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是一家服務型新創公司創辦人,他的公司正處在快速成長的關鍵階段,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卻始終未能突破瓶頸。眼看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張總深感壓力,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位行銷品牌高手來助陣。正當他焦頭爛額時,有朋友介紹了一位「行銷大神」——王小天(化名)給他。
這位王小天在網路上享有盛名,據說他曾經主導過多場成功的行銷活動,讓多家企業的品牌一夜之間成為市場焦點。張總迫切需要這樣一位行銷大才,於是立刻請朋友安排了面試,並希望能夠通過他來拯救公司的行銷困境。
面試那天,王小天進入會議室時,帶著強大的自信和一絲神秘感。張總被他的氣場吸引,立刻感覺到這人身上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魅力。面試一開始,王小天便滔滔不絕地談論他過去的成功案例,他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語調描述了他如何在短短幾個月內,將一個無名品牌打造成市場的前段班品牌,並聲稱這一切都來自於他精準的行銷策略和對市場的獨到見解。
「我曾經在三個月內,讓品牌曝光度提升了五倍,並且大幅提升了市場佔有率。」王小天自信滿滿地說道。他講述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每一個成功案例都仿佛是一場勝利的戰役,讓張總深深著迷。
張總被這些故事打動了,儘管心中對一些細節有些許疑慮,但在王小天強烈的自信和那些亮眼的數字面前,這些疑慮逐漸被壓下。他當機立斷,決定高薪聘請王小天,並提供他一切所需的資源,期望他能夠快速帶來成果。
王小天正式加入公司後,張總給予了他全力支持。無論是行銷預算、數據分析工具,還是整個行銷團隊,張總都毫不吝嗇地提供,只為了看到王小天口中所描繪的那場行銷奇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小天的策略卻遲遲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效果。市場反應平平,公司品牌的曝光度並未如預期般快速提升。
每當張總詢問進度時,王小天總是用一種輕鬆的語調回應:「行銷是需要時間的,我們必須等待市場的回應。」然而,數據卻顯示,市場並沒有如他所說那樣迅速回應,甚至出現了停滯的跡象。張總心中的焦慮感越來越強烈,他開始懷疑,這位「行銷大神」是否真的如他宣稱的那麼有實力。
隨著公司的市場表現始終停滯,張總終於決定找專家調查王小天過去的成功案例。調查結果讓他瞠目結舌,資料顯示,王小天的確參與過那些行銷活動,但他所扮演的角色遠不如他所描述的那麼重要。那些驚人的數字也並非完全屬於他的功勞,而是被他誇大和包裝過的結果。
張總頓時感到自己被王小天精心構築的故事所迷惑了。他回想起當初的面試,王小天所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主角的掙扎與勝利,這讓他忽略了對事實的查證,而深陷於這些戲劇化的成功故事中。
剖析故事中的敘事模式與角色
作為一位人資專家,我想這個故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教訓,特別是當我們分析其中的敘事模式時,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何張總會被王小天的故事所迷惑。
王小天在面試中的敘事手法,正是一種文學家所稱的「成型敘事」(shaped narrative)。這種敘事模式具有三個關鍵特徵:
王小天在講述過程中強調了自己在面對行銷挑戰時的困難,並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這讓故事充滿了張力和戲劇性,吸引了張總的注意。
他的故事中隱含著一種道德衝突——市場對抗無情競爭,他作為行銷專家的使命是幫助品牌勝出。這種衝突讓張總不由自主地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
王小天不僅描述了他如何取得成功,還強調了這些成功對品牌、對公司、甚至對行業的深遠影響。他通過這樣的敘述方式,讓張總將他的故事視為現實,並認為他能夠為公司帶來同樣的成功。
這種「成型敘事」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因為它能夠讓聽者自然而然地相信故事的真實性,即便這些故事本身可能經過誇大或修飾。張總在面試中,正是因為沉浸在這樣的敘事模式中,才忽略了對事實的查證。
張總則代表了許多企業主在壓力下容易犯的錯誤:他們往往急於找到一個解決方案,而這種心態使他們容易被那些看似完美的候選人吸引。張總之所以會陷入王小天的『敘事陷阱』,是因為他太過渴望看到成功,而忽略了成功背後的真實過程。
張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面試中聽到的故事,其實只是經過精心包裝的「成型敘事」,這種敘事模式通過強調故事中的情感起伏和戲劇性,使得他在聽完故事後,將對故事主角的情感投射到王小天身上,從而忽略了對事實的深入驗證。
正如故事中的張總所經歷的那樣,成型敘事的力量在於它能夠通過強烈的情感波動和戲劇性來操縱聽眾的判斷,使人們不自覺地將故事中的情感投射到現實中的人物身上。這種情感操縱是有風險的,因為它容易導致面試官或企業主忽略事實的檢驗,而單純依賴於故事的表面魅力。
我們需要保持對這種敘事手法的警覺,確保在面試過程中,無論候選人講述的故事多麼動人,都要回歸到事實和數據的檢驗上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被情感操縱而做出錯誤的招聘決策。
相比於『成型敘事』,另一種敘事模式——「透明敘事」(transparent narrative)則顯得較為平淡,像是一種流水帳式的事實陳述。它缺乏戲劇性的情節,但卻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出事情的原貌。如果張總在面試中能夠引導王小天進行更多的透明敘事,強調具體的數據、過程和挑戰,而不是僅僅依靠成功的結果,那麼他可能就不會被那些誇大的故事所迷惑。
我們可以從張總的經歷中吸取的寶貴的教訓,並為企業主和面試官提供幾點建議:
在面試中,引導候選人進行透明敘事,要求他們提供具體的細節,並對每一個成功的案例進行深入探討,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成功數字上。
對於候選人所述的成功經歷,應進行背景調查和事實核實。這樣可以確保候選人所述的故事並非誇大或虛構,而是有真實依據的。
除了面試中的口頭表述外,還應該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來全面檢驗候選人的真實能力。這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工作樣本測試:
在面試過程中,讓候選人即時解決實際業務問題或展示其專業技能。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測試候選人是否具備所聲稱的實際能力,並且不僅依賴於他們的口頭敘述。
2. 背景調查:
對於候選人過去的經歷進行徹底的背景調查,特別是針對他們在面試中提到的成功案例。這可以通過聯繫候選人前任雇主或合作夥伴來進行,確認他們所述的內容是否屬實。
3. 行業內參考:
與行業內的其他專家或資深人士進行溝通,了解候選人在行業中的真實聲譽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這可以提供一個更加客觀的評估視角。
4. 團隊合作能力評估:
許多成功的計畫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單個人的貢獻往往需要與團隊的努力結合起來才能達成。因此,應該詢問候選人如何與團隊合作,以及他們在團隊中的具體角色,這樣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候選人在團隊中的實際貢獻。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雖然故事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商業世界中,一個成功的故事往往能夠快速贏得人心,但這種吸引力可能會讓我們忽略對真實能力的深入檢查。透明敘事提供了我們一個更加穩定和可信的判斷基礎,而成型敘事則需要在理性思考和事實驗證的前提下加以應對。
企業想要成功需要依賴於真實的能力和持續的績效,而不僅僅是動人的故事。正如我們所指出的那樣,成型敘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滿足了人類對故事的自然需求,但作為決策者,我們必須在這種敘事的吸引力和現實的嚴肅性之間找到平衡。
所以,無論一個候選人多麼擅長講故事,作為面試官或企業主,永遠記得:故事只是開始,真實才是終點。
#人資小百科
#小週末資點研習平台
https://hrlearn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