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活出自己。
基於此,我認為「發念」很重要,想得到才做得到,你不可能活成自己無法想像的模樣,一方面凸顯了「拓展自身思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人生沒有對錯,唯有更了解自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人生「資源有限」請「以終為始」
人生由什麼事情組成:時間。除了「時間」這個資源外,我們還有另外兩個有限資源:「金錢」與「精力」。
如果我們有用之不盡的資源,那其實也不太需要規劃,只需隨心所欲(就像芙莉蓮那樣)。但由於人生是在「資源有限」這個大前提展開的,因此人生規劃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於「如何進行資源配置與活用」,而這需要我們用「以終為始」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切忌胡亂跟風)。
以終為始包含「你要去哪裡」、「你想過怎樣的人生」或「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從這些「願景」去往下思考。
分配時間,組成人生的多元面向
雖然我們在談職涯,但人生不只有工作一件事,人生是由許多面向組合一起,如果以下面向合計 100%,每項在你心中各佔比多少?
- 身體健康
- 職場事業(工作、副業、進修) → 獲取金錢與成就感
- 人際關係(家人、情人、朋友、孩子) → 獲取親密感
- 生活興趣 → 獲取快樂、成就感
- 社會公益 → 獲取成就感
- 心靈成長 → 獲取快樂
想清楚以上在心中的佔比,再來就是分配時間,每一項會分配到多少時間?你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去獲取這個面向。
就像大人的 Small Talk EP333 節目探討的 - 到底什麼是「人生觀」?其實就是你使用時間與精力的方式!」。回到工作層面,我要怎麼知道自己對什麼有熱情呢?(以下觀點出自於 梁寧的產品思維三十講)
人生重要的天份是“持續快樂”的地方
每個人都沒辦法拒絕自己真實的快樂,會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花時間,不知不覺地放一萬小時在那裡。然而,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們還有一個比快樂更重要的天份 —「痛苦」。
- 有人受不了自己不被人圍繞著需要的痛苦
- 有人受不了自己不是注意力焦點的痛苦
- 有人受不了其他人在他前面、在他上面的痛苦
- 有人受不了“我想要的那張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痛苦
向上爬、嚴格自律、殫精竭慮…日復一日,委實不快樂,但是驅動他們的是痛苦。巨大的痛苦,讓他們無法停下來。
- 普通人:快樂沒有那麼強烈,痛苦也沒那麼巨大。所以他們的人生會在既定的軌道上相對平穩地運行,而不會被快樂和痛苦牽引撕扯。
- 一技之長的人:他在沈下來做某件事的時候,他不厭其煩,樂在其中,完全不理會別人的詫異或不理解。
- 傑出的人:如果他想要的,他得不到,他就像萬蟻噬心那樣痛苦。犧牲什麼都可以,他必須得到他要的那個東西。
觀察自己是否有「讓你很快樂的地方」或是「不怎樣就很痛苦的地方」,如果沒有也沒關係,代表你並沒有把某一件事放得特別重,這樣也沒有不好,以上的區分方式主要在幫助你自我覺察,因為一切的重點都在於「活出自己」。
總結:了解自己,免除多餘的比較
釐清自己,確定以後,這就是你的選擇,就不要一直跟其他人比較,因為不同角色的生活有不一樣的壓力。因此無論你對生活有什麼期待,最初都只是通過一個意念,然後調整「時間分配的比例」然後開始去發酵。
願我們都能更認識自己 ❤️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喜歡這篇你可以:
- 愛心:鼓勵我繼續創作更多內容,或到以下地方更認識我。
- IG:@joann_reading
-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joann-chen-9b897474/
- Email : knowledger.ge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