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愛麗的故事:在期望與自我認同之間的掙扎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與擔心轉成簡單的語言:「你不要像______,不然你會_______ 」或者像「你應該和_______一樣,這樣才可以______ 」。曾經有和一名輔導青少女的故事,這樣的成長經驗讓他不知道自己是誰。


「幹你們覺得自己是誰啊,憑什麼可以管我。」愛麗這樣對照顧他的阿姨說。聽起來是忤逆,但這是他累積好幾年的氣。


愛麗的媽媽因吸毒及販毒正在監獄服刑,而沒有人知道誰是他的爸爸,媽媽早早就把愛麗留在外婆家,輾轉媽媽的姊姊(阿姨)變成是愛麗的主要照顧者。


愛麗的外型非常亮眼,但愛麗很不喜歡參與任何的家族聚會,甚至只要客廳有家人他就會躲進房間裡,因為好多人都告訴他「你長這麼漂亮,你不要跟你媽媽一樣」,或是說「你應該和表哥一樣好好讀書」。


其實愛麗並不是一個擅長讀書的學生,她無法成為大家口中的人。剛開始愛麗只會躲在房間裡,或是不去家族聚會,從家人口中沒禮貌的孩子,到後來放學晚歸,最後他很少回去這個討人厭的家。


「你是不是很生氣?怎麼大家都覺得妳會跟媽媽一樣」在一次的會談我這麼說。愛麗氣憤的反駁我:「我對他們說的話根本不在意」。


下一次會談我說:「好像大家都告訴你應該要怎樣或不應該要怎樣,其實你很困惑吧,好像大家都忘了你叫愛麗了」。接著我細數一些在他身上看見的優點,並且真誠的和他說:「這些都是你啊,好厲害,我想你一定很努力。」


愛麗困惑地問「有嗎?」接著就巧妙的換了話題。我繼續說「很少人這樣看你吧,你應該很少被誇獎吧,你在我眼前就是這樣的厲害和努力。」


雖然他拿著手機並點開一部影片。但我想他應該有聽到,所以我也配合著回應他轉移話題的問題。我想這樣的訊息也許夠了,畢竟我們是在一個半公開的場合。(在和青少年正式場合會談的機會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在街頭的某處,而且通常旁邊會有他們的朋友,而若能夠單獨在超商碰面聊天就很棒的場地了)。


在後來我是不斷地反映她身上的優勢,並且在她分享的生活近況中關心她的安全,也給他時間探索自己的機會,並且在每一次碰面中都傳遞一個訊息說有什麼事情可以跟我說。雖然他總覺得我是愛嘮叨的大叔。


也許家長要做機會教育時,可以陪孩子討論看見楷模的感覺,親子間一起討論有什麼方法可以達成。還有請家長們知道,要拒絕讓孩子在誰的影子之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以上故事是從服務經驗杜撰,文中無任何可辨識個案的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