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什麼是心靈

《命題46》在當代數位社會中,心靈的「自我認識」是否仍然需要依賴於「社會建構」?還是可以通過個體的「內在」反思來獨立形成?From 《思想 鬥陣俱樂部》 Facebook.

既然主體是「心靈」,我想先經由敘述來定義「心靈」,以便清晰要表達的內容。


在我的認知裡,「心靈」的存在,不同於「身心靈」一體存在的平等均衡,而是將心之所向,透過抽象化,而得以具體的昇華。 舉例來說,鼻子呼吸到冷冽的空氣、眼睛看見遠方雲朵的飄向,大腦便將此身體獲得的數據,轉換成要多加件外套的有用資訊,而獨自一人想靜靜的心,卻因為想起某事件發生時,看見因正確而被孤立的自己,而想讓身體與內心體驗「人在高處不勝寒」的感受,進而升級身心靈的同步,讓下次再遇見事件時,可以更好的應對進退。 最後,出門讓自己凍凍冷風不穿外套,就能達成「身心靈」一體的同步。 描述完「身心靈」一體,就能更好的描述「心靈」,心靈是個進程(Progress),在「身心靈」一體後,心靈的前進中便可以得到穩定又有效率的昇華。 接續上述的例子,在成功將「人在高處不勝寒」利用身心靈一體化同步後,下次遇到正確而被孤立時,就能快速調用傲骨不畏霜寒之氣節,而讓學以致用得以堪用,並連接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微斯人,吾誰與歸!」,讓心靈待在這個層次陪伴比自己更孤獨的范仲淹。 為什麼可以連接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答案正確並不值得開心,自己確實沒有任何獲得,也不需要他人來驗證(自己已經驗證過)。 而答錯就代表自己需要改變,又要調用資源,於是只會對他人未來可見的進步感到認同,此時排擠並孤立對方的人,只是需要空間騰出轉換成正確的餘地,此時若悲傷,他人就會沒有空間。 (但這並不表達霸凌可以,相反的我們得到快速調整姿態的能力。) 


至此! 我對心靈的定義,已經描述完畢。 並可以經過上述的內容來回答《命題46》。 


Q1: 心靈的自我認識,是否仍然需要依賴於「社會建構」?

答案是不需要! 只要活在當下,看清楚主體客體,「心靈」是超脫於「身心靈」的層次而存在,高維直接干涉低維,往往會產生誤解。 雖然心靈的自我認識不需要依賴於社會建構,但心靈的延展與投射卻可以依賴社會建構。


Q2: 心靈的自我認識,是否可以通過個體的「內在」反思來獨立形成? 內在的反思,以商業思維來舉例,就是透過檢討外在的結果,來發現機會成本與投資效益,是否達到邊際效應遞減,以便判斷應該繼續進行或是中斷投資,但這遠不及心靈的層次。 若不透過外在,直接檢討批判內在,那就是檢討雜念與妄念的出現與產生原因,但雜念與妄念產生的原因很清楚,因為心會有反應,就像石頭投進水裡而產生漣漪,知道內在也會對外在有呼應時,內心還能再做出《快思慢想》裡的分類管理,很明顯,這也不到「心靈」的層次。 因此答案還是否定的。


最後要怎麼「自我認識」心靈,對我而言,答案在第一二段中,利用「身心靈」一體與「心靈」的差異,進而產生的定義裡。 

最後感謝好命題。



什麼是心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