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高敏感之人與高敏感者中間差了個瑞蒙.卡佛。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
瑞蒙.卡佛不是改變小說的寫作方式;是改變讀者的閱讀方式。簡言之,他專注於描寫那些百口莫辯、眾口難調、無以名狀的複雜語境。這本是電影的拿手好戲,但作者透過細膩的觀察,使得每句對白殺死情節。字裡行間沒寫到的,讀者只能以自己的經驗填補空缺。那本不是情節,是生活。
所以發生的事都被寫出來了,我們卻害怕沒在書面上的。
《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書被許多評論家稱為當代的柏拉圖會飲篇,也是極簡主義與骯髒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不過,這個書名有相當大的誤解性,與其說是談愛情,不如說是談論無以名狀的複雜,以片面呈現整體生活。
卡佛寫作的背景是美國短篇小說銷售窘迫時,寫實主義漸漸退去,後現代主義小說大行其道。《當我們談論愛情時》這本小說集卻帶回一股短篇風潮,他被稱為「短篇小說的復興者」。逐漸的又被稱為「美國契柯夫」,也被認為是繼海明威後最多作者學習的小說家——「卡佛式」、「照相寫實主義」、「骯髒寫實」概念風行一時。
卡佛以短篇小說聞名,他認為文字應像手術刀一樣精準。他的短篇小說《請你安靜,好嗎?》和《當我們討論愛情》皆為當代經典。1983年 的《大教堂》描寫一位對盲人充滿偏見的男子,最終通過另一位盲人朋友的互動,真正的看見。
卡佛的故事深受個人經歷影響。他本人出生於美國奧勒岡州一藍領家庭,生活艱辛,曾從事多種勞動工作以糊口。他的這些經歷讓他對生活的掙扎與渴望有著敏銳洞察,這也成為他小說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他也深陷酗酒的困境,這不僅對他的生活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也成為他作品的重要素材。他的小說充滿了對脆弱人性的描寫,尤其是那些試圖對抗孤獨、失敗與現實壓力的人物。
後來,卡佛成功戒酒,並開始進行更深入的寫作。後期作品如《大教堂》便展現了更加寬容與溫暖的視角,表現了人物在困境中找到希望的可能性。
〈洗澡〉
「醫生看起來黝黑而且更健康」這是因為家屬總等不到兒子醒來導致的。「說不定我不在這裡看他,他就會醒來」
〈家離有水的地方這麼進〉
小鎮對死者的看淡與麻痺,帶出了城鎮價值觀失衡的背景問體。女主角在親密隱私與孩子看管間的漠視,說明即便「危機」如此近,人還是能疏忽、麻痺。
〈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
女孩在聖誕節來找男人聽她小時候故事,這個故事和她只有一點點關係。男人遂講了一個情侶吵架到和好的情節,但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最後還是分開了。
〈嚴肅的談話〉
跟前妻聚會又想燒了一切……家曾是他的家。現在男人卻得靠喝一些隨便的東西延緩前妻正要離開的時間,話題不斷在重點之外游移。
〈還有一件事〉
夫妻爭吵後,理虧的男人說:「我只想再說一件事——」但此時他想不起來他要說什麼。故事就這樣結尾了。讀者遲遲等不到他想起來那件事,因為男人在這裡只是被情緒驅動,包括小說一開始裡的回應,都是無意識的行為,他根本沒有在思考。