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消遣的破碎化

在傳統社會中,消遣是完整的;如今,消遣日益破碎化。

消遣的破碎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方面是消遣內容的破碎化。傳統的消遣活動,像是看一齣戲、下一盤棋、玩一場投壺遊戲,都有完整的內容,和消遣的過程,不容從中打斷。現代人的消遣有許多是不完整的、破碎的。例如,抖音和臉書裡的短影片,多未完整播放影片原有內容,僅提供數十秒的片斷;又如,LINE與Twitter等社群媒體裡的貼文,也往往是簡短的、不完全的;其他像是PTT、mobile01和巴哈姆特等論壇或電子佈告欄,所提供的多屬片斷的資訊,並且網友的回應,更是短短數語,然而這反而是更多人愛看的內容。

另一方面為消遣活動所耗費時間的破碎化。前述傳統消遣,都需要一段完整的時間,少則一二個小時,多則七八個小時,都必須在這段時間中不間斷地投入消遣活動之中。拜手機之賜,現代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消遣;例如,上課、工作、搭車、排隊等,任何無聊時刻,都可以拿起手機滑它兩下,滑什麼不重要,反正就隨便滑,有滑有消遣。破碎化的消遣可能被打斷,像是上課時老師巡堂、上班時主管靠近、搭車時即將到站、排隊時有人插隊,都可能中斷進行中的手機消遣;但只要中斷的因素遠離,危機解除,便又可以繼續消遣,這中間沒有銜接的問題,因為消遣內容也是破碎的,隨時可以接續進行。

消遣的破碎化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收集」更多的時間來用消遣。據統計,台灣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約3小時,18至39歲的族群更高達5小時。大學生一天可滑8小時,假日更超過15小時,主要用於遊戲、影片和聊天。手機和電腦當然不只是用來消遣,當上網的人越來越多,用於消遣的時間越來越長,便逐漸形成消遣社會。

2024.11.1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