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展覽】轉瞬即逝的搖晃即是永恆|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抱著雀躍的心情到北師美術館一賭臺灣雕刻家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本尊,是台灣首座大理石裸體雕刻。沈澱了一天,以為會有很多話想說⋯⋯但發現內心很平靜,甚至無話可說。或許這就是甘露水的力量吧?能讓你安靜下來,好好細細品味她的美麗。從去年新聞陸續報導《甘露水》會在今年跟大家見面,我就一直蠻熱中於閱讀她的故事,她的歷史背景和故事網路都查得到就不詳述,這篇我比較想分享見到她本人的感受。

萬物都是從搖晃中登場的,永恆不朽就是轉瞬即逝的搖晃。
raw-image

最初再看到她的照片時,內心就異常地興奮,不完全是因為去年突然被台灣美術史打到雷,瘋狂的愛上畫畫,而是作為一位花了兩年探討台灣身材歧視的社會科學研究生,終於親眼見到「美麗的台灣身體」。身為一名臺灣生理女性,當社會一面倒都在稱讚甘露水美麗的酮體時,那一副近似眼前的雕像身材的身體,也得到了認可和救贖,獲得一份和解。終於,可以親眼看到「她」了。

我真的是屏息進入環形的展廳中,穿過一層又一層台灣畫作,小心翼翼來到她的跟前—— 她比我想像中再矮小一點點,但也沒有那麼小,仍是很有份量地存在。甘露水看起來在休息,但感覺得出來她在聆聽,用身體感受著我們的存在。我有種輕輕被舉起來的感覺,好像要隨著她的軀體一起往上,但又好好地站住了。

說不上來,看完甘露水後,我回家一直有種「法喜充滿」的感覺。後來查了資料,看到端傳媒報導「甘露水」是藏在觀世音菩薩淨瓶裡的清水(聖水),象徵春雨甘霖滋潤土地,也連結傳統宗教信仰。想起展覽紀錄片中的修復師說,甘露水的眼睛不是閉合,而是半開的,就像佛像一般,讓信眾無論站在哪一個角度都可以對上祂的眼神。而黃土水一開始就是學習佛像木雕,或許透過甘露水,他真的有一份對藝術與文化的信仰,想要傳達給台灣社會吧?


做手工的人,會不斷充實自己的內心。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內容很豐富,但絕對不能錯過的是地下室的《甘露水》紀錄片,由藝術家黃邦銓和林君昵拍攝,以16mm膠卷紀錄尋找甘露水的故事,記下守護甘露水近半世紀的台中張醫師一家,口述與她相關的記憶的故事,以及當年他們熱愛藝術的父親是如何細心照料甘露水;又或是修復師森純一在嘗試消除雕像陰部的墨水時,如何轉念接受歷史的痕跡。這部紀錄片目前應該只在展場看得到全片播映。


我很欣賞裡面看似有點藝術性的剪接手法,但仍把故事說得精彩動容,片尾用台語歌曲喃喃地唱著甘露水的身世,聽起來既坎坷又充滿希望。我不想透露太多,真心大家都能進去好好體驗紀錄片。看展的時候瞧見一位網美和她合影,我在一旁心想:100歲的奶奶甘露水應該從沒想過,自己從遭人潑墨唾棄的路邊雕像,跨越近一世紀,成了高坐文化殿堂,人們爭相合影和報導的時代女神吧?辛苦甘露水,妳的修行真的圓滿了!

除了展出甘露水,也彙整自1921年來眾多臺灣畫家的原作與其相映,彷彿讓這些影響台灣美術史很深的大師們齊聚一堂,在100年後開了一場盛大的同學會,說不定晚上他們真的會跑來,站在甘露水前面聊天呢!

展覽稍嫌美中不足的是本展主視覺海報設計過度強調展覽主題「光」,硬生生用僵硬的現成字體搶走甘露水的光彩。展場設計雖能感受到想以甘露水為中心散發光芒的意象,卻犧牲了觀展動線的流暢性,讓我在看展的路徑中感到有些困惑。但整體來說,我認為是非常令人驕傲的一檔展覽,會對自己的文化產生濃烈的認同感,希望它未來可以到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巡展,讓世界看看台灣也有如此優秀的藝術品!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𝓐𝓻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