈,左傾速度太快,能接受的比例就逐漸下降。
然後開始遇到中國打破和平崛起的擴軍,以及俄國對烏克蘭動武,刺激各國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重修軍備的補救。
有為者逐漸進入體制改革,無能者持續鬥爭永續社運
但這樣的發展,如何跟進步派裡的馬克思有關?
因為,馬克思的鬥爭理論,極大化了運動團體內部的分裂,凡組織就會有層級,涉及權力分配就不可能公平,這點在共產國家中得到印證,馬克思主義者辯駁不了。當運動團體的本身目的已達成,就只剩下進入體制維持與加強,或是提出新的目標兩種方法。
這就是為何走馬克思作為基礎論述的左派團體,必定走向手段與目的錯置的結果,讓鬥爭奪權(手段)變成主要方向(目的),不然組織本身就沒有存在意義。
你要獲得團體中的權力,一般企業組織看待的是業績,是否成功完成一項任務,讓公司獲得利潤、規避風險等等。而運動團體很難轉變成為政治組織,因為現代國家光是立法,就是非常專業的程序,若涉及更多產業利益,則更不可能隨時搖身一變,就從運動健將變成立法高手。能參與立法到產業實務變革的人,他本就有著力點展現自己的價值,隨時可以拋棄組織存活。
這遂使得運動推動者,若沒法轉換跑道進入政府組織,那麼剩下要證明身價的辦法,就是推動更激烈的改革運動。這通常作法就是,聲稱過去的改革沒有做好,或是根本不夠、不足以解決問題,必須照他的建議。而這種可以被戲稱永續運動的作法,必然建立在一個現代社會很難接受的前提上。
組織的存在彼此要有互信,不然上下層互相不信任,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一個隨時會下剋上的組織,就不會有互信存在。這在專業度高的現代社會是很致命的,高度專業代表高度分工,分工要能成功就是團體互信,不然誰會相信同事能幫你把事情做好?(想像一下台GG如果跟它們一樣辦事……)
所以運動會淺碟化。每一個自立門戶的都要找更多新人,而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新血加入,議題就要越聳動激進,最佳的方式就是訴諸相對剝奪感,最後就會照著馬克思衍生出的共產主義奪權範本走。這也是越激烈的進步團體,就越靠近共產主義的原因,因其根本就無法創造有產值的東西。
編:原作是說「混帳左派游擊隊」。(來源:《惡棍老大》,第一集,186、187頁。猿渡哲也,東立)
相信馬克思理論的是左派,反之是右派
現代左派或多或少會採取馬克思主義的延伸,經過百多年的進化,馬克思也不再是原本的馬克思,但其概念還是存在。廣義上的自由派中,要辨別左右就是以是否相信馬克思的衍生物為準,相信的越多就越偏向進步派,傾向激烈的變革,不惜一切代價,沒那麼相信或是部分相信、採用一些學說的,就越傾向我們現在所說的自由派。
以台灣而言,上述的社會主義者,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進入被定義為保守派的地步,就可以知道為何一般的光譜測驗很難分辨。這不是只有前幾篇的議題認知差異,而是馬克思主義的衍生太多,一般人多不知道自己有踩到,不自覺的人一旦發覺後都會嚇到。
那麼,右派呢?呃,現在基本上就是不吃馬克思這套的都算右派,就算他對很多社會議題的傾向都相當的社會主義,也是會被算到右邊去。
硬要說,資本主義根本沒有教條,基本概念是支持自由市場跟私有財產制。而經過二戰後幾十年,會反對上面兩個概念的社會主義理論,或多或少都跟馬克思理論有關。
這可不是說偏左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喔,更不是指責走這條路的左派就是共產主義,相信共產主義的也不見得就是共產黨,「高度相關」還是不等於「必然有關」,差異還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