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世界的六個時代《Six Ages of the World》

【古籍】世界的六個時代《Six Ages of the Worl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世界的六個時代,來自西班牙手稿

世界的六個時代,來自西班牙手稿


《世界的六個時代》(拉丁文: sex aetates mundi),也很少有被稱為《世界的七個時代》(拉丁文:septem aetates mundi),是基督教歷史分期,最早由希波的奧古斯丁撰寫。 

它是基於基督教的宗教事件,從亞當的創造到啟示錄的事件。歷史的六個時代,每個時代(拉丁語:aetas )大約持續1000年,在整個中世紀被廣泛相信和使用,直到啟蒙運動,歷史的書寫大多是對歷史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補充。 這大綱說明了七個時代,就像一周有七天一樣,第七個時代是在最終審判和末日之後永恆的休息,就像一周的第七天是為休息而保留的一樣。它通常被稱為世界的六個時代,因為在奧古斯丁的圖式中,它們是世界的、歷史的時代,而第七個時代不屬於這個世界,但正如貝德後來闡述的那樣,與六個時代平行世界的。奧古斯丁的演講故意反駁千禧年和千禧年的觀點,即第七紀元,即未來的世界,將在第六紀元之後到來。


六個時代

希波的奧古斯丁提出的六個時代在《De catechizandis rudibus》(論對未受過教育的人的教義問答)第22章中進行了定義:

  • 第一紀元「從人類誕生之初,即從第一個被造的人亞當,一直到洪水時期建造方舟的諾亞」,即上古時期。
  • 第二紀元「從那個時期一直延續到亞伯拉罕,他確實被稱為萬國之父」。
  • 第三紀元「從亞伯拉罕一直延伸到大衛王」。
  • 第四紀元是「從大衛到上帝子民被擄到巴比倫」。
  • 第五紀元是「從輪回到我們主耶穌基督的降臨」
  • 第六紀元:「隨著他(耶穌基督)的到來,第六紀元已經開始了。」

時代反映了創造的七日,其中最後一天是安息日的休息,說明了人類尋找與上帝永恆安息的旅程,這是基督教的共同信仰。

來自溫徹斯特聖經,在創世記的開頭字母“I”中顯示了七個時代。這個形象就是最後的時代,最後的審判。

來自溫徹斯特聖經,在創世記的開頭字母“I”中顯示了七個時代。這個形象就是最後的時代,最後的審判。


卡巴拉傳統

有一種卡巴拉傳統認為,創世記1章中的七日創造相當於自然創造存在的七千年。傳統認為,一週的第七天,即安息日或休息日,對應於第七個千年(希伯來語6000-7000年),即普遍「休息」的時代:彌賽亞時代。 《塔木德》評論:

卡蒂娜(R. Katina) 說:「世界將存在六千年,而一(千年,第七),世界將荒涼(haruv),正如經上所記:到那日,唯有耶和華被尊崇。​​寫的那樣,『在那日,唯有耶和華被尊崇』(以賽亞書2:11);並進一步寫道,『安息日的詩篇和歌曲』(詩篇92:1),意思是完全安息日的日子。


米德拉什評論:

出入、戰爭與和平的六劫。第七劫完全是安息日,是永遠的安息日。

佐哈爾解釋 :

以色列的救贖將透過字母「Vav」(其數值為六)的神秘力量實現,即在第六個千年。 ……那些在第六個千年結束時活著進入安息日(第七個千年)的人是有福的;因為這一天是為聖者設立的,在這一天,世界上的新靈魂與舊靈魂會結合(Zohar,Vayera 119a)。

許多早期和晚期猶太學者都詳細闡述了這個主題,包括Ramban、Isaac Abrabanel、Abraham Ibn Ezra、Rabbeinu Bachya、Vilna Gaon、Lubavitcher Rebbe、Ramchal ,Aryeh Kaplan,和 Rebbetzin Esther Jungreis。


世界的六個時代,來自14世紀法國的手稿。

世界的六個時代,來自14世紀法國的手稿。


理論

每個時代持續一千年的觀念是基於彼得後書3:8:『親愛的,有一件事,你不要忘記,在主那裡一日如一千年,千年如一日。』這種解釋被認為意味著人類將經歷六個1,000年時期(或日子),第七個是天堂中的永恆,或根據尼西亞信經,一個未來的世界。 中世紀的基督教學者認為,根據《聖經》中記載的年代,計算每一代人到耶穌時代為止的時間,可以確定從亞當開始的人類歷史的總體時間。雖然地球的確切年齡是一個關於聖經解釋爭論的問題,但人們普遍認為人類處於最後一千年的某個地方,第六紀元和最後的第七紀元隨時可能發生。世界被視為一個古老的地方,過去的時間比未來的時間更長。 雖然奧古斯丁是第一個寫下六個時代的人,但奧古斯丁之前的早期基督徒在舊約的猶太傳統中發現了無窮無盡的證據,並最初將世界末日的日期定在500年。托斯說:約櫃加起來是五肘半,意思是五年半。由於耶穌誕生於『第六個小時』,或一天的一半(或一個時代的五百年),而且根據啟示錄,五個王國(五千年)已經陷落,加上耶穌的半天(耶穌的身體取代了猶太人的約櫃),這意味著耶穌誕生時已經過了五千五百年,再過五百年就是世界末日了。另一種方案將日期定為202年,但當這個日期過去時沒有發生任何事件,人們預計末日將在500年。 到了三世紀,基督徒不再普遍相信「時代的終結」會在他們的一生中發生,然而這在最早的基督徒中很常見。


(部份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7.7K會員
957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列顛諸王史》最初名為《不列顛諸王史》,是一部虛構的英國歷史記載,由蒙茅斯的傑弗裡編寫。兩千年間不列顛國王的生活,從特洛伊人建立不列顛民族開始,一直到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公元 7 世紀左右控制了不列顛大部分地區。
《變形記》(拉丁文:Metamorphōsēs,源自古希臘文:μεταμορφώσεις:「轉變」)是羅馬詩人奧維德於公元8年創作的一首拉丁敘事詩,它被認為是奧維德的代表作,這首詩在神話歷史框架中記錄了世界從創世到凱撒被神化的歷史,包含250多個神話、15本書和11,995行詩。
《紐倫堡編年史》是一部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其中包含世界歷史記載以及透過聖經釋義講述的記載。主題包括與聖經有關的人類歷史、插圖神話生物以及古代重要基督教和世俗城市的歷史。該書於1493年完成,最初由哈特曼·舍德爾 (Hartmann Schedel)用拉丁文撰寫。
《不列顛諸王史》最初名為《不列顛諸王史》,是一部虛構的英國歷史記載,由蒙茅斯的傑弗裡編寫。兩千年間不列顛國王的生活,從特洛伊人建立不列顛民族開始,一直到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公元 7 世紀左右控制了不列顛大部分地區。
《變形記》(拉丁文:Metamorphōsēs,源自古希臘文:μεταμορφώσεις:「轉變」)是羅馬詩人奧維德於公元8年創作的一首拉丁敘事詩,它被認為是奧維德的代表作,這首詩在神話歷史框架中記錄了世界從創世到凱撒被神化的歷史,包含250多個神話、15本書和11,995行詩。
《紐倫堡編年史》是一部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其中包含世界歷史記載以及透過聖經釋義講述的記載。主題包括與聖經有關的人類歷史、插圖神話生物以及古代重要基督教和世俗城市的歷史。該書於1493年完成,最初由哈特曼·舍德爾 (Hartmann Schedel)用拉丁文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