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生產謀利之人沒有顧及仁義道德的責任,多年來我對此深感痛惜。── 澀澤榮一,日本資本主義之父
𝗜𝗻𝘁𝗿𝗼
日本1986年-1991年的「泡沫景氣」,是因為消費者/投資人對於經濟成長有非理性的預期心理,而曇花一現的榮景。當時美金貶值使日幣相對升值,加上政府實施低利率政策,銀行儲蓄吸引力降低,大眾轉而將資金投入高回報的股票、房地產市場。
然而實體經濟追不上投資熱潮,一旦投機心態趨緩,虛幻的美麗泡泡便開始破裂──股市與房市崩盤,許多銀行和公司破產、消費者被套牢或陷入債務,日本「失落的十年」於焉開始。
隨著經濟衰退而來的就業冰河期,在低谷時甚至每兩位畢業生,就有一位找不到正職,只好先成為「打工族」;殊不知三十年過去,已步入中年的他們,依然是打工族。
打工族又怎麼樣呢?作者替我們追問了這個問題。她長期記錄一群被拋在就業市場底層的勞動力,如何經歷低薪、過勞、沒保障及婦女歧視等困境;同時也反思政府部門作為,並試圖從優良企業尋找火花,提出解套方法。本書呈現出日本經濟內部真實的一面,是一本優秀的紀實報導。
𝗟𝗲𝘃𝗲𝗹
易。用真實故事道出打工族的處境,淺顯易懂卻富有深義。
𝗧𝗮𝗸𝗲𝗮𝘄𝗮𝘆
由於日企一向以錄取應屆生為主流,因此在就業困難時期的畢業生,因找不到正職而先以兼職形式工作。然而社會對打工族已有既定印象,加上工作內容通常無法累積技術,即便失業潮已過,他們也很難優先被錄用為正職。而兼職者除了社會保險不完備,也夾在派遣公司與企業之間,面臨剋扣薪資福利、解雇制度不透明的問題,往往淪為低薪且過勞的免洗勞動力,影響身心健康與婚育能力,衍生更多社會成本。
為解決問題,日本勞動省當然提出政策,但利益導向的企業們始終下有對策,反而出現其他問題亂象。其實不只是打工族,從書中能看出「社畜文化」其實不分職別地瀰漫在全日本社會裡,只是兼職者的處境相較於正職,又更為艱辛。
不過除了點出問題本質,更令人激賞的是小林美希進一步提出解方:職缺配對的徵才法,以及「以人為本」的良心企業。首先是打工族比例最低的富山縣,靠著縣政府舉辦多元活潑的徵才活動,讓在地企業與求職者彼此認識,使錯誤的媒合配對機率減少,成功吸引了青年返鄉與人才移住。
接著是不迴避雇主責任、不鑽法律漏洞的良心企業。他們重視員工福利,鼓勵員工成長,建立超彈性工時、前後輩制度、真·性別友善職場……等,讓員工能兼顧家庭、安心就業,為公司提供更高品質的忠誠與貢獻,因此最終獲益者仍是資方。總而言之,唯有當企業做出表率、政府推波助瀾,才能打破勞動市場的負循環,真正改善社會整體經濟環境。
𝗥𝗲𝘃𝗶𝗲𝘄 4⭐️
單刀直入地切入主題,問題意識清晰,還提出了具參考性的建議。精簡又不失力道!
𝗜𝗻𝗳𝗼
作者:小林美希 こばやし みき
譯者:呂丹芸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5/19
電子書:EPUB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