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不要太貼心,反而更開心:《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

    raw-image

    親愛的媽媽們,會時常覺得,總是有做不完的事,身跟心俱疲嗎?其實,妳真的不用這麼努力!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的作者張楊認為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只要能成為「高能量媽媽」,妳就不是「孩子的保母」,而是「家庭CEO」!


    張楊是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美國平和式教養認證講師,同時也是暢銷書《深度陪伴》作者。《深度陪伴》這本書,在2018~2022連續4年,獲得京東10本父母必看教育書籍。


    她的文章、書和節目,曾為無數父母,解除育兒焦慮和困惑。

    那麼,「媽媽」和「家庭CEO」,兩者的差別在哪呢?


    一般說到「媽媽」,會讓人聯想到奉獻、付出的保母。什麼都自己來,什麼都自己做,眼中只有家人,卻沒有自己。這是一種,「低能量」、「單向犧牲」的親子關係!


    若妳是「家庭CEO」,則會設法調動家中的資源,讓每位家人,都發揮自己的優勢,家事大家一起分攤。是一種「高能量」、「雙向滋潤」的親子關係!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還能夠滋養自己?真有這麼好的事?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張楊認為,關鍵就在於「轉變思維」,就是要把「單向犧牲」的「淺層陪伴」,轉成「雙向滋養」的「深層陪伴」。


    書中提到「深度陪伴家庭CEO具有的五大魔法」,能讓媽媽們從「保母」的身份,蛻變成「家庭CEO」。以下與大家分享,我特別有感的其中三個:


    ❤️對自己好一百倍,讓自己處於高能量的狀態!


    「人,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


    當我們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後,我們會發現,所有原本眼中的「阻力」都成了「助力」。所有覺得需要照顧的對象,都成了綻放生命的助力資源。


    遇到問題時,先問問自己:「如何藉由這件事讓自己成長呢?」也就是,將所有的問題,都看成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只要我們能夠放下對「結果」的執念,專注在「過程」上,情緒就能保持在平和的狀態。做一個「60分但用心的媽媽」,不勉強自己,不讓自己受委屈,自然就不需要管理情緒了。


    想想,的確是這樣!當我先把自己照顧好後,無論是對孩子的態度,甚至是煮出來的飯菜,都會變比較可口呢!


    ❤️讓爸爸成為神隊友


    「要讓爸爸多陪伴孩子,一定要充分激發爸爸們自願改變的動力。」


    媽媽們不需要將所有的事,攬在自己身上,ㄧ人苦撐。可以讓爸爸幫我們一把,而讓爸爸主動陪伴孩子的訣竅有四個:


    1.不做全能媽媽,爸爸也需要「被需要」


    要讓爸爸感覺被家人需要,他才會願意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否則,他就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或其他方面。


    2.找出爸爸陪伴孩子的優勢


    媽媽要協助爸爸,察覺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這件事情上的價值和優勢。然後讓爸爸以他擅長、輕鬆的方式陪伴孩子。


    3.即使爸爸做得不好,也要多鼓勵


    凡事先求有再求好,剛開始爸爸若是願意陪伴孩子,就算做得不是很好,媽媽也千萬不要批評、指責。反而要讓他們感受到被信任,讓他帶著放鬆的心情,逐漸提升自己陪伴孩子的能力。


    4.讓爸爸體驗到陪伴孩子的快樂


    不要嘗試改變爸爸,而是要想辦法,讓他感受到陪伴孩子的快樂。只要讓爸爸發現,被孩子追隨、崇拜、依附的成就感,不是工作上的成功,所能替代時,他就會更積極的參與育兒。


    ❤️讀懂孩子的心靈地圖


    「沒有界線感,孩子不會領情你的好。」


    假日的早晨,我總習慣在孩子們起床前,幫她們準備好早餐,讓她們一起床,就可以立馬享用。然而,每個孩子起床的時間不同,因為擔心食物放置過久,滋生細菌,我一直催促著孩子,趕快進食。


    但孩子們起床後,可能因為還不餓,將食物擱置。經我催促後,才不甘不願地吃下早餐。而我,也因反覆催促,內心生出一股委屈感。


    後來,我決定先不替她們準備。沒想到,孩子們反而變得獨立了!孩子們起床後,自己處理自己的早餐。而我,不需要預先準備餐點,也不用擔心她們什麼時候吃,更不會產生委屈感。


    原來,從一開始,我不需要「太貼心」的做這件事!真是沒做沒事,做了反而延伸出一大堆事!之前,怎麼沒有早點覺悟呢!


    💕寫在最後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這本書非常好讀,就像是一位有著豐富育兒經驗的好友,在身邊溫暖的陪伴和提醒。


    它讓我覺察到,以前的自己,真的是帶著「拯救者」的心態,繞著孩子轉。還一直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感到非常委屈。相對的,孩子也因為「被拯救者」的心態,學不會獨立。兩者之間,如同磁鐵的正極和負極,牢牢的吸在一起!


    只有打破這種關係,讓孩子們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媽媽才有餘裕,做自己喜歡的事。最終,孩子會越來越有自信,媽媽也會越來越輕鬆,達到雙贏的結果。


    讀完這本書後,我試著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待育兒這件事。到底現在的親子關係,是屬「單向犧牲」的無限付出,還是「雙向滋養」的高能量狀態?


    媽媽們永遠要記得,不只是關注孩子的需求、感受和成長,也要關注自身的需求、感受和成長。


    「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


    讓我們一起,跟著人氣教養專家,成為優雅又深度陪伴孩子的「家庭CEO」吧!


    (本文有 贈書活動 ,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


    #塔妮雅閱讀

    #2024年第80本

    @幸福文化


    本文第一次刊登於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shopsquare.co/3H-L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