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際觀與工作移居趨勢:臺灣年輕人的新選擇

日前聽《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訪問國際關係專家劉必榮老師。劉老師提到他對於「國際觀」的定義,用大前研一的話:「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而且有觀點」,接著劉老師補充說,他覺得還必須知道台灣的定位。

這樣的說法似乎比較偏向政治經濟領域。

如果要從文化面向描述國際觀,改寫大前研一和劉必榮老師的定義之後,我覺得是:「知道世界的文化潮流,而且知道台灣與世界的文化觀點共通性和多元性」。

從8月份《經濟學人》的Briefing標題為「Highly skilled workers—Enticing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文章中可以發現世界各地的工作文化潮流,除了開始大量的實體移動,從母國到他國,或再到第三國工作,變成是一件稀鬆平常事。雜誌也經常出現報導世界各地白領階級辦公室工作者,平均每周花多少時間在辦公空間工作。

2021年至2023年,最多人移居前往就業的前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及澳洲。原因除了英語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之外,我覺得這三個國家給世人普遍的感覺,是比較富裕及光鮮亮麗,讓人有一種實現夢想的憧憬。英國雖然也是講英語,但為了工作而移居的吸力,與同在歐洲的瑞士、法國和西班牙是不相上下的。

報導中雖然沒有列出台灣的數據,從二十年前六年級前段班流行西進到中國工作的潮流,以及十幾年前政府大力推動的南向政策前往東南亞國家的趨勢,再從最近家中23歲剛完成大學學業女兒朋友圈觀察,二個朋友在日本、一個朋友在澳洲工作。感覺二十幾歲台灣年輕人的工作地域範圍,已經慢慢往南北緯度更高數字的方位發展。

報導內容是從取得工作簽證的難易度來評估移居工作的吸力,分析中國、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葡萄牙等首府都市的移居友善程度。以經濟現實面來看,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國家,取得工作簽證的門檻就愈高。

以女兒踏入的護理業界為例,要到美國賺年薪十萬美元,就得通過你要去的州別考試。澳洲的規範就只要在澳洲完成護理學業即可取得工作資格。報導中也指出產業別仍是關鍵,例如鑽研AI的頂尖工程師仍選擇在美國就業,即便中國即起直追AI產業人才,多數效力於中國AI公司的員工,大部分是在中國以外的國家遠端工作。

這也反應《經濟學人》這篇報導指出2021年至2023年青年前往世界各地就學的人數,倍數成長最多的並不是美國,前五名的國家分別是紐西蘭、丹麥、芬蘭、加拿大及西班牙。亞洲國家中,最能吸引青年就學及就業的國家仍是以新加坡為首。顯見,能取得當地高薪工作機會依舊是影響選擇的最大指標。

依照這篇報導,以獲取高報酬的工作機會,英語學習仍然會是未來二十年的趨勢。惟有理解語言,才能理解台灣與世界的文化觀點共通性和多元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